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内牵引成骨术的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价

2011-04-07刘德兰杜晓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牵引器颌骨成骨

闫 虹,那 薇,吴 洁,周 莉,陈 平,宋 娟,刘德兰,杜晓丹

(解放军第306医院门诊部,北京,100101)

颌骨牵引成骨术:是在颌骨利用生物组织的张力-应力效应,对部分非完全离断仍保留血供的骨段,施加以特定频率和方向的牵引力,使骨段渐渐分开,间隙由新骨生成取代,从而延长或增宽骨骼的一种新技术,使缺失的部分骨组织重新生长出来。同时伴随的软组织也同时牵引延长[1]。此手术进行二次手术完成,应用口内牵引成骨技术可重建面部轮廓,恢复良好的口颌功能,创伤小,安全可靠。间隔时间长。自2001年以来我院对19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病人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从第1次手术到第2次拆除牵引器跟踪随访。19例患者都能掌握健康教育要领,积极主动配合,使患者外型有了很大的改善,咀嚼功能大有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伤口裂开、感染、骨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19~25岁,其中Treacler-Colliions综合症1例。腭裂继发的上颌骨发育不良4例,严重的上颌后陷,下颌前突10例,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体部部分缺损畸形4例,全部病例应用DO技术为主要的矫治方法,所有患者都进行了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内置式牵引成骨装置分别来自美国strykol-leibinger公司和中国西安中邦公司。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2.1 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即实施方式

2.1.1 针对颌面外科特点,颌骨缺失造成颌面畸形,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个体教育方式,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学、讨论,尤其是在心理上,对于手术恐惧、焦虑且期望值偏高,密切与患者接触,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手术效果的接受能力。

2.1.2 持续时间长 健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9例患者由于术前正畸手术要安装牵引器到拆除牵引器及术后正畸,治疗过程术后正畸约1~2年,健康教育贯穿入院的家庭护理的全过程,除了住院期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外,出院后进行电话跟踪随访及门诊复诊。

2.2 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2.2.1 术前正畸治疗 采用口内上、下颌牵引成骨术术前伴有严重的安氏类错 畸型外,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以及去补偿,以便进入牵引期后行弹性牵引,一些患者在牵引完成后立即行术后正畸治疗,否则便无法改善其咬颌并在牵引成骨矫治前,外科医生必须与正畸医生共同讨论矫治设计方案(三位重建),仅靠牵引成骨尽量可改变颌骨位置关系,矫正颜面畸形,但良好咬颌关系的建立则必须依靠外科正畸,教育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减少牙齿受力。

2.2.2 由于手术经口内切开颌骨安装牵引器隐蔽在患者的口腔内,在治疗中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社会交往,易于成人患者所接受,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有专人看护,对于下颌畸形患者,因术后水肿反应可能加重气道间隙狭窄,采用经鼻气管插管麻醉,并在术后24~48 h留置气管内导管,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术后喉头水肿,3 d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预防水肿,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颜面部冰敷48 h。间歇期一般7 d。由于口内置牵引器患者唾液分泌较多,在此期间注意术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为创面愈合防止感染创造条件,坚持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口腔冲洗、擦拭、软毛牙刷刷牙等方法保持口腔清洁。

2.2.3 进食方法的改变 术后口内切口防止口内感染,鼻饲3 d。牵引器安置期间,注意饮食合理配用,使软骨快速生成,可给鱼汤、骨头汤、混合奶等流食,以后可给半流食,避免过硬,过粗刺激性饮食,用餐前后都必须做好口腔护理2次/d。每次用洗必泰含漱剂等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切口感染、骨坏死。

2.2.4 牵引期的牵引方法 应注意牵引速度,牵引频率及骨段和牵引器的稳定性,将分开的两个骨段端以一较低的、有规律的速度分开,通常1 mm/次、2次/d,旋转180°0.5 mm/次在此期间患者家属可在家里进行,一定顺时针旋转,牵引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一些疼痛及口唇麻木的感觉,此时可适当减少牵引的频率和速度,待症状缓解与消失后继续牵引,口内牵引器固定检查切口处有无渗出血肿等。牵引期的长短则取决于术前医生设计的牵引长度。

2.2.5 固定期的方法 牵引结束至拆除牵引器的时间一般4~6个月。此期可使新的骨垢在新的位置上保持固定,有利于骨段间隙中新骨的形成、改建,防止骨折、骨形态改变或复发。X线及CT片可判断拆除牵引器的时间,固定期不进行大强度的开口训练,有效的开口训练干扰了骨断端与周围侧支发生纤维性粘连,可预防关节强直发生,促进局部关节的重建。

2.2.6 拆除牵引器的方法 在局麻下拆除牵强器,牵引成骨术决非单纯为了改善容貌畸形,其重要目的仍是建立满意的咬颌关节,术后连续正畸治疗。

3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3.1 评价时间

第1次入院至第2次拆除牵引器、出院需要6个月时间,术前、术后正畸时间需要2年。

3.2 评价内容

3.2.1 短期评价(指住院期间)内容包括 间歇期、牵引期、固定期的方法。

评价结果:19例患者最短住院9 d,最长15 d,平均住院10 d,住院期间均能掌握间歇期预防感染,保持口腔卫生。牵引期牵引时间、频率、饮食调配,进行张口训练,无并发症发生。

3.2.2 生活质量评价 术前后正畸及围手术期内容包括:正常生活自理,可学习和工作,改善颌骨外形、矫正咬颌关节与咀嚼功能。

评价结果:第1次术后19例患者10 d出院,对后内置式牵引器牵引方法掌握,在医护指导下进行牵引,19例面容、面型得到良好明显改善,咬颌关节基本正常,无不良并发症发生,达到术前设计方案,无骨不连、骨坏死、感染等发生。

口内牵引成骨术(简称DO技术)重建面部轮廓,使患者恢复理想的咬颌关系和咀嚼功能,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矫治效果[2],应用微型内置式牵引器,为19例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牵引成骨矫治,避免了外置牵引装置造成的皮肤疤痕和潜在的面神经损伤。

4 小结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是20世纪口腔颌面外科的新进展,口内牵引成骨技术为长期以来难以矫治的诸多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提供了新的矫治思路和手段,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创伤,尤其在牵引期护理,直接影响术后效果。通过对这19例患者规范健康教育及进行效果评价,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气道狭窄,尤其改变了面型。在健康教育指导上加大训练、教育力度,反复交代牵引要点及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等方法,19例患者坚持2年门诊复查随访,达到术前设计骨延长标准,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咬颌关系,咀嚼功能。

[1]王 岩.正颌外科新进展-颌骨牵成骨术[J].口腔科学新发展,2002:143-160.

[2]朱 力.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颌骨畸形[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27-29.

猜你喜欢

牵引器颌骨成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做好信息、思想和情感的“牵引器”——融媒时代,我们如何当编辑
伸缩式井下牵引器双向锁止机构设计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大鼠Nfic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井下牵引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液晶/聚氨酯复合基底影响rB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
30例Ⅰ型成骨不全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