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土家族生育习俗
——基于两个传统土家村寨的田野调查

2011-04-11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生育

刘 琼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族的生育文化,既有“大传统”主流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保留和继承了土家族本民族的“小传统”文化因子。生育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制度变革,生育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研究土家族生育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土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土家族新型生育文化的建构,协调计划生育和人口增长的关系,推动民族共同体的健康有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土家族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生育文化研究还显现不足,学术界发表有关土家族生育文化的研究论文还不多见,生育文化研究还没有受到重视。我们课题组在已有的土家族生育文化有关研究基础上,根据现有的田野调查资料,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其生育习俗进行阐释与分析。我们选取了两个调查点——樱桃水村和化香峪村。它们分别隶属巴东县清太坪镇和桑植县洪家关乡,这两个村寨都以土家族为主体民族,分别占村总人口约为85%和75%,两村寨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低,约60%的人口为小学文化,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口相对增多。

一、 生育习俗特征

生育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与生育有关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土家族在社会演进中形成从求子到抚育一整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礼俗,成为土家人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求子方式的多样性

拜佛求子。若婚后久不生育的土家人常会拜佛求神,祈求神仙菩萨赐予子嗣,他们或是父辈或是祖辈拜祭观音菩萨,认为观音菩萨是送子娘娘,她主管人世间的生儿育女,每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送子娘娘的功劳,都是送子娘娘早已安排好的。有的拜土地庙,到土地庙烧烧香,求平安,保佑生育子女。

喝福水求子。在土家社会,还有喝福水求子的习俗,结婚后一直未能怀孕的夫妇及其家人总是四处求药,四处打听秘方,若相传某地方的井水或山泉能治病,就称之为“福水”,他们也会去该地讨要福水喝,在讨要福水之前,夫妇先跪拜福水所在地,并禀告愿望,接着烧香纸,喝福水,喝完福水后,用瓶子装一些福水带回家以后再喝(一般主要是妻子喝“福水”)。最后把红色纸或是红色布条挂在福水旁的大树上,这一过程称之为“挂红”。

“修桥、补路”求子。在土家人看来,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常常有一些神秘的力量在操纵,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力量”无时不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有因果报应观,行善做好事必有好报,婚后数年无儿无女的土家人会整修旧路,或是开挖新路、或是在河流两岸架设木桥,为路人提供方便,以此广积阴德,祈求多子多福。

“许愿、还愿”求子。在湘西土家族社会,还流传着“许愿、还愿”的求子习俗,婚后不孕的人家会请道士代替自己向神仙、菩萨许愿:如果赐予后代,让香火延续,一定请法师做傩仪式以谢诸神。在许愿的过程中,法师做道场念经,画“符水”、烧香纸,让未能生孩子的媳妇喝“符水”,媳妇怀孕生产后,择吉日做傩仪式还愿。

事实上,土家族的求子习俗可追溯到结婚礼俗上,在土家人的婚俗中,新人的婚床要请他人来打理,并称之为“铺床”,为新人整理床铺的人称为“铺床人”,她口中还要念“铺床铺床,儿孙满堂;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对于铺床人来说,是有讲究的,铺床人一般是新人所在社区德高望重、勤劳会持家的中年妇女,与新人同辈或长一辈,同时铺床人自己要有子有女,儿女双全,其子女身体健壮,品行好。这在土家人看来,铺床人对于新婚夫妇的家庭未来幸福有重要影响,新人的婚床只要是经过自己相中的满意的铺床人整理后,也会儿女双全,儿女也会健壮听话有出息。铺床人铺好床后,还要请年幼的孩子在床上翻滚,并称之为“滚床”。滚床的孩子一般为男孩,男孩要长得结实,虎头虎脑的,孩子在新婚床上滚得越欢,主人家越欢喜,认为这是吉祥如意的征兆。这对于土家人来说,意味着新媳妇儿及早怀孕生子、多子多福。然后还在床上撒上枣子或是花生,这也意味着新人会早生贵子,有儿有女。

