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韩寒和郭敬明文学创作的不同——以《长安乱》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例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三重门花落郭敬明

王 翔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80后”作家,指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具有自由、个性思想的少年作家。由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他们的文学创作与先前的作家们有着天壤之别,体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化思想及独立的姿态。“80后”作家们虽然自从出道以来就经受了各方面的争议,但是他们的作品依然占据了各文学排行榜的前列。在这批“80后”作家中,尤以韩寒和郭敬明为代表。

韩寒,2010年4月入选了美国 《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为人认识是因为参加了 “新概念作文大赛”,并一举夺魁;出名是因为高二自动退学,并出版了抨击教育制度的《三重门》;被更多的人了解是因为参加了目前在中国来说还是比较新潮的赛车运动,写作言辞激烈的博客,在发表《长安乱》、《一座城池》、《他的国》等多部作品的同时又出版发行了杂志《独唱团》。丰富的生活经历给了韩寒小说创作的无限源泉,可以说从《三重门》到《他的国》,韩寒具有自己独特的“韩式风格”的写作特征越来越明显。

郭敬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工程专业毕业,出名晚于韩寒,首部作品《幻城》,是一部带有魔幻风格的作品。之后又相继出版了《梦里花落知多少》、《1995—2005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等作品。2004年成立岛工作室,出版《岛》书系列,2005年接受陈凯歌的邀请改编电影《无极》,2006年成立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出版刊物 《最小说》,以董事长的身份继续创作并网罗优秀年轻作家。

郭敬明在2003年出版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虽然被指责有涉嫌抄袭的嫌疑,但是不可避免地还是位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2004年韩寒虽然经历了赛车的失败,但是那部具有“无厘头风格”的作品——《长安乱》的出版发行,又把韩寒推到了畅销书作家榜首的位置。本文通过《长安乱》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两部作品,分析韩寒和郭敬明两位“80后”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不同点。

一、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长安乱》以武林为背景,“我”身为少林弟子,虽然没有卓越的武功,但有特异的功能。有一个叫喜乐的姑娘和“我”作伴,但是后来喜乐死了,长安依然纷乱。《长安乱》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散,直到结尾读者也无法把握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尾,没有重点说明的人物也没有细心描写的场景,无法完整地概括出故事情节,就连“我”到底是谁,书中也没有给出交代。在轻松幽默的语言中,故事就戛然而止了。这和韩寒一贯以来轻视小说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多次嘲讽一些在故事情节上刻意安排的文学作品,并对一些模式化的情节感到厌恶。这在他后来的小说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一座城池》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他的国》也没有。

但是《梦里花落知多少》就不一样,它就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沉重又悲伤的爱情故事。它以几个将要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主体,向读者诉说了他们之间的爱恨情愁。林岚、文婧、顾小北、白松的父母都是高干或者是知名商贾,于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挥霍他们的人生。面临毕业,林岚通过以前的同学微微认识了陆叙,一个广告公司的主管。原本一切都很顺利的,她却因为顾小北的关系,逃避到了上海,看到了小学同学火柴。后来又是因为小北的关系,不得不再次回到北京。之后好朋友一个个遭遇不测,文婧被仇家寻仇,性情大变;微微出卖朋友,遭遇冷落;火柴因为做白粉生意被关进了监狱;陆叙因为“我”的不小心,命丧黄泉;而“我”无法面对这一切,只好背井离乡。这就是整个故事情节,作者对小说的人物、事情、起因、结果都有了明确的交代,看完之后你能明白它在讲什么,说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很难得,郭敬明作为一个男生,能如此准确地把握住作为女生的主人公的心理起伏,而这却也是很多人认为他的小说阴柔气太重的原因。《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发行奠定了郭氏悲情写作的基调,他之后的小说也大多以悲剧结尾。

