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生态保护的警钟须长鸣

2011-04-03张文娟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草场牧区牧民

文|本刊记者 张文娟

草原承载力下降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草原荒漠化使基因、物种消失,据报导,草原严重退化导致草原生物多样性也在锐减,原来草原上很著名的野狼、黄羊等动物已经很少,由此而带来的是整个草原生态链的破坏,这些是难以用直接经济损失计算的。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隆,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传唱了1500年的南北朝民歌,总会让人对草原的美丽和丰饶充满神往。

但是,7月11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马有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上称,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总体仍在恶化。马有祥说,随着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草原产草量大幅下降。内蒙古牧区上世纪80年代天然草原鲜草产量达到142公斤/亩,2009年已降到90公斤/亩;四川牧区鲜草产量也从420公斤/亩下降到304公斤/亩。草原产草量下降,造成草原承载牲畜能力明显降低。据统计,全国草原适宜载畜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4.3亿羊单位下降到目前的2.4亿羊单位。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统计,目前,我国有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达到23亿亩,草原生态总体呈现“点上转好、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

草原生态恶化的原因

草原生态恶化,这是最近这些年我们听到的有关地球种种让人忧虑的信息之一。草原在我国国土上占据重要地位,我国60亿亩天然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功能。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区,内蒙古、新疆草原牧区是我国华北和西北的两大生态屏障。近年国家加大投入,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治理和保护工程,但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局面没有被有效遏制。草原地区生态退化问题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到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还直接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造成草原承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

据专家分析,全球性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暖是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原因之一。

造成草原承载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度放牧。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测算,目前中国牧区草原平均超载36.1%。据统计,荒漠化地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50%~12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300%。据了解,牧户按照牲畜数量,有大户、黑户和小户之分。大户和小户的牛羊数量差别非常大。如在草原上,小户有草地1万多亩,牲畜只有200~300多只羊,而大户的草原面积虽然与小户差不多,但是他们的牲畜可多达上万只羊。牲畜增加后,大户草地显然不够,但是由于经济实力大,他们会租用濒临倒闭的小户大草地。租用到草地后,大户对土地的利用是掠夺式的。黑户是那些本身没有草地的人,这些人会买一批羊寄放到牧民家里,雇人放羊牟利。大户和黑户们关心的是利润,不会考虑草地的退化,对草原的持续利用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鼠害、虫害非常严重,2010年,内蒙乌拉特草原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鼠害,当年气温回升,气候变化异常,内蒙古全区爆发大面积鼠害。全区12个盟市全部有鼠害发生,涉及27个旗县区。内蒙古大部分牧业旗县都成了鼠害重灾区,在鼠害严重地区,一公顷土地上能有1400多只老鼠,黄褐色的地表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鼠洞。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统计,截至2010年5月25日,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9821.68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4245.96万亩。

实际上,内蒙古草原上自古便栖息着50多种鼠类,研究表明,草原植被覆盖度和植被高度是鼠类选择栖息地的主要限制因素,当植被达到一定高度时,便不适应鼠类栖息。长期超载过牧导致草原退化,是引发鼠害的根本原因。以布氏田鼠为例,这种鼠类一般生活在草被非常低矮、接近裸露的地方。以前草长得很高时,布氏田鼠只能生活在个别的窄小地区。但是,由于近年连续干旱,草场严重退化,这种田鼠成了重要害鼠,不仅吃草,而且挖掘洞穴,更加剧了草原沙化。而草原极度沙化又为长爪沙鼠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和繁殖条件,长爪沙鼠的一个洞系就可挖出成吨的沙土。这些沙土是扬沙的材料,短期内就能造成草原沙漠化。过度放牧与鼠害虫、害加速了草原退化的恶性循环。

矿藏开采、工业生产等是导致草原承载力下降的第三个因素。以内蒙古草原为例,这里的草原遍地是“宝”,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铜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在工业需求与丰厚利益的驱动下,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矿产开采和冶炼基地。

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的伊敏河露天煤矿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之一。据专家介绍,仅规划开采的一、二露天矿占地4.95万亩,每年鲜草产量减少近万吨。如按矿区总体规划,占用草场20多万亩,牧草将减产4万吨。据调查,一露天采掘坑附近亩产鲜草由200多斤减至170多斤。露天开采破坏的不仅是草原植被,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地下水资源。此外,草场土地征用后,原来放牧的牲畜将转移到周围草场,加重周围草场载畜负荷量,加剧草场退化。

专家认为,草原承载力下降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草原荒漠化使基因、物种消失。据报导,草原严重退化导致草原生物多样性也在锐减,原来草原上很著名的野狼、黄羊等动物已经很少,由此而带来的是整个草原生态链的破坏,这些是难以用直接经济损失计算的。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困局