(二)孕育过程的多禁忌性

土家人婚后一段时间,新媳妇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想吃酸的食物,有经验的妇女就会告诉她这是“有喜”(怀孕)的征兆,家人为此欣慰,婆婆和母亲或是其他生过孩子的妇女开始向她传授一些有关孕育的经验。长辈们会根据言传身教的经验预测胎儿性别,譬如从孕妇体型看,男左女右;从孕妇饮食喜好看,酸儿辣女;从孕妇走路习惯看,先抬左脚生男孩;从第一胎孩子的性格看,若其行为举止斯文秀气胆小,第二胎就会生女孩,若像男孩性格,第二胎就会生男孩;从孕妇梦境推算,若在怀孕期间梦见蟒蛇生男孩,梦见花蛇生女孩;有的还会从受孕时间推算。

孕妇被称为“四眼人”,有妊娠反应的称为“害喜”,家人会尽量让孕妇吃好。土家人认为怀孕的人要多活动,这样才会生产顺利,生得快,母婴都能平安、顺畅。据调查,土家社区难产的妇女很少,分娩过程的脐带缠颈现象是威胁新生儿成活率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土家妇女怀孕后仍然从事生产和家务劳动,与怀孕前没有差别,这并不意味着土家社会对孕妇及其胎儿不够重视,土家人对于他们的重视不是表现在是否让孕妇专享清闲,而是通过各种禁忌来实现的。

孕妇妊娠反应症状严重或是有流产征兆,一般会请土老师画神水“安胎”,大门上挂盛有艾蒿等药草的筛子,意为避邪降妖。孕妇不能偷懒,要手脚勤快,不能脱离生产和家务劳动,不然会遭人耻笑。孕妇不能参加丧葬礼,认为会导致孕妇早产或是流产,如果孕妇恰好遇到自己家有丧事,土家人认为这是最不吉利的,会犯冲,将会有更大的不幸降临。丈夫在妻子怀孕期间不能抬丧,若是抬丧,生下的孩子是软脖子(软骨病);孕妇不能钉钉子,若钉了,小孩的耳朵就会长肉丁或是其他身体部位有类似于针眼的小缺口,如果孕妇家的房子是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占测过,孕妇及其家人都不能在墙上钉钉子,若钉了,生的小孩十有八九有缺陷。孕妇不能吃母猪肉,否则生下的小孩会得母猪疯病;不能吃糯食,若吃了,孕妇在分娩的时候就会出现“巴尾骨”现象(胎盘粘连在母体子宫不能脱落);不能吃蛇肉或麝肉。生育前后一两个月,要禁止性生活,忌食辛辣等刺激食物。土家人认为孕妇最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不能从事危险性的事务,不能去危险的地方,不能去墓地,认为会惊动“胎气”,导致胎儿早产夭折。

(三)分娩过程中的惶恐与喜悦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分娩是土家人家庭家族乃至土家社区的一件大事,在分娩的过程中,为了让孕妇顺利生产,孩子顺利度过重要的新生儿期,他们有很多讲究。若孕妇有发作(快要生产)迹象,就要赶快洗头洗澡,准备生产。孕妇分娩一般要悄悄的进行,尽量不让他人知道,若知道的人越多,就越不容易生下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孕妇要忍住疼痛,不能发出疼痛叫喊的声音,避免让外人知道家里有孕妇在生小孩,若胎盘(俗称尾巴儿)久不下来,就会拴只草鞋或布鞋,认为穿鞋子走路走的很快,胎盘会很顺利下来。胎盘一般扔在厕所里,认为可使产妇奶好。若孩子刚生下来不哭,孕妇的家人就使劲摔坛子,坛子摔得越响越好,这样就会使孩子哭,有的连续摔好几个坛子,认为孕妇的肚子像坛子,坛子摔碎了,小娃儿就容易从“坛子”(孕妇肚子)里出来,孩子就会哭。若坛子没有了,就摔瓶子,直到孩子哭。孩子生下来后,一般要掉到脚盆里,或者是掉到地面上,这样才会使孩子胆大。土家人认为在月子里得下的病不能治愈,所以十分注意月子期间的禁忌。每天用艾蒿熬制的热水擦洗身子,月母子一般都要戴头帕,穿暖和(即使是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长裤子,怕着凉染上风湿病),忌吃酸麻生冷辣的食物,不洗冷水,不洗澡,不梳头,不能与丈夫同房等等,以防得“月子病”(产妇在坐月时染上的病);月母子不能吃葱,否则,老了以后会常打屁(认为丢人,不雅观,遭他人讥笑);花椒不能吃,吃了会炸奶(缺奶);月母子(产妇)不能到他人家里,否则会使他人运气不好,成为有罪人,月母子自己死后也会受到惩罚,要用筛子盛水帮他人洗门槛。月母子一般不坐他人的车,否则会使司机开车不顺。

