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2011-04-12白亚锋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精神

白亚锋

(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所谓高校校园文化就是 “学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标准、传统、价值观、办学实践、信仰、假说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指导高校学生个体或团体行为以及为认识理解校园内外一些事件、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1]其作为多元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折射着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更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影响着每一位在校师生以及学校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对整个社会将产生很强的辐射和渗透作用。可以说,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社会人文环境和大文化背景下,在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空间内,师生依据学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2]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从高校校园生活看,在校学生和教师均面临多元价值观的相互交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价值取向正面临多元价值导向的冲击,致使正确的价值逐步被淡化甚至被曲解。高校在校大学生中有一些同学崇尚 “及时行乐”、 “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在一些同学身上逐渐出现政治淡漠、道德失范、自我膨胀等现象;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大学生愿意 “享受孤独”[3]。可以说,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快速多变的时代因素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向我们推行所谓的 “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不断冲击着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全会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可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多元的高校校园文化思潮,应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构建高校校园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让广大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着重进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三者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而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精神文化因素,这是反映每所高校本质区别的精神面貌。从目前许多高校的情况来看,对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较多,在校区内建高楼、修道路、买设备、筑广场等,通过上述这些外在形象工程的建设,校区内普遍呈现出现代、优美的物质文化氛围;与见效快的物质文化建设相比,目前多数高校对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比例不大、积极性也不高。而一所高校积极向上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各个时期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不断共同努力,日积月累沉淀来形成,如果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仅仅注重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而没有将其所形成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赋予物质文化这一表现载体,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不成功的。这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和形成阶段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次的建设缺乏明晰的目标。”[5]可以说,多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的意义有待继续突出和加强。

事实上一些校园内除了开辟文化长廊、展览室、陈列室等对在校师生员工进行教育以外;高校也逐渐根据自己的校风传统形成自己的校训、校歌;在教室、图书馆等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也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名言、警句等;广大师生在这种耳濡目染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中得到鼓舞。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思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培养高校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求真精神、拼搏精神等。通过这些精神的发扬逐步培养起高校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科学的追求道路上务求 “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立志成才,使高校师生的教与学充满蓬勃的活力和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一些现行的做法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读书活动、带领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举行各种文体竞赛活动,使得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校园精神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凝聚力、感召力。

三、建立一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队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更需要全校师生员工认识到自己在这一长期工程中应承担起的责任,形成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但由于大学生流动性较大,如果这支队伍成员完全由大学生组成,易造成队伍的不稳定。这支队伍可以由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高校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提高师德水平,重视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根本的意义。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保证校园文化质量,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的必要条件。”[6]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有益的实践经验是:定期聘请学有专长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在校大学生做各种学术报告;在学校学院内聘请品学优良的教师和学生形成每学期至少 “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制活动,师生不断进行交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身传言教。同时可以探索在学校设立负责指导学生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的教师队伍,既要保持 “队伍的相对稳定,又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新人,不断充实这一队伍,以保证其连续性和旺盛的活力”。应注意不断提高这支队伍中学生积极分子的文化艺术素养,“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档次、上水平。”[7]

四、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在不同高校应该凸显自己独特的魅力特点,这就需要各高校在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中重视自身校园文化的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纳入到学校中长期的目标管理体系考核中来。同时通过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的建设,完善高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的有效机制,保证校园文化长期、稳定、健康发展。”[8]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通过管理机制的不断加强、激励机制的不断凸显,促使校园内党政领导、行政部门、师生团体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相互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弘扬主流文化,对在校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抵制各种腐朽、消极、落后的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与冲击,以各种制度化的方式来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广大师生员工长期的艰苦探索和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这就需要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创建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氛围,陶冶师生情操,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0(10):59.

[2]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 [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04.

[3]蒙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J].大家,2010(4):268.

[4]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论关键在党 [N].人民日报,2000-3-7.

[5]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109.

[6]闫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思考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97.

[7]薛文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5):22.

[8]孙成武,刘越.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4):75.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