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行为医学教学 -将循证教学应用于行为医学课程的思考与体会

2011-04-07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育学循证证据

苑 杰 王 静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①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循证行为医学教学 -将循证教学应用于行为医学课程的思考与体会

苑 杰 王 静①*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①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循证 行为医学 教学

随着循证医学在国内外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循证教育学。虽然其历史还不足 20年,但已逐渐开始引起教育学界有识之士的重视。按照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所Whitehurst的观点,循证教育学是“在教育过程中将专业智慧与最佳、有效的经验证据整合起来进行决策”[1]。因此,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以循证教育学的思想进行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已有部分关于循证教育学应用于国内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文献,但尚未见到应用于行为医学课程的报道,鉴于此,我们首次提出“循证行为医学”(Evidence-based BehavioralMedicine,简称 EBBM)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思考和探讨。

1 循证医学与循证教育学概述

循证医学起源于 20世纪 70年代,是由英国流行病学家首先提出。1996年加拿大学者 Sachett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2]。循证医学对临床医学的影响重要的就是促进临床决策的科学化[3]。循证医学根据严格的临床研究证据建立治疗指南或医学数据库,要求医生进行遵循最佳的证据进行治疗。一方面,这可以使医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得以保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实践的效果,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框架。这种新的临床思维方式和理念一经提出,迅即对整个医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续形成了诸多医学分支,如循证内科学、循证外科学、循证眼科学等,并在向邻近学科扩散。一是形成了与医疗卫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循证护理学、循证心理治疗、循证公共卫生学、循证临床营养学等,二是向其他一些人文社会学科渗透,形成了循证教育学、循证犯罪学、循证管理学、循证图书馆学等,产生了数量颇丰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循证医学的迅猛发展,为循证教育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 2001年颁布的法律《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NCLB Act》中,就要求教育实践者遵循“基于科学的研究”进行实践,即“应用严谨、系统、客观的方法来获得与教育活动及教育政策相关的可靠、有效知识的研究”[4]。此法案的签署,在法律层面强化了循证教育学的理念。荷兰的循证教育学研究所认为“循证教育学是将基于有效的最好证据进行教育政策制订与教育实践的一种哲学。它意味着在推荐或大规模应用具体的教育干预、策略、政策之前,应该进行科学的评估。它既指对积极评估干预的收集,也指对教育政策制定者或实践者的一种行为或态度”[5]。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循证医学教育对于塑造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性:即加快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循证医学的教育家和方法学家;加大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和在医务人员中进行循证医学继续教育的力度,尽快在高等院校开展循证教育学工作;加强和深化循证医学和循证教育学理念和方法学的推广和研究,并成为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学的不竭源泉。

2 行为医学的学科特点及思考开展循证教育的必要性

行为医学的发展历史不长。1977年在美国耶鲁召开了第一次行为医学大会,提出了行为医学的暂行定义,即“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生理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技术、以及把这些知识、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科学领域”。行为医学是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边缘学科 (虽然也有人将它列为与上述二者并列的第三门独立学科,但尚未得到公认)。可以肯定的是,行为医学的特点,就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高度关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不仅关注人的生物性,同样关注人的社会性,充分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和行为的综合作用,是“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一种很好的典范。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 1978年已建议把行为医学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计划。我国已出版有《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华医学会有“行为医学”分会,各省建有行为医学分会的有:安徽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等,截止 2010年,已连续召开了十二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大会,在 2008年 8月 27日至 30日日本东京召开的第 10届国际行为医学大会上,经国际行为医学会管理委员会投票通过,正式批准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加入国际行为医学会。河北联合大学、济宁医学院、皖南医学院、中山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有“行为医学”课程。在我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社会、文化结构不断调整的大背景下,由于人类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疾病和行为问题也必然会越来越多,行为医学也必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这也预示着,社会也必将需要更多的具备行为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要高等院校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质量更高的行为医学专门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高等学校的教师将循证医学的观念、思路和方法贯彻其中。近年来,行为医学研究迅速发展,研究领域已分支派生出健康行为学、行为心理学、行为病理学、行为药理学 (毒理学)、行为遗传学、行为解剖学、行为流行病学、行为诊断学、行为评估学、行为治疗学、行为护理学、行为康复学、行为预防学、行为保健学等许多分支学科。行为医学与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社会医学、家庭医学、医学伦理学、环境医学、旅游医学、康复医学、全科医学、保健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等有广泛的交叉和渗透。这也就意味着,有着丰富的循证医学的成果可以加以利用。

3 EBBM教学的体会

EBBM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利用当今发达的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消化和吸收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查证用证,使学生由被动记忆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设计者,充分发挥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循证行为医学的教学与 PBL教学相结合。二者都强调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效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查询证据、科学分析评价证据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最终提高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将所学各门学科知识与

疾病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整合,完成从基础到临床的能力跨越[6]。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信和盲从,重视证据、重视实践、重视自我思考和判断,而这种思考和判断的基础和依据就是循证医学。这个过程也对教育者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具有较高的文献的分析和批判能力,具有较好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基础,具有敏锐的文献追踪能力和意识,具有较高的外文文献查找和阅读能力,等等。毋庸讳言,这对于很多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教育者应该基于证据进行教学,不能全部依靠自己的个人经验。当然,在教学实际执行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意和牢记,教育实践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兴趣、爱好以及学科基础并不相同。教育学不仅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实践者应在遵循循证证据的同时,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智慧”。如果没有循证证据,就难以避免空想或个人偏见的影响。同样,如果没有职业智慧,实践者难以将普遍的理论应用于特殊的教学情境、不能在缺乏证据或证据不完全的领域明智地实践[7]。基于此,国际阅读协会的主席 Allington曾指出,我们矫枉也不能过正,应该在强调遵循研究的同时,也承认个人经验,专家意见等专业智慧的存在[8]。

坦率地说,EBBM概念的提出并不是个很难的事,“照猫画虎”,还可以提出许多类似的概念,关键是如何丰富其内涵,使之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应该说,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因有二:一是目前行为医学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业内对其的认识还有加深和扩展,有时还有“大箩筐”之嫌,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二是从教育界来说,对于循证医学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均衡或不是很多,所以主动应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概念还有加深的空间。但凡新生之物,其貌必丑。但这个“丑”,能引发出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站在今天和未来的角度看,毋庸置疑的是,EBBM及其教学思想的发展必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广大的发展空间,值得并有待于有识之士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1] Whitehurst,G.J.Evidence-Based Education(EBE).Student A-chievement and SchoolAccountability Conference,2002.http://www.ed.gov/nclb/methods/whatworks/eb/edlite-slide 001.html

[2] SackettDL,RosenbeygWM,GrayJA,et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11996[J].Clin Ort hop Relat Res,2007,455(10):3

[3] 张 红,杨建强.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6(6):123

[4]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http://www.ed.gov/policy/elsec/leg/esea02/index.html

[5] Top Institute for Evidence Based Education Research.http://www.tierweb.nl/TIER.pdf.

[6] 吴库生,李 克.PBL教学法中循证思匆及医学生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6,19(6):51

[7] 杨文登,叶浩生.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基于循证教育学的视野[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11

[8] Allington,R.L.What counts as evidence in evidence-based education[J].Reading Today,2006,23(3)

G 642.0

A

1008-6633(2011)03-422-02

*通讯作者。

(2011-02-22 收稿)(岳静玲 编辑)

猜你喜欢

教育学循证证据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