对于土家人来说,新生命的诞生既是大家的期待,是件大喜事,同时大家对生育过程也怀有惶恐的心态,在此过程,人们夹杂着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大家一般都忌讳为他人“逢生”,逢生也叫踩生,就是第一个无意间到产妇家的人是“逢生人”,认为为他人逢生不吉利,以后会多病,特别是忌讳男逢男(新生儿是男孩),这样会“犯冲”。另一方面,新生儿家庭十分小心有意识地挑选“逢生人”,逢生人最好是“女踩男(婴儿),福寿全;男踩女(婴儿),家中举”。人们都希望大富大贵之人来为孩子踩生。忌讳八字恶的人为孩子踩生,认为八字恶的人会克死孩子。在土家人看来,新生儿以后的脾气、性格、言谈举止、爱好、能力、命运都会极为类似于“逢生人”。对于新生儿家庭来说,逢生人对孩子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品行及个人成就预示着孩子的未来。

在土家社会,有这样一种说法,“落地一杆枪,不杀老子就杀娘”,特别忌讳刚脱离母体的男孩儿撒尿,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对其父母不利,甚至会克死自己的父母。若接生婆遇见这种情况,一般会给孩子屁股一巴掌,认为这样就会把对父母的不利转移到孩子本人,尽管接生婆对其进行处理,但是在土家人心理,这样的孩子始终是父母的忧心,担心孩子会给家庭带来灾难,有的人家就干脆把孩子送给他人抚养。

土家人忌讳中午午时生男孩,夜晚子时生女孩,认为前者犯了将军剑,后者犯阎王关,孩子养不活,会夭折;还忌讳生龙凤胎,认为生龙凤胎的家庭会不吉利,看重龙凤胎的出生次序,“一阳一阴,家里兴旺;一阴一阳,家败人亡”,意思是儿子比女儿先出生,龙凤胎对家庭运程带来的不吉利因素少,女儿比儿子先出生,龙凤胎会使家庭遭受厄运。

(四)抚育过程的多仪式性

土家人抚育孩子的仪式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即月娃期(从出生之日到满月)和婴幼儿期(满月后到学龄前)。

洗三。孩子出生三天后,请接生婆为孩子洗三,接生婆用泡好的酽茶或是艾蒿洗孩子全身,然后用桐油搽孩子的关节部位,以免孩子皮肤皱褶,红肿发炎,这时接生婆还向产妇及家人传授带孩子的经验,说一些吉祥祝福的话,用柔软的布料包好孩子交给产妇或是家人。洗三这天,产妇家会好好款待接生婆,并给接生婆红包或是礼物。

