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梼杌闲评》对明末时事小说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2011-04-07柴晓娜

关键词:世情魏忠贤时事

柴晓娜

《梼杌闲评》对明末时事小说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柴晓娜

《梼杌闲评》是一部以魏忠贤为题材的历史小说。着重描写了其祸国殃民的罪恶一生,因此一般研究者都将它归入“时事小说”一类。它继承了时事小说“求实”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大量的世情笔法,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也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梼杌闲评》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初小说发展演变的趋势。

《梼杌闲评》;时事小说;继承;发展

明朝天启、崇祯时期,社会矛盾集中在三大问题上:朝廷内部魏忠贤阉党专权,残酷镇压东林党和正直官吏,制造了一起起骇人听闻的冤狱,引起阉党与东林党、复社之间长期激烈的斗争;努尔哈赤趁机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占据了东北大部分地区,构成了对明王朝的重大威胁;人民无法忍受明王朝的残酷压迫,爆发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这是晚明社会朝野上下关心的焦点,一些忧国忧民之士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事实真相,创作了一批反映当时重大政治问题的时事小说,出现最早、成就较高的是以魏忠贤专权为题材的一批小说。

天启七年(1627)八月,朱由检即皇帝位,十一月下令安置魏忠贤于凤阳,魏忠贤旋即缢死于途中,崇祯元年(1628)六月《警世阴阳梦》即刊刻面世,距魏忠贤死仅相隔半年时间。不久,《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皇明中兴圣列传》相继问世。这几部小说的共同特点有二:其一,有强烈的倾向性。作者都是站在暴露和批判的立场上来反映这个事件的,所写都是魏忠贤种种“可羞、可鄙、可畏、可恨、可痛、可怜情事”[1](p2),表达了作者对阉宦专权的愤恨。其二,追求真实性。作者大多是根据当时的邸报、野史编撰而成的,《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作者就在《凡例》中交代了材料来源:“阅过邸报,自万历四十八年至崇祯元年,不下丈许。且朝野之史,如正续《清朝》、《圣》、《政》两集、《太平洪业》、《三朝要典》、《钦颁爰书》、《玉镜新谭》,凡数几十种,一本之见闻,非敢妄义点缀,以坠绮语之戒。”并明白宣布,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编历史,所以“是书动关政务,事系章疏,故不学《水浒》之组织世态,不效《西游》之布置幻景,不习《金瓶梅》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2](1025)。这可以说是明末时事小说的共同特点。

但由于作者对历史小说的“文学性”重视不够,它们存在一些普遍性的缺陷,首先,故事模式的简单化。作为时事小说关注的重点,这三部作品都有意丑化魏忠贤形象,对历史事件只是简单的罗列,很多事件被简化为忠与奸斗争的模式。其次,人物形象苍白、单一。速成的创作方式使作者缺乏对事件本身的理性思考,因此,在写作时对人和事的认识与评判往往会出现一些偏颇,没能挖掘出人物性格变化过程背后的深层原因,致使人物性格不够丰富。第三,作品所参照的奏疏、谕旨等相关史料,破坏了作品原有结构,造成了作品整体上的真实性不高。

与前几部作品相比,稍晚出现的《梼杌闲评》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继承了前几部小说写实的特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大事件都于史有据,如杨涟、左光斗、周顺昌的冤狱;颜佩韦等苏州市民的反抗;妖书、挺击、红丸、移宫等大案的描述;魏忠贤庆生辰,各地建生祠等,但是作者并没有单纯地敷陈史实,而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虚构,或用历史人物点缀虚拟的事件,或据历史事件节外生枝,敷衍出新的故事,这种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使作品既具备传奇故事的曲折性,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成书与魏忠贤倒台时间有了较长的间隔,作者尽可能客观、全面地揭示魏忠贤的性格特征,从容地调动一切文学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梼杌闲评》最大的突破是融时事与世情描写于一体。因而它更接近于“世情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世情小说”做过这样的界定:“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3](p159)世情小说的成功之作是《金瓶梅》,“在《金瓶梅》刊行后的天启、崇祯两朝,描写眼前的社会生活已是新兴起的拟话本与时事小说两大创作流派重要特征,而它们又是当时创作的主流。”[4](p416)《梼杌闲评》的结构布局正是对《金瓶梅》的传承,全书用了二十回的内容写魏忠贤进宫前的人生经历。作为一部反映宦官专权的作品,它把社会环境、感情生活、人物性格三者紧密结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从社会环境来看,晚明社会里广大人民和统治阶层的贫富两极分化空前加剧,“统治阶级的奢靡之风还引发了明中叶以后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即在‘奢华享乐社会风气熏染下,士大夫们都注意寻求生活的乐趣,每每放情竭意、穷欢极乐,生活大都流于佚荡’。”[5](p439)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魏忠贤逐渐沾染了许多社会陋习。在感情生活上,作品不仅虚构了候一娘与魏云卿的爱情故事,而且将魏忠贤与傅如玉及客印月的感情经历写得细致入微,尤其对于魏忠贤与客印月,作者巧妙地以一颗明珠为线索构成小说的中心环节:客氏之母梦赤蛇衔珠而生客印月;魏母从强盗那里得到明珠并归还给客氏,魏客二人因此而定亲;数年之后,魏忠贤蓟州贩布,借宿候氏布行,客氏赠明珠作为纪念;魏忠贤涿州遇难,将珠子典当;魏、客二人宫中相遇,魏忠贤千方百计将珠子找到献给客氏。作者通过遇珠、还珠、赠珠、当珠、献珠的虚构故事,既写出魏客二人由微贱到发迹的曲折经历,又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各方面的世情世相。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梼杌闲评》的世情手法是同类题材的其它小说所不具备的。它没有机械地写出一个“梼杌”的魏忠贤形象,而是将人物与社会紧密结合,借此表明魏忠贤事件绝对不是偶然的小人得志,而是与整个社会的种种腐朽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点正是作品的可贵之处,它展示了人物性格变化的深层原因,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和丰满,作品的艺术品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梼杌闲评》的另一个特点是全书带有比较明显的奇幻色彩。魏忠贤专权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又有较深的文化背景,对其深层原因作者及同时代人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憎,作者在尽可能真实地展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也进行了充分的想象和虚构。

