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委婉语翻译探究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语言特点语体英汉

孙 敏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5)

1.英汉委婉语的语言特点

根据一般的说法,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差别很大。英汉委婉语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两者在语言形式上各有自己特别的委婉方式。

1.1 英汉语言中丰富多彩的语言、拼写手段。

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这就为委婉语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英语通过变音或改变拼写形式,可避开原来的语言符号,达到委婉的目的,这是汉语所不及的。英语委婉语中语音和拼写形式的变化是多样的。而汉语采用方块字,音形一般缺乏直接的联系,最常见的委婉方式是换用同音字或谐音字及改变声调。例如:为了避宋太祖赵匡义的名讳,城市“义兴”改称“宜兴”;同样,“瘾君子”婉称为“隐君子”。汉字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为了避开秦始皇嬴政的名讳,“正(Zhèng)月”改称“正(zhēng)月”,沿用至今。此外,汉字在创造委婉语时可发挥其字形部首的优势。例如:“周先生,你一人十一划有吗?”(沙陆墟:《魂断梨园》,十七)。 这里,“十一划”婉指“鸦片”,因为鸦片俗称“烟土”,也简称“土”,可拆成“十”和“一”。 又如“兵”拆成“丘八”:“楚女身材高大,面黑而麻,服装随便,有丘八风。 ”(矛盾:《海南杂忆》)

1.2 英汉委婉语的语法特点。

英语中独特的语法委婉手段有否定、过去时和虚拟语气等。英语有一种形式上否定主语,实则否定宾语从句的委婉表达,而这在汉语中却是没有的。例如:I don’t think he can manage it.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on it. 英语的过去时也可达到委婉的效果。例如:“Could you tell me what has happened?” 要比 “Can you tell me what has happened?”显得更为客气。英语的虚拟语气也是汉语所没有的。例如:If I were you,I would take Professor Wang’sadvice.相比较:“You should take your mother’s advice.”而言,前一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浓得多。另一方面,运用语气词是汉语独有的语法委婉手段:如,“你这么做不好吧。他会怪你的哟!”此外,汉语委婉语还可以通过正反词的结合来达到特定效果。这类词的表达重点一般在于反面意思,而正面语则起到了缓和的效果,听起来顺耳些。例如:得失、是非、死活、好歹、甘苦。

2.英汉委婉语翻译策略探讨

2.1 直译法。

虽然英汉委婉语存在一定差别,但在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相近的委婉语表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法,力求保持原文的意思与风格。

例如: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法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地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地办着罢。”(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

原文中用迂回陈述法将“棺材”婉转地说成“那件东西”,以达到委婉效果,因此译成英文时也可以直接用“that”来代替“coffin”。

译文:“I’ve secretly sent people to get things prepared.But they haven’t found good wood for that yet,so we have to wait.”

2.2 套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些委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可能根据彼此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其相对等的表达,此时就可以用套译的方法加以翻译。例如当某人的裤子拉链忘记拉上,就可以提醒他说 “You’ve lost your license.”,翻译成中文,我们可以相应地套译为“你的前门忘记关啦”。根据不同文化判断是否有委婉必要,委婉语具有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不同,其风俗、禁忌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中也要注意区分。 比如:“You’re taking it too hard,there’s no disgrace in beinga love child.”在西方文化中,“love child”是极具浪漫色彩的“爱情之子”,而在汉语言文化中对“私生子”却并没有那么开明容忍,因此对本例进行翻译时就宜将“love child”委婉地翻译为“爱情之子”,而应进行如下处理:译文:“你对这事看得太严重了,私生子并不丢人。”概括来讲,就是要根据英汉语不同文化背景,判断是否有委婉的必要,而作相应处理,不能生搬硬套,认为原文中应用了委婉语,在目标语译文中也一定要将其作委婉处理。

2.3 文体、语体、感情色彩等方面的考虑。

在进行委婉语翻译时,应注意区分委婉语不同的感情色彩、适用的文体语体、说话人的身份及所指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份、教育程度、职业、习惯等。

如:“When I was only 7 years old,my grandma passed away.”

原文为非正式语体,若翻译成“寿终正寝”、“亡故”或“仙逝”等,显然是不太适宜的。又根据其年龄,我们不能将其译为“香消玉殒”,否则的话将会贻笑大方。

根据原文的感情色彩、语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应该将它翻译为:“在我七岁时,奶奶便去世或过世了。”比较恰如其分。另外,同一委婉语在各自的语言中有几种,甚至多种表达方式,在翻译中应根据文体、语体、感情色彩等区别对待,正确理解,合理翻译。比如“死”、“大小便”等在英语中有上百种委婉说法,应该根据不同场合正确理解。

3.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共同的禁忌与委婉的说法,但由于英汉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的差异,英汉委婉语又各具特色。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委婉语在翻译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注意各类委婉语及其在各种语言、文化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和习惯,否则容易造成“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本文在分析英汉委婉语构成方式的异同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相关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除了可以提示这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外,同时对这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和翻译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Z].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黄兵.英语委婉语浅谈[J].外语教育,2002,(1).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李瑶.英汉委婉语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4,(12).

[5]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6]刘润清,邓炎昌.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刘晓华.浅析英汉委婉语的比较与翻译[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4).

[8]邵军航,樊葳葳.也谈委婉语的构造原则[J].山东师大外语学院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语言特点语体英汉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法律英语在司法应用中的语言特点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天上的街市》的语言特点
英语旅游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