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开卷考试下初三历史复习课的几点体会

2011-03-20万丽娜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中考考查

万丽娜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江苏 常州 213100)

随着中高考政策的变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也加入了常州中考行列,并以开卷考试的形式推行。同时试题的命制不仅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而且注重社会热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考查,然而初中历史跨度长、内容多、范围广,但课时量少,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合适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何为复习课?它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其目的可分为三大类:第一,为了巩固记忆;第二,为了补救知识;第三,是为了深化知识。所以,复习课肩负着相当沉重的任务,那如何合理有效地发挥复习课的功效必然是每位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是我对初三历史复习课的几点心得。

一、调整学生轻视开卷考试的思想观念

柯罗连科曾说:“思想是行动的基础。”正确的思想能促进行动取得良好的结果,反之,错误的思想也会恶化事件的发展。然而现在很多师生对开卷考试却存在着极大的错误认识,一直以来都把历史科目当作“副课”,平时毫不重视。另外,试题又以开卷形式来展示,大多数学生便从心理上放松了学习,课堂上缺乏认真听讲的态度,对作业也采取放任态度。因为他们都认为开卷考试只需要翻翻书而已,答案都在书中。此外,有部分学生认为,无论以什么形式进行测试,只需要把历史知识都背熟便能获得好成绩了,然而事实证明背熟了知识未必会运用。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进行开卷考试,不知道如何下笔,不会合理地安排好答题时间。针对这些状况,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强调,开卷并非易事,只有平时多翻书,考试时才能少翻书;只有通过自己整理教材,才会真正熟悉教材;只有熟悉教材,考试时才能应对自如,才能战无不胜。

二、认真研读中考说明,把握方向。

中考历史的内容涉及初中三年的知识,容量大,但复习时间少。因此,在使用《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指导》的同时,我们必须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紧紧地把握考试方向,明白能级要求A、B、C的具体标准(能级要求A涉及了解历史的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能级要求B主要涉及学生能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解读,能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整理,能正确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能级要求C指学生能做到初步分析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及作用影响;初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用史论结合的表达方法,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能作出自己的判断、解释和评论)。只有真正了解了考试要求,才能在复习时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也才能使学生不至于课后自己复习时没有目标。与此同时,研究《考试说明》也能使学生明白,新形势下的开卷考试不仅仅是考查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查能力,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很容易”的观念是错误的。

三、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掌握、思想品德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是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特别是复习课,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学生更是缺乏兴趣。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反思教学方式,全方位地进行备课,设法创设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复习课焕发生机,使学生乐于学习。由此可见,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由师生共同合作创造。

四、要鼓励学生暴露自己的不足

说到底复习课就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阶段,只有让学生自己愿意暴露学习中的不足,才能针对不足解决问题。平时暴露的问题越多,到了中考暴露的问题才会越少,提高的空间也就越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的情境,但不能以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为教训学生的把柄。让学生把学习中的问题暴露出来,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实情,了解学生问题出在哪里,才能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调整教学,加强学力,进而提高复习实效。

五、复习必须有正确的战略决策

首先,应当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开卷考试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任何能力的提升总是建立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基础知识才是能力的载体。纵观近年来在中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都体现了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因基础知识不牢而失分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不完全是学生没有下功夫学习,而是学生没有把这些基础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对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概括和整理,从而把参加考试的六本书简单化、精致化。

其次,应当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现在中考历史学科考查的主体知识范围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面对六本教材涉及到的中外历史知识,我们只有在复习中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才有可能游刃有余地实现自己的复习目的。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将这一时期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时又可以将之细化为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划分)。如此整个中国近代史,就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了基本框架,便于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再次,应当加强专题复习,专题复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具备明确的知识体系之上的重要步骤,它与以上两大点是一脉相承的。专题复习就是把具有同类型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助于弥补基础复习中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打破原来教材体系的限制,进行知识迁移和重组,从而提高学生归纳、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如世界近现代史可设计下列专题:①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②两次世界大战;③三次科技革命;④两次思想解放运动;⑤国际格局的变化;⑥苏联社会之路的探索;⑦殖民扩张与斗争,等等。

最后,应当加强不同题型解题方式的训练。目前中考的题型基本上离不开以下四种: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综合题)。这一环节的实行势在必行,目前有很多学生拿到试卷后都不知如何下手,只是一味地翻书抄写答案,结果往往出现答案都是 “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而解题方法的训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找到答案,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一定的时间。总之,无论何种题型,第一步骤都是仔细审清题干,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的关键字词;第二步骤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字词把试题中所论述的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第三步骤是选取最佳知识点,分点问答相关问题。当然这一环节的训练最好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展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此外,我们必须关注热点问题。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面镜子,当今世界很多热点问题的产生都离不开历史的影子。同时立足历史呼应现实是历史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还是中考命题的重要思路,当然关注热点、关注生活,这也符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以上各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之,初三历史复习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工程,它的教学也无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只要用心去做,就必然能有所突破。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中考考查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清律的基础知识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掌握基础知识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