小说以朱衡治水开始。嘉靖年间朱衡受命治理水患,发现水里有赤蛇作怪,便命人将一穴赤蛇“尽皆烧死”,这是人对蛇族的残害,是引起整个事件的“因”。当时“忽听得一声响,如天崩地裂一般,从火光中卷起一阵黑气,冲到半天,化作十数道金光,四散而去”[6](p9),体现了作者的因果报应观念,如钱静方先生所说:“此与撰岳传者同一命意,盖非此不足平阅者之心,而为一般普通人说法也。”[7](p209)作者着重写了魏忠贤的出身问题,《明史》说:“少无赖,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而自宫”[8](p7816),《玉镜新谭》说:“万历中,肃宁县人魏忠贤者,初名进忠,市井一亡赖耳。形质丰伟,言辞佞利,目不识丁,性多狡诈。”[9](p2)但是这些说法因为没有史实依据而不足信,这就给创作者留下了想象的机会。《梼杌闲评》写了魏忠贤出生时的异象:“霎时大风拔木、飞砂走石,只听得屋脊上一个九头鸟,声如笙簧,大叫数声向南飞去。”在魏党主要人物倪文焕出场时,说他“乃赤练村降来的一起混世妖魔”(第十回),于是就有了他们对杨涟、左光斗等人的迫害,作品的结尾碧霞元君给了众人一个交代:“魏忠贤、客氏,乃雌雄二蛇转世……杨涟乃朱衡后世,左光斗即黄达再生。万燝是扬州通判,即定意下火者。”“佛教讲因果关系。认为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任何事物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原因。……善的业报产生善的果报;恶的业报产生恶的果报,这就成为‘业报’”[10](p56)这构成了作品的“因果报应”的圆形结构,使其故事情节前后呼应。

在刘鸿儒聚众闹反的时候,作者也描写了一些具有特异本领的人物。元元子作战时,“遂于袖中取出一条树皮雕成的小龙来,口中念一个咒语,吹一口气,那龙身上生出火来,鳞甲皆动,冲天而去。”(第二十六回)“这里空空儿见了,亦念动咒,将衣袖一抖,袖中放出无数火来,把那些猛兽烧得纷纷落地。细看时,却是纸剪成的。”(第二十七回)这些奇幻之事的描写把正邪两方的争斗场面写得扣人心弦。魏忠贤终于走上了权利的顶峰,没有人敢评价他的对或错,此时孟婆和空空儿出现了,他们本想给魏忠贤一个警示,反被他的爪牙毒打了一顿,于是当魏忠贤拿出孟婆的两个丸子时,“忽见那两个丸子托的跳在地上,就如活的一般在地下一上一下乱跳……忽然嗖的一声响,化为两条白练,在二人身上旋绕不定……少刻,又化作两口雪亮的宝剑旋绕,离身寸许,险些儿砍著。”(第三十八回)此刻的魏忠贤已被利益熏晕了头,认为只是“妖人”作怪。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梼杌闲评》的作者无法解释魏、客二人祸乱朝政的根本原因,因此作者虚构了一些离奇、怪诞、超越常情的奇幻之事,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广大读者来说,由于认知水平不同,他们也需要用一些无法用正常思维去解释的现象去对某一事件做一说明,创作者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民众的心理需求,在这方面,《梼杌闲评》确有值得借鉴之处。

[1]长安道人.警世阴阳梦[M].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2]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陈大康.明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5]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适与会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无名氏.梼杌闲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钱静方.小说丛考[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8]张廷玉.明史·卷305[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朱长祚.玉镜新谭[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0]业露华,董群.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教义、人物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Abstract:Tao wu Review is a historical novel of Wei Zhongxian and it focused on describing the evil of his disastrous life,so it is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the current event novel.Tao wu Review inherited the realistic feature of novel on current events and strengthen the literariness of novel through adding a lot of the social life description to the writing.This not only enriches the contents of novel,but also enhances the artistic taste.To some extent,the creation of Tao Wu Review represents the evolution of historical novel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in China.

Key words:Tao wu Review;novel on current affairs;inheritance;development

Class No.:I207.23Document Mark:A

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 of Current Events Novel Made by Taowu Review

Chai xiaona

I207.23

A

1672-6758(2011)03-0098-2

柴晓娜,硕士,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陕西·汉中。邮政编码:723000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世情魏忠贤时事
九千岁
时事半月谈
林语堂的预言
时事政策
图说世情
相濡以沫半世情
THE BLAST THATNEARLY DESTROYED BEIJNG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
一世情深,榴花深处照宫闱
图说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