二、情感的鲜明性

作者的情感一般会通过作品的语言和主题表现出来,也会通过他的个人经历表现出来,《长安乱》表现的是乐观、诙谐,《梦里花落知多少》表现的是悲伤、沉闷。

在韩寒的众多作品中,几乎看不到忧伤和黑暗,一直以来,他都把文学创作看作是一种轻松行为,所以他的小说也带着一点轻松和自在。韩寒少年得意,难免轻狂,但是自从《三重门》之后韩寒的书越来越不被关注,再加上2003年开始赛车事业的整整一年都没有取得好的名次,种种打击与失败为这个少年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素材和思想。网友评论韩寒:“表面美丽但悄悄散发毒气的夹竹桃,永远有着自己的风格,那就是——不羁。拥有幽默的文字和尖刻的文风。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他像个西部牛仔一样,昂扬而健康地生活着。”

《长安乱》用诙谐的笔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武林,它颠覆了传统武侠小说中的爱憎分明,让人分不清什么是侠,什么是盗;少林和武当虽然还是武林正宗,但却为一己之私,聚众打殴,还会小偷小摸。武林中还有很多现代元素,比如当铺也有密码,解药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为了赚钱,等等。在《长安乱》中,处处都有韩寒的领悟,语言上也不再稚嫩,相反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性。比如,韩寒在书中写到的“我”在下山之前就感觉到“任何一种自由都是另外一种安排的开始”,“似乎人对期待很久的人或者事情的最终到来都会显得冷静以及反思为什么我会如此冷静。原因是你选择了新的必将失去旧的,而旧的似乎也很好”。而在失去喜乐的时候“我”又感触到“人生漫长,乐在其中就可以”。这些思想都是韩寒在经历了赛车的失败之后对人生的感悟,而这些思想的确要比韩寒当初写作《三重门》的时候更加成熟。如果说《三重门》是因为对教育制度发牢骚而出名的话,那《长安乱》的确是因为他的这些成熟的思想而为人关注。没有为了取悦读者而作刺激感官的描写,韩寒的作品中所要传达的只是一种乐观以及韩式特有的冷幽默,是一个年轻人看透了世事而表现出来的冷静、少年老成。

而《梦里花落知多少》之所以能成功,主要的原因是作品中人物的忧伤、冲动、颓废、挥霍都迎合了中国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很多人看完这本书之后都有“沉重的微笑”的感觉,就是说小说前面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干净、青春、友善、美好的世界,但到后来,小说里渐渐出现了卖淫、吸毒、痛苦、悲伤、绝望等词汇,让我们怀疑自己的青春、怀疑身边的每个人。郭敬明写作时喜欢把自己设定在女孩的角度,以女孩的思维来思考和感受,女孩子都是感性的,不可避免的他的感情也是忧伤的。比如:“我躺在医院的床上,看着白色的天花板白色的床单白色的枕头,看着点滴一滴一滴地从瓶子里流进我的手背,闻着消毒水的味道,心里特忧愁。”“我看到他对我笑,笑容挺好看的,可是眼睛里全是飘洋过海的忧伤,很深沉,像我在峨眉金顶看过的那些散也散不开的雾。”“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垂垂老去的人,只是时光忘记了给我皱纹忘记了给我白发。所有人看到我年轻的容颜看不到我苍凉的心。插着口袋站在山崖,看着无限沦陷无限皓首的蓝天,胸腔里翻涌着黑红色的熔岩。”“她现在不爱激动不爱说话,可是我能感受到她弥漫在身上的忧伤。”“我的眼泪流下来,灌溉了下面这些柔软的草。不知道来年,会不会开出一地的记忆和忧愁。”甚至第三部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同样也是这样的故事结构,同样是以一个女生的视角所经历的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或许跟作者本身的性格特征有关,因为郭敬明就说过自己是一个“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对待生活消极而又充满希望;坚信人性中甜美的东西,可是依然沉溺于绝望之中”的人,于是势必使得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

韩寒和郭敬明是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个体,他们在创造了全新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影响了一代青年人。在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发挥娱乐功能的今天,韩寒和郭敬明应该如何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作品鼓舞青年人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是他们接下去要思考的问题。

[1]江冰.“80后文学”的文学史意义.文艺争鸣,2009,(12).

[2]马芳芳.阳光下的忧伤——浅议郭敬明校园小说中的忧伤情怀.安徽文学,2009,(8).

[3]曹莹.由韩寒的创作看其文学观.名作欣赏,2008,(6).

[4]韩寒.长安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三重门花落郭敬明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盈盈花落,洁白的念
花落不知惜
文言文教学三重门
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的“三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