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

2011-04-07张文才岳静玲王一伊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专刊选题策划

张文才 岳静玲 王一伊

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

张文才 岳静玲 王一伊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河北唐山 063000)

高校学报 选题策划 编辑

选题策划在出版社系统图书出版过程中是司空见惯的运作模式,是书籍出版成功的重要环节甚至关键环节。有学者指出,在整个图书利润总额中,选题策划的利润贡献率一般在 50%左右,有时甚至高于 50%,是出版社重要的工作方法。在文艺娱乐类期刊的出版过程中,选题策划也是常见的工作方法。总之,选题策划担负着把出版的经济效益和读者对象的利益最大化的任务。出版社要通过出版内容的不断创新,形成品牌,渐次提升和发展成品牌群,从而奠定赖以发展的现实土壤。在科普类期刊中,选题策划也不鲜见,但是对于属于学术期刊阵营的高等学校学报来说,选题策划应用得不是很普遍,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学报编辑的专业策划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期刊的名气不大,吸引力不够;学报作者校内人员居多、内部特征明显,等等,但从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增加高校学报科技信息传播的密集度和有效性来说,选题策划也应该成为高校学报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

1 高校学报选题策划的意义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必然都有其目的,即想达到或者取得什么样效果,高校学报进行选题策划也不例外。具体说,高校学报强化选题策划,就是要提高报道内容的单一性和集中度,提升学报专业的学术影响力。

在目前高校学报的编辑流程中,大多数高校学报的通常作法是:栏目固定之后,编辑们等米下锅。无论稿源来自校内还是校外,一般是被动等待作者送货 (稿件)上门。对稿件的态度是:来什么审什么,审上什么编什么。久而久之,便形成这样一种常态:学报的编辑工作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学报报道内容流于一般化和常态化。学报的出版过程始终平静如水,难起波澜,编辑工作处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况,因此,也就难以得到作者、读者以及一些检索机构和人员的特别注意,其学术和刊物影响力也就不同程度地受到弱化和忽视。

特别是由于高校有众多的学科门类,高校学报的栏目设置往往是和本学校的专业相对应的,学报的栏目呈现多而杂的现象,造成学报报道内容集中度不够,信息量分散,蜻蜓点水,很难形成信息优势,更谈不到给作者、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及有效培养出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忠诚度。一些检索机构和工作人员也很难快速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说,收集到符合其要求的信息难度很大。这也是直接造成一些重要的信息检索机构不愿意将学报类期刊作为其信息源刊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其他原因,如认为高校学报校内作者居多,审稿不严格,作者和读者范围局限等造成学术质量不高等也是重要原因),高校学报被漠视冷落,其影响因子普遍偏低,影响力偏小,对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构成直接威胁。

由于多种原因,高校学报编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激发和鼓励,因此,从增大信息量,提高关注度,激发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品牌栏目和品牌期刊的角度来看,高校学报进行选题策划也是十分必要的。

必须指出的是,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的目的和图书等有着重要的区别。出版社的图书策划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是起着为其经济效益保驾护航的作用。选题策划目的是通过成功的策划,能够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或者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但高校学报则不同,由于高校学报的受众人群很小,购买期刊的人群和单位十分有限,它的发行量基本以赠送为主,广告等附加值比较高的经济行为基本与之无缘,所以,它的经济效益可以忽略不计。具体说,并不是办刊者不想经济效益问题,而是由于科技期刊的特性,是“小众”期刊,没有那么大的购买对象群体,因此也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基本无从谈起。选题策划的目的,主要是扩大科技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强度,使传播的内容更集中,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2 高校学报选题策划的内容和方式