测八字。小孩出生后,就会请人算八字。一是为了取吉祥如意的名字,算命人按照金木水火土,测算孩子缺什么,就告知孩子父母,在为孩子取名时就补上,譬如缺“金”,取的名就含有“金”偏旁,土家人一般会为孩子(男孩子居多)取小名(诨名),认为孩子的诨名越丑孩子就很少生病、容易养活,譬如“牙狗、母狗、顺狗”,“村眼”(认为将军怕村眼,孩子不会犯将军剑)等。孩子出生三天后,一般由爷爷取名,若爷爷没有学识,就请他人(有学识的)取名。男孩子一般按派行取名,女孩随意些。取名时讲究顺口,好喊。有的会根据三国演义或历史上的达官名人或是英雄人物的名字来测算,这就意味着孩子长大后会当官发大财。二是为了好养,不与家人犯冲。譬如孩子的生辰年属虎,日也属虎,土家人认为虎必在山林生活,森林才能覆盖虎,孩子的名字就会带有森、木、林等,这样才能养活孩子。如果算命人认为孩子与家人相克,就找合适的人拜为干爹(或称爸爸),亲生父亲就为伯伯。每当逢年过节,孩子带着礼物去干爹家走走。有的会拜杀猪佬(屠夫)为干爹,有的会拜“棺材石”(形状似棺材)为干爹,过年过节或是孩子生病就去祭拜棺材石,烧香、放鞭炮、叩头等。

剃胎头。男孩出生半个月或女孩满月后,就请老成厚道的师傅(剃头匠)为孩子剃胎头,头发剃完后,就用煮熟的鸡蛋在头皮上滚一圈,接着就把刚剃下的婴儿头发包在鸡蛋内,让狗吃,这样会使孩子的记忆力增强,土家人认为狗的强记忆能力会传给孩子。最后,孩子父母给师傅一定数额的红包。

过嘎嘎客。“过嘎嘎客”又叫“整祝米酒”,“嘎嘎”是土家人对外婆的称呼,“过嘎嘎客”也有称之为“送花背篓”。“嘎嘎”家的亲戚在选定的日子陪同“嘎嘎”通过“说礼行”的仪式向女婿家送礼庆贺新生儿的降临。

打胎。两至四岁的孩子身体不好,整天无精打采,土家人认为是孩子“走胎”了,意指孩子的魂魄已转移到某一孕妇的胎儿身上,若胎儿一旦出生,孩子就会死去。打胎就是请梯玛做法将附在人家的胎儿魂魄提前“打下”,这样得病的孩子就可恢复。

度关还愿。在湖南桑植县至今还留存着为孩子度关还愿的仪式,一般在孩子三岁或是十二岁举行。若孩子体质差,容易生病,就会向鬼怪神灵菩萨许愿,许愿后请师傅(道士先生)度关,在师傅的指点下,择吉日为孩子还愿,这也称为还宝儿愿。还愿的过程就是通过系列的仪式程序表演傩戏,请神敬神送神以此保佑孩子身体健康,不受疾病折磨。这天,所有的亲朋好友及全村的人不请自来,都来看戏凑热闹,都为孩子送礼金或是礼品,第二天清晨,孩子的至亲还将事先准备送给孩子的衣服象征性的穿在孩子身上。这称为“脱白穿青”,此后,孩子的亲人心理才会踏实,认为孩子以后会健健康康。

三、土家族生育习俗的文化解读

诞生是我们人类的人生起点,生育是人类延续的惟一路径。婴幼儿是个体心理素质、社会情感及其社会技能萌芽的重要阶段,并常常影响其一生。因此,历来深受家庭及整个家族的重视。自古以来,生育对人类既神圣又神秘,从而演化和派生出了种种习俗。中国各民族的生育习俗古老而又纷然杂陈,在远古的神话中有传说、在历史的文献中有记载、在各民族的民间中有传承,形成五彩缤纷、各色各样的反映人们美好愿望和生育健康观念的生育文化。

土家族在社会演进中形成的生育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民族心理文化素质及其人类思维逐步理性化的过程。土家族生育文化是围绕传宗接代的观点从求子到抚育而产生的礼俗。在土家人看来这都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顺逆、贫富、荣辱等。它反映了人们对下一代寄予无限厚望的心愿。他们通过各种活动祈求生儿育女,祈求子孙绵延,彰显其多子多福,世代昌盛,民族繁荣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