斑驳的草场,再一次为严峻的现实敲响警钟。

实际上,草原荒漠化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也在采取种种措施对草原生态进行保护。还是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为例,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地区一直以农牧业为主,出现了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草地的现象,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保护草原的重要性,但是,草原沙化治理和草原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维系,一个一直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加速工业化进程成为当地政府认为转变观念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很多大型的能源集团如神华、华能、大唐、鲁能先后来到呼伦贝尔市,开采煤炭资源,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有钱拿出来治理草原沙化。

该市林业局2002年起就启动实施了“沙地樟子松行动”,在没有纳入国家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各旗县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已栽植樟子松树苗1000万株,面积13.4万亩。从2005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每年治沙10万亩以上。

2009年,呼伦贝尔市政府落实“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加大治沙力度,将草原沙区治理列为全市公共公益项目一号项目,投入资金1.5亿元,治理沙地100万亩。

为了防止草原沙化,呼伦贝尔市对海拉尔区、新巴尔虎左旗等六旗县区内进行封禁保护,全面实行休牧、禁牧措施,并对沙化严重无法居住的牧民实行整体搬迁。

当地政府的思路是“有进有退”,即“用1%的土地,释放99%的森林草原生态”,对这种开发,当地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点上开发、面上受益”,意思是每转移一个牧民,就相当于缓解了将近1平方公里的生态压力,而建成一个环保达标的现代化4×60万千瓦燃煤电站和与之配套的年产1100万吨原煤的露天矿,占地只有5平方公里左右,但每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左右,同时可直接或间接吸纳上千名牧民转移就业,相当于1000多平方公里草场得到长期有效保护。

但是,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在国内业界一直是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一种观点强烈反对在草原和林区办工厂、开矿山,因为这势必会带来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得不偿失;另一种观点则希望通过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实力可以改变牧区和林区贫困的现状。大部分牧民则坚信矿产和化工企业是让草原沙化的元凶,地下矿藏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

在这样不停的博弈中,草场继续退化,沙地依然蔓延。

一方面是草原生态问题严峻,需要保护和建设;另一方面是草原地区相对贫困,生产门路少,观念落后,牧民增收渠道狭窄。草原生态建设实际上成了这一对矛盾如何平衡的问题。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青草肥我爱她。”千百年来,马背民族“逐水草而居”,过着古老而安静的游牧生活。草原像母亲一样孕育了马背民族,不仅是他们的生存所倚,也是他们的精神所倚。但是草原的退化折射出我国草原目前无法回避的生态现状,草原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2011年,我国酝酿已久、有史以来资金投入最大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建立,政府为生态“买单”,呼唤草原的重生

从2011年开始,我国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覆盖60亿亩草原、惠及近200万户牧民。中央财政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36亿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以全国平均水平估算,中央财政按每亩6元给予补助;二是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中央财政按每亩1.5元对未超载放牧的牧民给予奖励;三是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增加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将牦牛和山羊纳入补贴范围;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对8省(区)9千万亩人工草场,按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8省区约200万户牧民,按每户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四是安排奖励资金。中央财政根据各地绩效考评结果,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奖励。

中国推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决心,得到广大草原牧区的积极响应。不少来自草原牧区的官员认为,草原奖补制度充分考虑了牧民为保护草原生态所付出的成本,有助于提高牧民参与保护草原生态的积极性,更好维护牧区稳定。

在中央的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已于今年6月16日正式启动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一机制启动后“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财政用于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的投资总额将达275亿元左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介绍,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全面促进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补奖机制总面积为10.2亿亩,其中,阶段性禁牧4.04亿亩,草畜平衡6.16亿亩,涵盖了内蒙古自治区所有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这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进入了一个兼顾民生的新发展时期,对于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尽快扭转草原持续退化的被动局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宁夏等各省也纷纷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本目的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禁牧封育的实施意味着大量的超载牲畜要出栏,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产肉大国,这一机制的实施是否会因牲畜大量减少而导致中国畜产品供给短缺和紧张?

对此,财政部和农业部官员一致表示,奖补机制的实施不会对中国畜产品供应产生影响。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不是简单减少畜牧饲养量,而是要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和划区轮牧,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水平,通过转变中国畜牧业发展方式,使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契机,中国要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优化生产布局和畜群结构,支持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场)等建设,切实保证年度牛羊肉市场供给不减少,农民收入不减少。要加大科技兴牧力度,不断提高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侯向阳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将国家生态投入由主要采取工程投入向工程投入和补助奖励投入相结合的方向转移,对实施工程建设取得的生态成果通过补偿投入进行长效巩固,是退化草原工程重点治理和补偿长效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通过补偿奖励机制,可以有效解除农牧民禁牧、减牧后的后顾之忧,拓展农牧民的增收手段和途径,有利于解决工程实施后超载反弹、草原退化加剧的问题,从而确保草原长效地休养恢复。”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地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也因此有理由期待:将来的草原更美丽,牧民的生活将更美好。

猜你喜欢

草场牧区牧民
祁连草场
牧民的遗嘱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牧民歌唱冬奥会
新草场有多远
甘南牧民 赵云雁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商人买马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