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色遥看近却无——传统意会教学思想解析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期
关键词:意会模糊性目标

秦 川

(溧阳市竹箦中学,江苏 溧阳 213351)

“草色遥看近却无”,语文教学迈着过于精确的脚步,也许看不到美妙风景。现代语文教学讲究精确,在教学之前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明确的教学方法,但是,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体现学生理解信息并将信息融入自身已有信息储备的归纳整理过程;方法模式化导致思维定势,不仅使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影响了学生非逻辑性思维的发展。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传统意会教学思想与语文教学本身的契合

意会教学思想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结晶。它以教师督促、指导学生通过熟读的方式来领悟文中甚至文外含义为特征,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主张反复吟诵,明达文义,并且着重于对作品的情状的心领神会,这与语文教学本身的模糊是契合的。

(一)语言信息本身的模糊性。

语文教学信息载体是语言文字材料,离开了这些材料,语文教学就无从说起。由于人们对现实认识的主观性,或者对客观实体缺乏清楚的认识,再加上人类语言的概括性,使用语言的不一致性和语境的变化,语言便具有了模糊性。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文学作品来说,语言的模糊性还可能来自于文学性描述、艺术手法等。这就产生了语文教学系统的模糊性。因为语文教学所传授的信息寓于作品,而任何文本都具有未定性,具有很多空白点。既然文本是未定的,那么读者读取语言信息的收获也是不确定的,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解读就是极富建设性的。他可以激活自己的想象力、体验能力和感悟力,不但把艺术形象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复现出来,加以充分理解体验,而且可渗入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意识,重塑艺术形象,见人之所未见,甚至体味到作家创造艺术品时未曾想到的东西。这就是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教学信息本身的模糊性。

语文教学系统结构是特殊的,它是“人—人”对话系统结构,在这个读者(学生)与作家(作品是作家的人格体现)的对话系统之中,教师的作用又是举足轻重的。人的主观能力的不确定性形成了系统的模糊性。这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就教师这方面来说,有效的教学并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它还应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的问题。这就需要教授状态信息具有模糊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向外延伸,不致于滞固。教师所给予学生的教学信息应该与维纳斯的断臂一般,它不明确地指向什么,但导向了更广阔的思想天地,这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其次,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具有模糊性。马克思曾说:“人的全部认识是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教师对学生说起学习经验时常说:“书要由厚读至薄,再由薄读至厚。”这就反映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认知过程之中,必然是存在着“模糊→精确→模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模糊认识是精确认识的基础,并将导向更广阔的模糊认识的追求。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模糊认识的积累。这其实就是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看来,只从确定性去认识语文,是孤立的、封闭的,真正“模糊”的。意会教学方式中的语文是模糊的,是真正充满活力的。

二、传统意会教学思想与现代语文教学在“领悟”上的结合

语文学习,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学习,直觉思维、灵感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对于感受和理解形象艺术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意会教学思想在“领悟”、“意会”上可以很好地帮助现代目标化教学完成自己的目标。

(一)在熟读文字,理解字、词、句方面。

现代语文目标化教学强调知识目标 (掌握字、词、句)、能力目标(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实现,但不关注熟读和背诵,目标的实现便流于形式。对文章整体风格的分析、对局部段落的分析、对句子语法关系的分析固然能使得学生在结构把握上做到全面,但是却忽略了这样一点,即语文的信息载体是人的精神创造产物,是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的,由灵魂的竖琴拨奏出来的一曲美妙音乐,它甚至与理智和逻辑道殊途异。这时就显出了传统语文意会教学思想的重要性。通过熟读的方式来领悟文中甚至文外含义,追求对作品情状的心领神会,才是领略了大语文的风光。

(二)内引外联,体会内容。

现代语文目标化教学注重在课堂上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目标,不像孔子,会在暮春三月带学生去郊外席地而坐,在广阔的自然中授课。这是一种局限。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当所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是真正的学问。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是复杂的,表达是丰富的,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可以由我们去填补的无数空白。在课堂教学中打开课内向课外的渠道,这是一种更为活生生的意会。为渗透意会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向内引申

向内引申即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被称道的两个比喻明显不同于一般的比喻,我们如何让学生体味到它的好处呢?难道要竭力强调概念?我用这样一个例子启发学生的想象:一次,妈妈买了盒蛋糕。回到家,尚未放下手中的拎包,四岁的小女儿就扑上来撒娇,一定要翻妈妈手中的东西:“妈妈,蛋糕呢?我闻到它的甜味儿了!”在这一例子中,嗅觉与味觉被打通了,而细节的生活化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我绘声绘色地讲述时,学生已经开始露出会心的微笑,我话音刚落,他们便纷纷发言,说起自己看到红色时的温暖感受,望梅止渴的故事,等等。“抛砖引玉”工作就此顺利完成。

还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为本学科服务,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用意会搭起一座桥梁,比如用数学来解释语文议论文论证的“归谬法”,用美术来解释诗歌中的图画美,用音乐来解释语言的节奏美。

2.向外联系

即“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这是意会的实际运用。这点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如“口语交际”,有学做记者,有学做节目主持人。我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便利,在课内时间安排采访训练,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过了一把记者瘾,再要求学生把具体的步骤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练了笔。学生表现得相当好,展示出他们在平时的积累,阅读、观察、评论,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再比如学生作文里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可建议学生找找身边广告里的错别字,看看学生的观察力如何,同时让学生加深印象,下次写到时就会多一份细心。

综上所述,传统意会教学思想与语文教学本身契合,并能在“领悟”这点上与现代目标化教学很好地结合。生活是无限的,语文是无限的,在精确与意会这两翼的支撑之下,才能登上高处,领略大语文的无限风光。

猜你喜欢

意会模糊性目标
论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意会(TASTE ITALY)正式上海成立
名人读意林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