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主要应该有两种形式:一是专刊形式;二是专栏形式。这两种方式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取决于报道内容的多寡。无论是专刊还是专栏,都应该立足本学校优势学科、优势专业和优秀人才,成为本校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秀人才“优势”外化的具体体现。只有依托本学校的这些“优势”来进行策划,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磁器活,否则,选题策划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一些重点学校来说,由于本校科研资源十分丰富,可以根据科研进展情况,有计划地策划在每个出版年度出版一期或者多期单一学科选题的专刊,比如北京大学 (医学版)(原北京医科大学学报),每年都出版一期这样的专刊,很具有特色和代表性,但对一些中小规模的高校来说,由于本校科研资源有限,出版专刊难度较大,可以以专栏的形式进行选题策划。专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非固定的,有关学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优势专业或者利用特殊的地缘优势,进行组稿,完成策划。

3 怎么做好选题策划

3.1 找好切入点 这关系到专刊或者专栏选题策划的成败。首先,作为一个高校学报的编辑,应该十分了解本校的学科优势,要从本校最擅长的方面入手,准确对专刊、专栏报道专题和内容进行定位和确立。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好本校的学科优势和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缘优势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完成策划的选题内容的确立和选题策划过程的完成。同时,还要比较准确判断出选题的学术水平和最新的科研动态,把握最新的科研进展和走向。这些都体现了编辑的能力和水平,也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打造编辑进行能力的有效果途径。

3.2 利用好专业团队和学科带头人 高校学报的栏目特点决定了编辑是“编辑人”,而不是某个“专业”方面的专家,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某学科的学术动态,能够组织到最优质的稿源,不出学术差错,学报编辑部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候,可以聘任某学科的著名专家担任执行主编,聘任一些学科骨干担任兼职编辑(或者编委),由他们对选题策划的专刊或者专栏内容和质量进行把关。编辑部专职编辑担任责任编辑,主要在论文的形式方面进行规范把关,按照出版要求,完成出版任务。在这个方面,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的作法值得借鉴:该刊一直有出专刊的传统。以最近为例:2007、2008、2009三个出版年度共出版专刊3期。如 2009年内容是口腔医学 (2009年第 1期 (41卷 1期):执行主编、执行编委都是特邀,责任编辑则由本编辑部的编辑担任,这样,既保证了论文的质量,又发挥了有关专家的作用和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期刊出版的统一性、规范性和连续性。

3.3 坚持持久性和前瞻性 为了保证高校学报的选题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为形成品牌创造条件,打好基础,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要坚持连续性。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选题策划行为的连续性;二是主题或者内容的连续性。对一个出版社来说,一本书的编辑出版,随着利润的实现,一般就意味着本选题策划的结束。也可以在这个选题策划的启发下,出版与之相关联内容的出版物,作为前一个策划的出版延伸,进一步创造更多的利润,把利润的实现最大化,不管怎么说,随着一个出版周期的结束,也就意味着这一策划过程的完成,但对科技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来说,却不应该是这样。一个选题策划的完成,无论是以专刊还是以专栏的形式,都应该意味着只是一轮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始。因为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学科发展的向前和延续性都要求,学报这种选题策划有坚持下来的必要,只有长久地坚持,才可能形成持续的品牌影响力,进而,打造出不衰的品牌或者栏目。

所谓前瞻性,是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在启动选题策划时就可以预测到当时和以后的实施效果,使选题策划的过程始终处于可预测可判断的范围,不至于出现盲目和信马由缰的状况。

3.4 专刊专栏选题策划的重点是论文的内容和内在质量 专刊专栏选题策划的注意事项:一是对作者群和读者群进行必要的定位,即这个选题是由哪部分作者提供,为哪些读者服务。在本校或者其他单位,有哪些作者能够提供优质论文或研究成果。

读者的定位也是很重要的。虽然科技期刊的市场需求没有社会新闻娱乐期刊那么大,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但对读者群的界定和判断仍然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只有准确判断出读者的对象,才能实现服务的最大化及策划价值的最大化。

G 232

C

1008-6633(2011)03-433-02

(2011-2-10 收稿)(王一伊 编辑)

猜你喜欢

专刊选题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期策划
专刊
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