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011-03-18张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通识知识产权专业

张猛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论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张猛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传统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社会转型期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被逐步认可,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选择跨专业选修课程的方式实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然而,这种以法学专业为基础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却并不能消除现阶段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双轨制过程中的隔阂。因此,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在传统的跨专业选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的具体理论与实践,以专业课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实现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渗透,把学生培养为适应时代需求、“通”“专”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地方高校作为从行政管理出发形成的与部属高校相对应的集合概念,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高校或由省辖市(地、州)管理的高校。”[1]1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统计,截至2010年8月30日,我国现有地方高校1926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4.64%。从比例上看,我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主要是由地方高校来完成的。因此,地方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就成为了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占有量最终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而如何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管理和运用的能力,就在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2]92在承认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开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检视地方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现状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重构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模式的前提。

(一)地方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商标法》与《专利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开始逐步确立。“中国人民大学1985年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法作为独立的课程引入新中国的法学教育”。[3]10受前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采取的是以专业教育为主,以通识教育为辅的模式。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最初在一些已经进行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并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部属重点大学中进行试点。此后知识产权通识教育逐步发展壮大,经过近30年的创新和实践,我国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积极推行以及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更是得到了国家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内容从最早的法学扩展到了管理学等其他知识体系,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形式也由原来的仅针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选修课形式扩展为知识产权讲座与知识产权实务操作等多种形式。甚至有学者主张,未来的知识产权教育应像公共政治课一样作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4]166以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程度。

(二)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30年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已初见成效,但是我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效果上仍然不能满足21世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进行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1.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形式单一,覆盖面窄。在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具体形式上,我国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往往倾向于采取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互相独立的双轨制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在专业教育体系之外以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而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主要的问题在于,选修课的性质决定了能否接受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愿,导致了受教育学生比例不高,严重降低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覆盖面。同时,学生往往认为选修课程用处不大,对其重视程度没有专业教育课程高,通识教育沦为了一种“闲暇教育”,学生选修的目的只是认为它能并能兼顾“挣学分”。[5]18

2.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内容固化,缺乏针对性。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强调知识的整合性和贯通性,主张突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实际过程中,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都是以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的。即以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法学专业课程为雏形,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非专业学生接受而进行了适当删减降低理论难度。经过观察,我们也发现,这种简单地将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教育改头换面直接代替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方式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种知识产权选修课程的主体内容是法律知识,很少考虑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的专业背景。正是缺少了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衔接,使得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针对性降低,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除了起到一定的普法作用外,其很难与学生产生专业上的共鸣。

二、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剖析

地方高校在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目标。实际上,不论是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形式的单一还是其内容的僵化,本质上讲都是由于对专业教育与的通识教育理念上的误读造成的。

(一)对专业教育理念的误读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6]18-19这一点无论是从教育理念的设定还是到专业方向的细分都体现的非常明显,而且大学生面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这一点。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高校都习惯于从“实用性”角度判断一门课程的价值。特别是由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支持的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原本就不丰富,而就业率等一系列功利主义指标又迫使它们必须培养出能够快速产生经济价值的“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在专业教育的指挥棒下十分强调专业的细致划分,即使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价值,实践中的通识教育往往成为专业教育的一种点缀。

虽然专业教育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将专业教育理解为职业教育则是对专业教育的一种误读。“大学的专业教育并非职业训练,换言之,大学所要培养的专业人才绝不是只有一技之长的工匠。”[7]67实际上,专业教育并不排斥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随着当今世界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关系都比以往更为密切,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专业教育中细致的专业划分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这必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广博的知识视野,深入掌握和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曾指出,大学教育“仅靠专门化是不够的,大学里必须引进既能专门化又善于综合的人才”。[8]18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变成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人”。[9]16因此,即仅仅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内的固有知识,对其他学科一无所知,不仅不符合专业教育的“实用性”的要求,而且也没有实现大学教育的初衷。

(二)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误读

通识教育是针对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提出的,“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10]48面临社会市场化、教育大众化和全球化文化冲突等挑战,也为了避免陷入过度功利的职业技能教育倾向。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重视通识教育。

实践中,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采取的是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互相独立的双轨制,即试图以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养成宏观综合的知识视野和人文涵养。但是,这种双轨制却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割裂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之间原本具有的密切联系。当然,必须承认,这种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操作性强且成本较低,对于众多教育资源原本就不丰富的地方高校来说也是最为现实的一种选择。将通识教育与跨专业选修课简单的划等号,在具体的授课形式上将通识教育狭隘地限定为跨专业选修课形式,实际上恰恰是对通识教育的一种误读。选修课程的形式固然是通识教育实施的方式之一,但却不是唯一的方式。这种误读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知识产权体系与学生的专业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一方面使得专业课程的内容出现了局限性,缺乏对新的学科知识有效吸收与借鉴,另一方面也使得通识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三、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专业化的路径选择

