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题异构”对接精致课堂教学

2011-04-03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13002顾松明华东师范大学200062夏志芳

地理教学 2011年2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13002) 顾松明 华东师范大学(200062) 夏志芳

新课改呼唤互助、合作的校本教研方式,为实现高效率、高效果和高效益的“三高”课堂教学目标,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等都作出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在众多模式中,“同题异构”已经成为近年来教研活动中团队行动研究的独特形态。同题异构即同一课题,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实施教学;抑或一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班级进行授课,这其中涵盖了授课者的设计研讨与反思,还有课堂观察者的跟踪比较研究等。近日,在常州市教育教研室的策划下,于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开展了“八校联合教研”活动,参与者达500多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高中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学校的特色,研究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性问题。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能从不同观察视角给出差异性的观点。笔者认为,一堂好课必须满足几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度,问题设计的思维度,师生情感的共鸣度,后续学习的生长度等。

本次活动地理学科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笔者全程观摩了三位教师的精彩演绎,在课后会议推心置腹的研讨中,我们认为精致的课堂教学,是当下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想途径。精致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的前提条件是:设计精妙,导入精心,承转精巧,流程精当,结课精到。下面以地理课堂教学为案例,探究在以生为本,和谐共振的课堂中实现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共舞,供同行们参考并予以完善。

一、把握学科特点,彰显学科魅力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地理学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综合性,第二是地域性。基于以上诉求,在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不求面面俱到,但必须根据教学主题恰当、合理地渗透基本理念与方法、技能。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根据有关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标准规定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说明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近些年来地理学家研究的前沿领域,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全球气候变化狭义地理解为全球变暖。三位教师都能准确地把握课标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这势必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丰富的课内外知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淘金,寻找切合地理学科的话题;地域性则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定位和迁移能力提到了制高点。地理通常被认为是“小学科”,通过这三节课的观摩,地理课堂俨然成为师生的“大世界”。

地理图、表、画等是地理的第一语言。囿于教学内容的束缚,本次课堂教学中,三板技能没有得到展现,但教师都能从网络中筛选出符合主题的示意图,选图紧扣教材且简洁得当、层次分明,采用的符号、线条简单粗重,色彩鲜艳夺目,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图文结合,注意读图、析图、解图、用图。学生的地理素养、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从简单到复杂,由识图到绘图,乃至图层的叠加,逐步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让地理课散发出地理味。

二、精心导入课堂,成就一趟幸福旅程

地理课堂导入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在一项新的学习任务开始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点明学习目的和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行为。例如,在学习人文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某教师截取了“QQ农场”的静态画面,让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零距离接触,课堂教学效果颇好;“人口的变化”是高中学生较难产生共鸣的话题,某教师呈现了自己“出生、中小学、大学、工作”住址变迁的材料,进而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课堂引人入胜。一个设计良好的地理课堂导入,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开启学生思维,使整个教学流程建立起有机联系。

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融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本次活动中三位教师均为借班上课,学生、教师都存在“戒备”心理,如何在短时间内融入学习共同体,三位教师各有不同。

A老师:开诚布公地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单位,恳切地提出希望全体同学积极配合教师的要求,而后播放电影《2012》的片花;

B老师直接播放电影《2012》片段,画面和音响效果较好;

C老师用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的原因进入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看出,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地课堂导入是引领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诚然,一般的公开课中,教师为了一个精彩的导入可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绝对不能本末倒置,导入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之间,反之导入引人入胜而后续无趣乏味的课堂是遗憾的、不可取的,须警惕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误区和盲区。

三、变课堂为学堂,互动对话成美景

学生是教学的落脚点,也是教学设计基本的出发点。课堂教学要想富有成效,就必须开展与学生的有效对话。对话、互动、交流、合作等学习形式已成为当下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课堂环境中,学习内容是既定的,学生是灵动的,教师是有备而来的,所以教师的预设与生成的合二为一,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观摩中发现,三位教师都能理性地扮演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

A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敢于引导学生提问,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中的引问策略,得到了很好的尝试。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B老师进行了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且能给足了时间和空间。

C老师给出了全球变暖对印度和俄罗斯农业发展的影响,该问题可能也是科学家也在探索的话题,但同学们大胆地给出了他们的观点和理由。课堂中生生、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了验证。

有人说“教育是农业”,因此地理教师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的评价是个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力求客观、公正、有价值。三位教师都能给出肯定、激励性的评价,这是值得欣喜的。反思常规教学中会有这么多的“奖赏语”吗?有如此无微不至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意见吗?我认为学生在如此大型的活动中得到的“表扬”和“肯定”,受奖学生的后续学习动机是无穷的,因为人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这大概是人的心理需求使然。“思维对话”让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观点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和发展。

四、完美结局,让思绪延伸远方

地理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也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地理课堂的结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或缺。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在结课时往往草草收兵;有些教师则以让学生做练习的方式结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结课是画龙点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结课中的归纳、总结能缓解遗忘的速度。结课中的“结”不是结束的代名词,而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提升和综述,意在引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关注和个性困惑的持续研究。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表明,好的课堂教学基于好的准备。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有无好课?当然,研究课、汇报课等未必一定就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不必有固定的规范或程序,好的课堂教学主要呈现在日常教学之中。好的地理课堂教学准备从简单入手,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点:

①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否可以分解?

②如何围绕核心的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

③如何组织和实施上述问题的解决?

④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筛选教学资源和媒体技术的运用。

⑤依据学生智能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