土家族安土重迁,家庭及家族观念浓厚,把结婚生子当做人生最重要的大事,生育后代,繁衍子嗣历来受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高度重视。在他们看来,婚后不孕不仅仅是家庭的缺失、家族的缺失,更是门户“香火”延续的中断,会影响到家庭、家族在社区的名气,人们借助各种办法以实现人生意义和家庭家族繁衍与兴旺。土家人相信因果报应,积德行善,相信“修桥补路”,广结善缘,定会儿孙满堂。

生命的孕育对土家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囿于科学技术的匮乏,在他们看来只有避开潜伏着危机的禁区,从而才能达到消灾避祸、趋吉避凶,生命的孕育也才能平安顺利度过。他们认为胎儿的健康、面貌长相、智力发育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其父母的行为以及与外部接触感知的事物,因此也就形成了许多针对孕妇及丈夫的禁忌。许多对男女的生育禁忌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认为人们的行为符合规范,生育才能健康。幼小的新生命是脆弱的,缺乏抵抗力的,对于来自威胁新生命的不稳定因素,人们既担心又害怕,既茫然也无力,避免疾病的防范之举势在必行,大都是从产妇及孩子的身体健康出发,在客观上为产妇和孩子的身体健康创造了一些条件。今天,我们在剔除这些禁忌中非理性、非科学成分后,仍可找到一些合理因素。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贺生——庆贺新生命的诞生,就成了人们赞扬新生命的交响曲,土家孩子出生后人们都希望他(她)有个好的名字,让人叫得顺口,听得悦心,还蕴含着善良的祝愿,往往与家族的兴旺、民族繁荣相关。用褒义字、吉利字或是诨名,希望婴儿健康平安成长,寄予长辈们的美好祝福,折射出民族文化的观念,表现出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虎必在山林生活,森林才能覆盖虎”,包含着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理念,认为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员,因此要敬畏大自然,顺应大自然,才能子孙繁衍,健康平安。“一家有喜,百家来贺”,土家人透过各种礼仪和习俗,表达对新生命的礼赞和精心呵护的态度。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土家人透过各种仪式表达对孩子的祝福、期待以及社区对新生命的认同。孩子在各种仪式中体验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从而使孩子从一个自然人逐渐形成社会人。

透过土家族生育习俗,不难看出我国的传统主流文化对土家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土家文化既带有传统主流文化的印记,又具有本民族的民族特点。土家文化以乐观、豁达、开朗、健康为主题,充满对自由、幸福无限憧憬的情怀,土家人重生、乐生、长生,把扬善弃恶、行善积德的道德理想践行在生育行为、扶幼模式、儿童濡化的过程中,影响着土家人的生育观念,这对形成社会舆论、培养内心信念、纯洁灵魂良心发挥着深远的作用。

生育礼俗是家庭、家族、社会、民族在现实生活和信仰精神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生育礼俗主要表现在由父母、亲属或有关的人为孩子举办的各种喜庆活动仪式中。由于各民族间社会发展不平衡,祈求生育健康的各种活动仪式、形式及习俗不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显然,土家族传统生育文化是在以土地为根基,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的自然农业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生产方式影响着生育文化的运行与变迁。土家族生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在生育活动中的抽象反映和物化形态。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育文化。我们研究土家族生育文化绝不能孤立地研究,应该立足于它所属的文化大系统,从自然、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及其演进过程来探索生育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轨迹,探求其内在的文化本质,继承和发扬土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土家族新型生育文化的建构。

参考文献:

[1] 白晓萍.清江中下游土家踩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8-32.

[2] 刘琼.“说礼行”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调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6-40.

[3] 钟年.人类生育、社会控制与文化心理氛围——从民族志材料出发对生育文化的讨论[J].民族研究,2003(3):51-58.

[4] 郑卫东.生育文化研究述评[J].南方人口,2005(4):31-37.

[5] 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6] 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7]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生育
土家族情歌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