地方高校来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所造成的。因此,如何在坚持通识教育初衷的前提下,有步骤地与专业教育衔接,探寻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专业化的可行路径,是地方高校在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论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都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它们有效地整合,使它们互为补充,才能使受教育者更全面更和谐地发展”。[11]172因此,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来说,“通识教育其实也是专业教育(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极重要的一部分”。[7]67对于知识产权通识课程来说,它开设的目的不只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12]17-18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肩负着“向学生提供广博和专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培养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应变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任务。[13]68而传统的选修课形式却限制了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所以,为了消除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双轨制带来的弊端,应当打通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界限,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体系之中。

据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地方院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的通识教育”。[14]47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在对知识产权对其他专业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的此基础上,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将知识产权纳入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使知识产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规范化的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和体系。[15]70与一些部属高校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设立专门学院以实施通识教育的方式相比较,[16]32这种教学方形式对于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专业教育体制的地方高校来说,实施难度低、运作成本小。同时,作为对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具体实践,“通识教育也与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15]64通识教育的开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础,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可以进一步增强地方高校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实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时代使命。

(二)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其他专业的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地方高校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首先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将知识产权与其他专业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是因为,知识产权作为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包含了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个具体制度,涉及了从知识产权申请到知识产权行使,从知识产权管理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知识产权的所有内容都纳入其中教学范围既没有针对性,又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只有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结合学科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才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一方面更容易发挥地方高校的教学优势,使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本专业知识体系与知识产权知识体系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以多学科的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方高校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其次要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即通过与社会实践的对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展。由于地方高校具有很多部属高校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因此,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就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与地方企业、法院知识产权实务部门全面对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设计和运作,安排学生到专利事务所、人民法院等知识产权实务部门实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知识产权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的实践应用平台,把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毕竟我们培养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者,而不仅仅是理论家。

(三)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地方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相衔接

地方高校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要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要求地方高校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地方高校在综合衡量自身情况的基础上,以知识产权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根据本院专业发展情况与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设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具体内容,[17]167实现知识产权与其他专业知识的交叉整合,而不是固守一个统一的模式,将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进行简单的跨专业移植。也就是说,地方高校应当结合本学校的学科发展特点,强调不同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衔接,将知识产权纳入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使知识产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18]70并最终形成规范化的地方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和体系。

以我校各专业为例,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专业特点决定了其与著作权制度的密切联系。因此,应当结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侧重讲解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的获得程序、保护方法,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制度等降低计算机软件研发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纠纷发生的几率;对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中药学、药物制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说,专业特点决定了专利权制度与其联系更为紧密。因此,教学中除了介绍科研开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专利法》的保护功能外,还应当增加专利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专利申请实务操作等内容;对于汉语言文学、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美术学等文学类专业来说,重点应放在《著作权法》内容的介绍上,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著作权制度进行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对于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管理学类专业来说,重点应加强《商标法》知识的培训,将商标保护与品牌建设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当然,在具体操作层面,实践通识教育远比讨论通识教育困难,[19]150这在一定能够程度上也对地方高校管理者和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叶芃.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钱矛锐.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7(11).

[3]华挺.专家畅谈知识产权战略与人才教育[N].光明日报,2007-10-25.

[4]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6(01).

[5]祝家麟,陈德敏.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冲突与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2(06).

[6]王欣.高等教育功利化的超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03).

[7]张一蕃.通识教育与大学特色[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01).

[8](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9](法)爱弥尔·涂尔干,著,李康,译.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莫亮金,刘少雪.从通识课程改革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02).

[11]谷建春,张世英.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学理依据[J].求索,2004(12).

[12]陈卫平,刘梅龄.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87(02).

[13]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4]于海洪.地方高校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的通识教育[J].学园,2008(04).

[15]郭秋梅,杨晓研,牛广召.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16]胡大志.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7]李恒川,王淑梅,王桂平.浅谈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J].科技管理研究,2010(20).

[18]王宇红.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04).

[19]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责任编辑:李文)

G648.4

A

1008—7974(2011)07—0096—04

本文系通化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806)、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8]第140号)阶段性成果。

2011—04—08

张猛(1980-),辽宁营口人,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

猜你喜欢

通识知识产权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