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启迪智慧滋润生命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美的美术教师

关 微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几乎决定了人一生发展的轨迹,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虽说就只有短短的三四年,但其变化之大却是难以想象的,面对这一群体,美术教师应如何面对,如何实施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呢?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中生活是在巨大的中考压力下渡过的,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他们需要有让身心放松、释放压力的机会,需要枯燥学习生活的调剂,美术学科正是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为自主创造力提供空间,发挥个人才能,培养个人兴趣和生活情趣,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开发天性,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小学阶段的“天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他们渐渐少了小学生的那种“天真”,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少见小学生那种大胆的线条和自由表现,取而代之的是害怕错误的畏首畏尾的细心表现,表现出画画真难,这对我们来说,对学生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主要原因是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观察世界方式方法的变化,眼睛的欣赏水平很高,而理论水平和表现能力不能达到他们自己的要求,所以出现了画面很空甚至画不出来的“学困期”。因此,很多学生感到自己不是“画画的料”,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玩”是人的天性,成长的孩子更是乐此不疲,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好素材,能够“玩”着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每个孩子都是在游戏中得到灵感,受到启发,获得知识并不断成长的。那么就让他们在美术课上“玩”得精彩。

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发挥个体的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幸福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都会遭遇挫败,遭受打击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经验,而对成功的体验却越来越少,因为第一只有一个,但在艺术学科中没有第一名,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者。

让艺术回归日常的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十字绣、手编彩珠饰品、丝网花等手工艺术,在我们身边悄然流行,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粉丝,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大家喜欢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动手实践设计,进行美的创造活动,而且能够体验到成功与成就,在近似于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之美、创造之美,受到美的熏陶,积累美的经验,身心愉悦,培养良好的性情。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生活中发掘素材呢?多元化的视听网络、信息、传媒,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将学习活动自主化,降低学习难度,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利用好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二、打好人文基础,引领时代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与每一个人的生活的联系都很紧密。尤其是对于善于捕捉时代潮流的中学生来说,对美的判断、鉴别,直接影响到其生活中的行为。就现在中学生的着装上就能反映出他们的审美取向。现今流行的中性风,对男生的影响就很大。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历史的画卷中,留存至今的艺术作品,经过时间的沉淀,去伪存真,它们不但给我们以视觉感官的震撼,而且有与历史的对话,与先辈的交流,每一件作品都会无声地告诉我们很多的故事,或一段历史,直观地为我们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美,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三、触及心灵,引发思考

每一节课、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点燃内心火种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种下一颗未来能够生根发芽的种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能。怎样使学生感悟美,让师生共同来享受艺术的美呢?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和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教师需要灵活地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那样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而我们的后代也将是克隆的后代。在初一《漫画自己》一课时,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画出来的形象都不像自己而且还有些丑陋,不好意思、难为情,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了解五官比例特征的情况下去表现,而学生表现的时候,往往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将学生的作品规范,画像画完整,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主题“认识自己、欣赏自己”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角度去看问题,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看他人。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生赋予自己作品以充分的热爱和热情,同时也赋予自己以自信。

在教学方法上努力由单一告诉式的传授转化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学生,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对初中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品评一幅艺术作品也不是件难事,关键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最初的感觉、实际情感体验,找到知识与个人生活的契合点,用贴近学生的方式将知识回归生活,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我们眼光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如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欣赏,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第一节欣赏课上好,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等,因为这样效果很好。这对于美术欣赏课来讲,欣赏的对象是最关键的,如何利用美术作品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来直接感染学生是美术欣赏课中最值得研究的课题。多媒体教学为此提供了最佳的手段。若充分利用电脑,美术作品的来源途径就非常广泛了。扫描或从光盘、网上下载,都是制作课件时获取图片的好方法。当我们在展示作品图片的时候,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意境。学生欣赏时非常专注,常常发出一阵阵感叹,教师此时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讲解这件作品,都往往能取得积极的响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以前,由于过于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降低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这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我们要努力把每一堂美术课都上到最精彩,灵活地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散发出独特的灿烂光芒。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教师
最美教师
创意美术
好美的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