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法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复辟斗争比较

2011-03-20李维喆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两国斗争

李维喆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陕西 渭南 714000)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最为彻底的法国,反封建复辟斗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是确保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关键。从中法两国反复辟斗争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是以一个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的社会大变革,这一过程绝不仅仅是通过几次的战争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变革的长期历史过程。因此,每一次反封建革命都不可能彻底,封建主义的残余会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不同程度地保留下来。甚至在新社会建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封建主义的残余不仅不会很快消失,反而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两国在反复辟斗争上存在一些异同。

一、中法两国在反复辟斗争中的相同和相似之处

(一)从反复辟斗争的性质来看。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革命完成了这一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①中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辟斗争都是对被革命打倒后又复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国的反复辟斗争实际上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一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继续,斗争的目的都是完成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彻底摧毁封建制度。

(二)从反复辟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来看。旧的社会制度的消亡是一个历史过程,在消亡前必然要对新制度发动种种攻势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正如列宁所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种革命,在取得胜利后就可万事大吉,高枕无忧。”②这就决定了反复辟斗争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极其曲折复杂的艰辛历程。中法资产阶级革命都经历了两次王朝的复辟,以及多次封建势力的反扑。在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中都充满着革命与反革命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前进与倒退的激烈斗争,使得这一斗争过程异常的艰巨和曲折。

(三)从反复辟斗争的重大历史意义来看。中法两国的反复辟斗争,不仅直接推翻了两国复辟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沉重打击了封建旧势力,而且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观念,将封建王朝观念彻底丢进历史的垃圾桶中。中法两国的反复辟斗争表现出的赤诚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管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如何,每一次反复辟斗争都是对封建反动势力的一次打击,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都将本国和本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向前推进一步。

二、中法两国反复辟斗争中的差异

(一)从反复辟斗争的起因看。中国封建王朝能复辟的主要是因为革命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革命更倾向推翻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本身。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但实质上,封建剥削制度仍旧根深蒂固,封建制度的根基还远没有被破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层人民没有被唤醒,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小农经济在全国占优势。许多地方政权仍掌握在改头换面的封建官僚手中,新旧反动势力也加紧篡夺革命果实,以各种形式控制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代替孙中山,北京临时政府代替南京临时政府,旧势力代替在斗争中兴起的新势力,就成为毫不足怪的事情”。③

法国封建复辟更多的是因为法国大革命的激进和彻底。他们更注重的是封建制度在社会中的去留情况,而非他们的被统治形式。按托克维尔说法:“大革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法国人似乎要摧毁过去的一切;在第二阶段,他们要恢复一部分已被遗弃的东西。旧制度有大量的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几年后重又出现。”④资产阶级与广大人民一开始就将斗争矛头指向一切旧的制度,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打碎了旧的制度,但新的制度不能很快就建立起来,而一个社会是不能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于是人们便开始向已被打倒的旧制度求救,这就使得旧制度有复活的可能。

(二)从反复辟斗争与国外势力联系来看。辛亥革命爆发之时,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中国看作他们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因此不愿看到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出现。他们更多地采取暗中支持封建反动势力,在中国扶植代理人的办法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但这种支持也具有不稳定性,是随着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转变的。如日本对袁世凯就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支持“袁”称帝,另一方面又与反袁势力保持联系。此外,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型和妥协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很大幻想,甚至寄希望于帝国主义的帮助,因此中国的反复辟斗争主要是针对本国封建复辟势力进行的,对外国列强的斗争相对较少。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壁垒,引起了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惶恐。他们认为直接用武力来干涉革命才能拯救自己。因此,他们的干涉在法国封建专制的两次复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赤裸裸的干涉不但没有吓倒法国人民,反而激起法国人民的民族热情,将单纯的反封建复辟斗争变为既反复辟又保家卫国的民族战争,正是这种两重性使得法国人民反复辟斗争变得前所未有的艰巨和激烈。

再次,从反复辟斗争的主力来看。虽然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进行的,但是在随后的反复辟斗争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资产阶级及新军阀,他们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加之缺乏广大中下层人民参加,使得反复辟斗争具有军阀间争权夺利的因素。这样反复辟斗争在其反封建的深刻性、彻底性上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法国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与人民结成了同盟。正是由于广大中下层人民的广泛参加,法国的反复辟斗争才不仅仅局限于对上层封建君主专制的反对,而是一场自下而上对整个封建旧制度进行斗争社会革命。也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联盟,才保证了革命一直沿着上升路线发展。

最后,从反复辟斗争的客观结果来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辟斗争在反封建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远远不够的,虽然经过两次反复辟斗争,中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了传播,但社会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封建剥削制度在农村依旧牢固,大地主的代表封建军阀控制全国的绝大多数地方,中国人民仍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真正胜利必须有一场更迅猛彻底的全社会范围的革命。

法国在经历两次反复辟斗争后,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大资产阶级君主国。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统治更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更加适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但是法国人民很快就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使人们摆脱贫困的状况,广大中下层人民尤其是工人受到资本家更残酷的压榨。因此,不屈的法国人民又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仅仅关注政治、经济层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反封建,不仅封建旧制度会复辟,而且各种旧思想意识也会复辟。这一点不仅对于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对随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样有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旧制度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但封建残余在思想意识领域仍然没有被彻底肃清,从而制约着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这表明,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落后残余思想的清除仍然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列宁.评经济漫主义.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154.

②列宁.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4:47.

③吴玉章.辛亥革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4.

④[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1.

[1]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1997.

[2]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中国革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胡绳武,金冲及主编.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湖南人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两国斗争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