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新论

2011-04-04彭延生

党政干部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民风村民群众

○ 彭延生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新论

○ 彭延生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凸显,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许多新的不安定因素。正确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更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顺民意、得民心的新举措,努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突出重点,靠改善民生凝聚民心

民生问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涉及到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冷暖安危。我们推动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和保障民生,也正是因为不断着力改善民生,我们才凝聚了民心民力,取得了过去的辉煌成就。可以说,依靠改善民生来凝聚民心是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民生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无疑会加剧人民内部矛盾,甚至引起局部或全局的不稳定。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调整改革中的民生利益问题,妥善处理和协调民生方面的利益矛盾。

解决民生问题,一是要践行惠民之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始终把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认真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要善谋惠民之策。要强化民本意识,把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要从群众最现实的需求出发想问题,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要从群众最直接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不出伤害群众的规定;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出发干工作,不做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三是要多行惠民之举。各地要通过对自身发展优势的准确把握,确立战略目标,顺利将新的发展机遇转变成新的发展成就。要努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改善民生,通过解决发展矛盾,满足人民需求,凝聚民心民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为民上切实转变领导方式,要尽心竭力维护、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二、盯住焦点,靠顺应民意消除民愤

当前,受各种利益诱惑的驱使,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思想开始抬头,以权换钱、以钱买权、权钱交易、官商不分的腐败行为,渗透到许多领域,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致使很多本来可以解决的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激化矛盾,影响了人民内部的团结。官员腐败也由此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深层因素。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来消除民愤,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通过反腐倡廉来消除民愤,一是要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要以领导的良好形象影响干部群众,以领导的工作热情带动干部群众,以领导的党性修养教育干部群众,真正使各级干部成为带领群众搞建设、谋发展的旗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提高教育实效。二是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各项规定。要在土地出让、工程项目发包等重大工作中,从制度建设上破除“潜规则”。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围绕易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预防举措,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要实行各级党政干部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凡出现严重违法乱纪问题而不予严肃处理的,要追究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领导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在党政干部中着力治庸、治懒、治散、治乱、治软,以严肃党纪政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三、把握难点,靠排解民忧疏缓民怨

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生物性的温饱需求上升到安全的需求、归宿的需求、社会公平和尊重的需求、友爱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社会性需求。如果这些社会性、多样性的合理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让群众堪忧,会导致社会的“抱怨”情绪蔓延,这些情绪如果没有相应的渠道去表达和解决,会形成社会“火药桶”,只要有刺激性事件出现,就会爆发。

针对当前这一新的社会心理变化,应该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等环节入手,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做到急人所急、解民所忧。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根据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寓服务于管理之中,树立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目标,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高度关注改革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对下岗工人、失地农民、拆迁户等有怨言的人群必须要多关心他们。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包括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形成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关注热点,靠扩大民主实行民治

实践证明,新形势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加强城乡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发挥其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在基层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从而增强民主自治意识,共同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农村,扩大民主自治要从完善村民自治入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一是完善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和规范村务公开栏,开展示范引导活动,切实提高村民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为村民行使权利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以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加强其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多种途径,处理好村委会与村党组织及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增强整体管理社会的合力。三是加强村民自治与农村其它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将村民自治与发展农村经济、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建设农村精神文明以及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村民自治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发挥村民自治的整体效果,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城市,扩大民主自治要从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入手,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城市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民主的基本制度,是城市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统一体。要不断完善居民自治,增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合力。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是增强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合力、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措施。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居民的自治功能,健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居民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等制度,吸纳社区内各方面人士参与社区管理,培育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形成社区管理的合力。要努力增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展“居务公开”活动,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厚固支点,靠启迪民智匡正民风

民风是社会风气循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优化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民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民风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民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民智,使民风建设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公民道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民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助推了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总的来看,民风建设还是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其他建设,道德的失范、价值观的扭曲、是非的混淆所带来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时常冲击着我们的视听。改变这一现象,根本在于启迪民智、匡正民风。笔者以为,启迪民智应该从加强群众的教育和管理入手,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提升整体素质,培育讲道德、有文化、守法纪的新好公民。通过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群众文体广场、群众文化集市、群众电影专场等文化引导平台,积极创新群众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探索群众喜闻乐见、效果明显的新载体,使民风建设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在自我管理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惠民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加强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不断挖掘潜藏在群众中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模式,凝聚发展力量,破解发展难题,为建设幸福中国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系湖南省湘潭市委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楚 朴)

猜你喜欢

民风村民群众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多让群众咧嘴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多彩民风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