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独生父母家庭中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隔代育儿同伴

李 南 张 霞

(1济宁学院 教育系,山东 曲阜 273155;2济宁市中区机关幼儿园,山东 济宁 272000)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人父母,独生父母家庭将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家庭模式。由于不少独生父母本身就缺乏与同伴交往及照顾弟妹的经验,其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较之非独生父母有所欠缺。生长在独生父母家庭的幼儿更易出现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幼儿社交退缩行为。

所谓幼儿社交退缩行为,是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是一种社会交往场合因感到陌生、害怕而极力回避、退缩的异常情绪。退缩行为会持久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自我定位,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幼儿社交退缩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

城市独生父母家庭因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隔代教育造成亲子交往缺失。

相关调查显示,隔代教育是独生父母家庭育儿的主要模式。由于祖辈家长们大多已经退休,有时间、有精力照顾孩子,再加上他们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能够让子女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自己来带。隔代教育为独生父母们减轻了育儿的压力,但同时也造成了独生父母与其子女间亲子交往的缺失。独生父母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往往使得他们中的不少人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他们缺乏为人父母、照顾孩子的意识,常将子女的养育责任部分或全部转移给长辈。

此外,隔代教育常使独生父母与长辈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分歧,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使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父母与孩子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2.家庭过度保护造成孩子依赖性过强。

由于独生父母本人无兄弟姐妹,因此他们的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加上城市独门独户的生活环境,导致人际接触减少。此外,独生父母育儿大多以隔代教育为主,许多老人又习惯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这就大大减少了孩子和他人接触的机会,从而学不到如何与人处事交往。当真正需要面对外界环境时,孩子就常选择逃避,表现为不愿意接触陌生人或去幼儿园等。

3.未能重视儿童的心理因素。

孩子从与家人的交往过渡到与外人的交往,是一个缓慢的、逐步的过程。在孩子接触社会这个新环境之前,应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急于求成,一下子把孩子推入陌生的境地,让孩子独立去应付,这往往会使孩子由于缺乏心理准备而对新环境感到不安,进而产生社交恐怖感。此时交往中的一点点挫折都可能让孩子产生社交退缩性行为。特别是对于天生就内向、害羞、胆小的孩子来说,在和外界交往之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成功的社交体验,会使孩子确立信心,消除恐惧,克服社交性退缩,奠定日后适应社会交往生活的基础。

4.不重视社交技巧的传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2岁以后就开始有交往的愿望,这也预示着他们交往心理的萌发。他们强烈希望与同龄小伙伴交流、沟通,仅仅和成年人特别是只和父母交往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阶段孩子交往的社会需求了。但是不少独生父母本人在生活中接受祖辈的照顾较多,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其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被动性,欠缺社交技巧训练。所以当他们为人父母时,对于如何培养子女的社会性缺乏经验,特别是在如何让子女降低依赖性、增强责任心等方面。因缺乏交往经验、亲密的同伴关系,他们的孩子很少能够获得成功交往的机会,难以发展自我效能感。

纠正孩子的社交退缩行为,独生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端正教养态度,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独生父母应当深入细致地分析造成孩子退缩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再对症下药。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体贴,以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启发诱导孩子。

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其自信。

独生父母应当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支持孩子,给他信心。多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解决与同伴间的纠纷,等等,使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且充满自信和荣誉感。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激发交往兴趣。

非独生父母家庭的孩子生长在大家庭、大群体,有较多和同伴相处的机会。但是,生长在独生父母家庭的子女人际关系的发展要等到进入幼儿园才真正开始。独生父母们应当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为孩子提供多种社会生活的交往体验。例如,让孩子出去找小伙伴玩耍,或邀请邻居的小孩、同班的小朋友来家做客,多领孩子去公园、儿童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强其交往需要与兴趣。

4.向孩子传授交往的技巧。

Freud等人认为,儿童早期与父母相处的经验,决定其日后社会人格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首先从亲子关系开始,待人格的主要结构形成后,才会受到同伴的影响。特别是独生父母家庭,亲子关系更是影响其子女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孩子的可塑性极强,模仿成人是幼儿共有的爱好。家长在生活中与子女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以身作则的成为子女社会化的最佳榜样,协助子女建立分享、协助等利他行为,才能使子女有健全的人格。比如,在孩子学习语言初期,独生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时的礼貌用语,并经常创设情境,让孩子实践。这样,孩子就会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了交往能力。

5.加强家园联系,共同搞好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矫正工作。

苏霍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必须共同协商、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会造成孩子的退缩性问题行为。由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独生父母应当跟幼儿园教师之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通过沟通取得共识,确定共育的目标,共商教育对策;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家庭情况,向家长提出不同的建议,家园共同搞好幼儿社交退缩问题行为的矫正工作。

[1]但菲,徐桂娟.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象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12).

[2]包蕾萍.独生子女比例及其育儿模式的年龄模型[J].中国青年研究,2007,(04).

[3]梅璎迪,陈统奎.中国特有的一代——独生父母[J].社区,2006,(22).

[4]张桂敏,李群.现代家庭教育导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隔代育儿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偷偷摸摸育儿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