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的探讨

2011-04-07李巍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血液学血液检验

王 洋 余 源 曹 蕾 李巍伟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的探讨

王 洋 余 源 曹 蕾 李巍伟

(河北联合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是血液学和医学检验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检验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血液病作为工作对象的一个理论 -检验 -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的新体系。由于该门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且具有知识点繁杂、琐碎,难于记忆的特点,尤其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 -血细胞形态学,内容较为抽象,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变化多端的特点,更是学习的难点。长期以来,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一直是学生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参考大量的成功案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将其贯穿于整个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的理论和实验改革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修订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临床血液病学和血液检验是一门内容繁多的学科,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很难完全掌握所有内容,如果全盘托出,很容易让学生在纷乱的内容中迷失方向,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这种情况下,就要合理慎重地制定大纲,确定讲授重点,详略结合,重点突出,而这个大纲和重点的制定应该以今后学生的工作需要为核心,即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是一门倾向于临床实践的课程,作为这门课程的老师,自身是否具备扎实和广泛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好的血液学检验教师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方面,应该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另一方面,应该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以及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为了达到这两个要求,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师应该经常性地进入临床实验室,通过临床实践充实知识、提高技能,此外还可以到一些权威性的血液病医院或研究机构进行培训,不仅要掌握医院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技能,还要熟悉各种血液病的临床表征、预后甚至是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知识。在教学方面,由于大多数血液学教师为非师范专业毕业,因此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互相听课是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为此,我们每周都安排出一定的时间用于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并就新近报道的疑难、少见血液病病例及新出现的检验技术讨论交流,尽快掌握血液学方面的前沿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和专业水平。

3 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如前所述,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总体上来说,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而需要理解的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乏味,短时间内失去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3.1 合理应用临床病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以教师为主角,学生则被定位为被动的学习者,而且课堂与临床分离、细胞形态与患者分离。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一者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再者使学生养成了依赖、被动的学习习惯,影响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知识死板,拘泥于书本,难以活学活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多与临床相结合,多借鉴临床中的实际病例,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接近临床的真实的学习环境。比如在讲授白血病部分时,我们可以引用临床中较为典型的病例,首先描述病人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提问学生根据以上线索该做哪方面的检验,由学生自己辨认骨髓细胞形态特征,随后按学生的回答的检验项目列出病人的检验原始数据、骨髓报告结果,再由学生判断有可能是什么类型的白血病,以及还需要再做哪些检验才能做出确诊诊断。刚开始宜多采用典型病例,随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后期则可以选用一些不典型、容易混淆的病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较为深刻的掌握了该类型白血病的高发人群、症状和体征、骨髓形态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标准,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并且,这样的真实案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继而明确了掌握这样一些知识对于今后工作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3.2 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设施在教学中的日益普及,带动了教学的改革。多媒体应用之前的血液形态学教学主要依赖教课书上的图片或者教学挂图,学生们接触的仅有一些形态非常典型的血细胞图片,有些甚至是手绘的图片,而且数目非常有限,细胞化学相关图片更是稀有。此外,很多疾病的典型症状、一些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只能依靠教师的描述和学生自己的想象,很难形成直观的印象,比如巨幼细胞贫血导致的牛肉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的判断等。多媒体在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我们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示例图片,这些图片有的来自于自己日常工作中积累,有的来自于网络,包含有大量的典型和非典型的细胞形态。此外,一些可遇不可求的典型病例的临床表征、一些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完成的实验,我们也通过图示或者视频的方式予以展示,有效的扩充了学生的视野。

3.3 比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涉及知识点繁多,多种细胞形态、血液疾病乃至实验方法方面都有着很强的相似性,非常容易混淆,而这些特点尤其适合采用比较教学法。比如各种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各种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学、阳性细胞、临床意义等,都是容易混淆的知识难点。将这些知识点总结成表格,直观简明,便于记忆。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强化记忆,最后在学生中评选最佳比较表格,将最简明全面的表格在全体学生中推广,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4 多方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尤其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制片、染色的差异及细胞本身的千变万化,往往给细胞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形态学成为该门课程最大的一个难点。虽然多媒体图片的使用有效的扩充了学生的视野,但单纯的照片与直接的镜下观察在效果上仍然是有一定差距的,尤其在精细结构的观察上。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本校于 2007年购置了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并与多家医院的血液科、检验科建立联系,保证了充足的骨髓标本,在硬件方面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带领学生阅读典型的正常人骨髓片,在学生熟悉正常人骨髓形态的基础上,将骨髓片发至学生手中,由学生自己读片。在此过程中,加大带教老师与学生比例,确保学生的问题能够迅速得以解决,同时能有效监督学习效果,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有特点的细胞形态则通过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展示给所有学生。在带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并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动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此外,我们将形态学实验室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对学生开放,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练习阅片,并由实验室值班教师带教指导。

5 鼓励学生参阅相关书籍和网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更新速度极快,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其大部分会在几年内老化,因此,作为当代教师,单纯的教授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必须“授之以渔”,也就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我们把这种指导思想贯穿于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推荐给学生一些对血液学学习很有帮助的书籍、网站;另一方面,在某些章节的讲解中,采用让学生自己备课并给同学讲解的方式。为了备课,学生必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各种渠道获得该章节的相关资料,一方面更全面地掌握了知识,一方面培养了自学能力乃至表达能力。课后让学生打分评出最好的教学课件,鼓励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在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积极探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其能够胜任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G 642.42

A

1008-6633(2011)03-431-02

(2010-09-30 收稿)(王一伊 编辑)

猜你喜欢

血液学血液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