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的模糊综合评价

2011-04-11于慧琴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相关者评语评判

于慧琴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承担对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利益相关者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实现目标或被企业实现目标所影响的个人或者群体。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的过程。鉴于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因素涉及的内容较广泛,且这些因素一般带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借助模糊评价法将提高综合评判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设计

1.1 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可按照:①相关性。即选取的指标要能直接反映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的社会责任。②系统性。多指标综合评价是一种全面性的评价,应当以能够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考核对象,全面系统地选择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指标,以保证评价科学真实。③可操作性。即选取的指标要求有代表性,而且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1.2 指标内容

根据前文给出的“利益相关者”含义,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政府、社区和环境等方面;影响社会责任的评价的因素涉及了企业对这些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的方方面面,综合指标的设计原则和文献[4]、[5]的研究结果,拟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由6大类、19项相应的子指标构成,具体构成见表1。

表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2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数学评价模型

2.1 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是确定权向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是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

2.2 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

2.2.1 确定因素集

我们把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集,记作U={u1,u2…un},将因素集U={u1,u2…un}分成若干组 U={U1,U2…Uk},使U=∪k

i=1Ui,ui∩uj= Ø(i≠j)。根据上述分析,影响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因素包括19项,记作因素集U={u1,u2…u19},将因素集U分成六组,分别表示为 U1={u1,u2,u3,u4};U2={u5,u6,u7};U3={u8,u9,u10};U4={u11,u12,u13};U5={u14,u15};U6={u16,u17,u18,u19}。

2.2.2 设定评判集

设V={V1,V2,…Vm}为描述每一个评价指标的m种评语。对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采用的是五级评语,即设V={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很差},分别赋值为{95,85,75,65,45}。

2.2.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指一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层次分析法属于主观赋权法,能够反映决策者的偏好,适合于各种评价指标间关联性较低的情况。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所选择的指标特性,可以选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层次化②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目标层次结构建立后,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比较结果常以1~9标度法表示。各级标度的含义如下: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两个指标比较判断需要折中时分别采用2、4、6、8。因素 i与 j比较得判断bij,则因素j与i比较的判断bji=1/bij。这样对于同一层次的n个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aij}判断矩阵中的值应该满足下列条件:aij> 0,aij=1/aji,aii=1。

③计算权重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元素的积Mi;

其次,计算各行的Mi的n次方根值

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对同一事物认识的差异性,专家打分构造的两两比较矩阵可能出现重要性判断上的矛盾。因此应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λmax为A的最大特征值;

其次,查同阶矩阵平均一致性指标RI(见表2);

最后,计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一般认为,当CR<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重分配合理,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直至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2.2.4 构建评判矩阵

对因素ui(i=1,2,…n)做出单因素评判。假设因素ui对评语Vj(j=1,2,…m)的隶属度为rij,这样就得出第i个因素ui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i2…rim}。那么,n个因素的单因素评判就构造出总的评判矩阵R。

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确定评价指标的评语,可使用隶属度函数,但是出于对可操作性的考虑,也可以采用专家评定法对各指标做出评判。

2.2.5 进行模糊合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从指标体系的最底层开始,将对于同一个上层指标的各指标权重与其评判矩阵进行模糊合成。重复本步骤,直至到最高层,得到最终的合成结果,根据其得分对应相应的评语,从而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3 案例分析

假设以某一家企业为例,对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3.1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表1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征询10位专家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同一层次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按1~9标度建立相应的判断矩阵,求出各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例如对上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中的6个一级指标,某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为:

根据前文分析的方法,经过运算得到λmax=6.014,CI=0.0028,查表2 得 RI=1.24,所以 CR=0.0023<0.1,故判断此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

对应 λmax=6.2017,CR=0.033 < 0.1,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得权重系数W=(1.68 1.56 0.82 0.81 0.47 1.08),归一化得(0.26 0.24 0.13 0.13 0.07 0.17)。

同理,根据各位专家的综合判断,再进行第二层次指标权重的运算,其运算结果如下。

3.2 应用专家调研法对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指标评价

由10位专家对该企业上述各项指标进行评判,得出评语,具体操作可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用各项指标的各评语出现次数除以专家总人数,如“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给出“优秀”评语的专家有0人,给出“良好”评语的专家有6人,给出“中等”评语的专家有4人,给出“较差”评语的专家有0人,给出“很差”评语的专家有0人,则“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评判向量为(0,0.6,0.4,0,0),其他指标以此类推,可得到各评判结果见表3。

表3 评价指标的评语集

3.3 模糊合成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3.3.1 进行二级指标的模糊评判

设 B1代表 u1,u2,u3,u4的综合评判结果,B2代表 u5,u6,u7的综合评判结果,B3代表 u8,u9,u10的综合评判结果,B4代表 u11,u12,u13的综合评判结果 ,B5代表 u14,u15的综合评判结果,B6代表u16,u17,u18,u19的综合评判结果。进一步综合评得:

归一化得(0.094 0.434 0.377 0.095 0),同理可求出 B2=(0.1 0.42 0.38 0.1 0),B3=(0 0.36 0.37 0.27 0),B4=(0 0.264 0.621 0.115 0),B5=(0.286 0.428 0.286 0 0),B6=(0.104 0.208 0.292 0.396 0)。

3.3.2 进行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

归一化(0.13 0.33 0.33 0.21 0),则综合评价分值为(0.13 0.33 0.33 0.21 0)·(95 85 75 65 45)T=78.8 分

结果表明,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综合评价得分为78.8分,处于中等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应遵循的原则,给出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基本模型。其中影响社会责任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被评价客体有关,具有普遍性;但同时也肯定存在对其他因素欠考虑的地方,仍需要进一步调整。在此仅希望文中提出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评价思路对相关需要者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另外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模型的建立过程,上述举例数据均为虚拟数据。

[1]李元霞.现代企业中的社会责任[J].价值工程,2009(3):38-39.

[2]杨嵘,沈幸.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石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选择[J].商业会计,2010(3):33-35.

[3]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严复海,赵麟.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9(2):146-148.

[5]肖位枢.模糊数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

[6]沈澄.现代技术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7]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杜,2001.

猜你喜欢

相关者评语评判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作文评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