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维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

2011-03-20安攀

文教资料 2011年16期
关键词:建功立业老将边塞

安攀

(河北大学 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河北 保定 071000)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是他的边塞诗在诗坛也占有一席之地,在他的三十余首边塞诗中,有对边塞风光民俗的描写,有对军旅生活、边塞战争的叙述,还有的抒发了边疆将士爱国情怀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在这些诗中,诗人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刻画了许多典型的边塞将士的形象。

一、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

唐朝是一个重功名尚边功的时代,初唐杨炯曾感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朝以科举入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自开国以来,边患频繁,朝廷十分看重有能力的边将,于是去边疆参军立功成了少年们建功立业的捷径。

在王维的边塞诗《少年行四首》中,可以看到这些游侠少年们从市井走向边塞,意气风发,建立功业。“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游侠,仗义疏财,意气相倾,他们出身市井,带有市井之人的豪爽不羁,却又没有市井之人的粗野鄙俗,像高楼边上的垂柳,透出侠士的飘逸雅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不担忧边庭辛苦,不惧怕战死沙场,他所想的是为国献身,流芳百世,这种昂扬斗志谁也比不上,体现盛唐时期特有的豪情壮志。“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侠少们豪气纵横,武艺高强,驰骋疆场,大显身手。“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侠少们凯旋回朝皇帝,皇帝论功行赏,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保卫国家的理想。诗人用组诗的形式,用积极浪漫主义的形式,勾勒出游侠少年从军边塞,意气风发,最后实现建功立业,表现少年人的豪情壮志,

这是王维少年时所写的诗歌,甚至可以说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在时代精神的呼唤下,诗人踌躇满志,渴望像诗中的少年一样去驰骋沙场,封侯入相。

二、英武豪迈的将军形象

英武豪迈的将军形象,是王维边塞诗中出现最多的一类,不论是当朝还是前代的将军,诗人总是用一种赞颂的甚至崇拜的笔调去描写,这也是年轻的王维心中理想的英雄形象。

在诗中,常常出现汉代的将军,霍去病、卫青等人是诗人笔下常赞颂出现的人物,“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光明宫。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钱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公。”(《燕支行》)“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出塞作》)诗人以近乎夸张的手法赞叹前代的军事家,认为他们是无可比拟的天才和英雄,不仅仅是军事才能,他们还有高尚的品德,这也是诗人所看重的。唐人有着浓重的汉代情结,在这几首诗中,诗人怀着钦佩之情,表现汉家天将的英雄气概和报国决心。

诗人不仅刻画前代的英雄,而且描绘当代的将军,《赠裴旻将军》:“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琱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新唐书文艺传》:“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旻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断,奚大惊引去。”王维在诗中极力刻画裴旻之英武,与史书对照,可知其言不虚。《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弓弦在猎猎寒风中发出尖锐的响声,猎鹰在天空盘旋,马蹄声声追赶猎物,诗人通过气势雄伟的景物的描写,将狩猎将军的神武英姿形象鲜明地衬托出来。

诗人亦写过送别友人出塞的诗,在这些诗中,诗人对于所送之人,大多给予鼓励和赞赏,并希望他们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还闻田司马,更逐李轻车。蒲类成秦地,莎车属汉家。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诗人以汉将田广明借指友人宇文三,以秦汉喻唐,希望友人在边关打败侵略者,保卫国家,建功立业。《送刘司直赴安西》:“苜蓿随天马,蒲桃随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在这里,诗人对友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

三、壮志难酬的老将形象

王维边塞诗中另一类突出的人物形象是壮志难酬的老将形象:“长城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西海头。”(《陇头吟》)在凉辉的普照下,听着凄清的笛声,关西老将回想一生戎马,战功赫赫,手下的偏将都已封官封侯,可自己仍一无所有,朝廷刻薄寡恩令人心寒;年少时也曾踌躇满志,也曾意气风发,可如今壮志难酬,身已老亦。关西老将的遭遇令人可悲可叹。

在《老将行》中,诗人给我们刻画了另一位老将的从军经历:“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取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老将年少之时也曾英勇过人,立下赫赫战功,可是也遭到朝廷的不公正待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但是当国家遇难,急需用兵时,久居田园的老将摒弃前嫌,仍然满怀豪情,立志为国,建立功勋:“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曰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朝廷的刻薄寡恩与老将的壮心不已形成鲜明对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老将形象也寄托了诗人对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将士的同情和不平。

此时的王维已经没有少年时期对边塞生活的美好向往,尤其是中年后亲身经历边塞生活,接触了更多的边塞将士,更是为他们抱不平,同时诗人又联想到自己多年沉居下僚,官场黑暗,才能不能施展,同病相怜,对壮志难酬的老兵更多了一份同情。

四、哀怨悲苦的将士形象

从军的将士身在塞外,远离故土,环境恶劣,时刻生命受到威胁,也不免有悲苦之声。“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榆林郡歌》)泉声幽咽,在外的人听了不免伤心,从军少年见汉使而不相识,一时间思乡之愁、戎马之愁、功业未立之愁、边城警急之愁都无处倾诉,空怀悲绪。

“南陌去悠悠,东郊不少留。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路绕天山雪,家临海树秋。”(《送崔三往密州觐省》)在边疆之地,诗人送友人回家,想起父母亲情,友人回家后,唯独自己有念母倚门之愁了。

在《送韦评事》中,诗人写道:“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诗人送友人出塞,既有建功立业之心,又不时怀念家乡,两种矛盾心理交织在一起,不免触动愁思。

《李陵咏》是诗人年轻时的作品,描述了汉代名将李陵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诗人首先叙述了李陵显赫身世和军功:“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萧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娇虏灭,岂独名王侍。”李陵由于失援败绩,投降匈奴,遭受屈辱,他渴望有朝一日报效汉廷,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迹:“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能理?”写出一代名将的无奈与悲哀。

总之,通过对王维边塞诗中各种将士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赞赏和崇拜到最后的同情和不平,诗人的思想内涵也一步步地深化,使诗歌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

[1]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许福全.王维边塞诗创作的嬗变.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1).

[3]徐勇.王维李白边塞诗比较论.抚州师专学报,2003.12.

[4]王辉斌.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3.

[5]吴在天.论开、天时期重功名尚边功的风尚及其对王维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9.

[6]李术文.王维边塞诗的情绪变迁.社会科学家,2004.7.

猜你喜欢

建功立业老将边塞
高老师的第二职业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林严:环境执法岗位上的“年轻老将”
鼎鑫生物 沙棘老将潜入直销
以生产经营任务为中心引导女工发挥“半边天”作用
梦回边塞
大名县政协开展“我为大名超常发展建功立业”活动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洛神赋》企慕主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