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思考

2011-04-08贾爱贵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应用型理念

贾爱贵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思考

贾爱贵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占据着重要的指导地位。因材施教是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是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核心;教育目的是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归宿。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思考

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等进行探索和实践。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占据着重要的指导地位。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一、因材施教是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出发点

因材施教必须与时俱进,研究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变化和个性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研究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状态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学习的愿望来自他们内在的渴望并为他们所认同接受时,我们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进入他们的心灵。

应用型大学由于其培养的目标定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设计(或策划)、操作、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人才,主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其人才培养的规格具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应用型大学要培养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从小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反映灵活,善于交际,处理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较强,但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学习浮躁。针对这些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解决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面向经济发展的第一线,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扎根基层、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品质。从因材施教的理念出发,努力实践这一教学理念,不断探索适应应用型大学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克服逆反心理,达到教育目标。

因材施教,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力求每个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大学的生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学完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相同的目标,那是不切合实际的,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观念:为教育确定一种不现实的遥远的目标。如果教师在满足学生有节奏的渴望方面恰到好处地起激励作用,学生一定会不断地为某种成就而欣喜,不断地重新开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从因材施教出发,正视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大学培养的研究性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实践性。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教学理念,只注重系统性,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学生必然觉得枯燥而无用。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也是只注重体系照本宣科,宣讲一些脱离学生实际、高高在上的空洞的大道理,学生必然会拒绝。如果都按照优秀党员的标准来上思想政治课,告诉学生你要怎样怎样,学生当然会反感。同时还应注意到,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教育,教师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时,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更应该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其次要以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与提供服务,倡导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最后要注意把握好大学生个体内在价值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注意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把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克服过去教学中忽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看成纯粹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使用“满堂灌”教学方法等弊端,充分发挥认识和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其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课程设置到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再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管理。以人为本,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大学生的特点,根据大学生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较强的开拓意识、活跃敏感的思维等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与学生平等相待,理解、尊重学生,树立“学生同样是教学过程主体”的思想,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确立平等的关系。

三、教育目的是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归宿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塑造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现代的教学理念,也是教育的目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客观环境中,在受教育者所依赖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外部环境上形成合力。

要把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需要,把满足学生对智慧、能力、素养的需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动力。对学生渴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学生渴望自由的创造和实现理想的放飞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给学生以文化;并不是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得滚瓜烂熟,而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就要求由“重视掌握知识”转变为“关注灵魂塑造”。对学生灵魂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尊重关心学生的现实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为逻辑起点;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味、进而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为价值趋向;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铸造独立人格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为基本内容;以构建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

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确立前瞻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着眼于未来发展,着眼于可能性世界。要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善于根据客观事物的外在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进行评价和选择,从中找出最佳的创新方案。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另外,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其次关注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简单地把“课堂教学效果”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更有效的?”

最后要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锤炼教学新思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改变教学方法,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放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者。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的、平等交流的平台;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强求认识问题的整齐划一。“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心,就不能成为一个道德上纯洁和精神上丰满的人。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手段是十分尊重自己学生的人格。”从这个理念出发,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课堂教学必须尊重教材的权威性、逻辑性,但也不能僵化地照本宣科,教育的主旋律必须得到课堂贯彻,但方式方法必须灵活。讲述的素材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1](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Thoughts 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t Universities

J IA Aigui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23,China)

To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teaching philosophy take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principles of the course,while“people-oriented”is its core idea.And the aim of education is the destination of this ide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philosophy;thoughts

G641

A

1008-469X(2011)04-0074-03

2011-05-06

贾爱贵(1967-),女,北京人,法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应用型理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