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课堂文化的反思
——现代课堂文化重建思考之一

2011-04-01湖北宜都市教学研究室特级教师陈光全

成才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宜都市权利新课程

■湖北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特级教师 陈光全

湖北宜都市陆城一小 刘文卫

关于课堂文化的反思
——现代课堂文化重建思考之一

■湖北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特级教师 陈光全

湖北宜都市陆城一小 刘文卫

学校文化建设是伴随社会上兴起的“文化热”而走进校园的。学校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核心、最灵动、最有磁性、最具魅力的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烙印最深的精神要素。

何谓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指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所坚守的教学理念(学习理念)、态度、情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积淀、升华而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课堂风气、课堂习俗、课堂教学境界以及课堂教学的价值诉求。

在不同教育理念主导下,课堂文化会呈现迥然殊异的性状和品质。新课改前盛行的课堂文化,不外乎是以知识为媒介,教师与学生间的授受文化。主要特征是教师讲教材,学生记教材,教师享有话语霸权,学生在课堂上失语;教师板着面孔施教,学生受控,仿佛是被教师用线拎着的木偶,不由自主地呆坐着,心理上受压抑,精神上受禁锢。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课堂,你曾像一个密不透气的箱/禁锢了思想的自由飞翔;课堂,你曾像一把锁/锁住了心灵的驰骋/锁住了智慧的生长;课堂,你曾像一座庙/因为有太多的清规戒律/一个无法令孩童们心驰神往的地方……。”这首诗形象地挞伐了传统课堂文化的弊害。如果从本质上剖析,传统课堂文化是冷色调的,是一种带有霸权式的专制文化。教师本非自觉自愿而实质上充当了课堂上的独裁者,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质疑诘难的权利,抒发个人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权利,自主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参与活动的权利,利用课程资源的权利,开发自身潜能,发展独特个性的权利……等等,统统都被剥夺了。学生变成了课堂上的“灰色孩子”,他们的天性受到了压抑,智慧受到了冷遇,发展受到了阻滞,心灵受到了伤害,实际上沦落为了课堂专制文化的牺牲品。

对于这种传统的课堂文化,必须除弊,必须改革,必须重建!随着新课改的启动,对于影响教师情感、态度、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即课堂文化,理所当然地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课改的头十年,几乎所有学校都对课堂文化进行了程度不同的重建。不少学校还组织专班,研究如何营造课堂文化的新景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或成果。然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透视,前一段课堂文化的重建和研究,尚有不少缺失:

其一,肤浅性。不少学校对于课堂文化的研究仅仅停留于感性层面,停留于课堂观察,而未从理性层面探索课堂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没有探究课堂天地中究竟应该“栖居”、“驻守”何种精神?

其二,功利性。不少学校研究课堂文化,常常简单化地与教师的“做课”、“磨课”、“赛课”等教学行为紧紧捆绑在一起。在他们看来,营造优质课堂文化,主要是要“磨”出好课,在竞赛中赢得优胜名次。其实,先进课堂文化的营造,并非手段,而是目的;课堂文化的根本诉求是价值诉求;课堂文化所要关注的是课堂中人的幸福旨趣。

其三,片面性。不少学校研究课堂文化,扣住的往往只是表征课堂文化的两三个品质、诸如生本性、生命性、和谐性等等,而未对课堂文化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和整体观照,因而不可能建构现代优质课堂文化的整体性面目。

华东师大的郑金洲教授对课堂文化重建的滞后,曾充满激情地表达了期待和无奈。他说:“与课程改革的高歌猛进相比,课堂不能说是按兵不动,但至少可以说是变动不大的。我们极少看到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新课堂,极少看到与新课程文化相对应的新课堂文化,极少看到与新课程形态相一致的课堂形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课改的第二个十年,课堂文化的重建,必须从“深度”上下功夫。讲“深度”,意味着对“肤浅性”、“功利性”和“片面性”的扬弃;讲“深度”,就“要指向事物的本质,促使事物朝更高层次发展”。实施课堂文化的深度研究,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完成课堂“攻坚”,提升教学品质之必需。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宜都市权利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MIKE FLOOD软件的建模要点讨论——以宜都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为例
宜都市2015年度柑橘销售走势及特点
宜都市2015年部分橘农柑橘减产不减收带来的启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权利套装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把握特点增兴趣 创新形式提效果——宜都市开展青年干部理论宣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