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文献长期保存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2011-03-18文金书

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非技术文献数字

文金书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馆藏不断更新、增加,硬件、软件淘汰的速度日益加快,给数字文献的长期保存带来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非技术因素对数字文献的保存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正如麦凯恩悖论指出的:大多数企业相信信息能力的主要动因来源于技术,但事实上,这些动因本质上都是非技术的[1]。因此,在数字文献长期保存时必须对非技术因素做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1 数字文献的保存

数字文献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文献(书刊音带、像带等)的数字化拷贝;二是以数字方式直接产生的非传统文献。针对前者,其原件已经被图书馆保存,而后者在形成之初就是数字化文献,是尚未保存的文化遗产,因而,数字化文献的保存对象主要指的是后者。数字文献的保存是讨论如何采取措施来确保数字文献的有效使用,包括其长期可读性[2]。

现在几乎所有组织的各个部门都在不断地生产数字文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量有价值的数字文献正在不断流失,人们甚至还来不及对其加以利用。数字文献的长期保存问题已成为全球图书情报学界和计算机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数字文献资料的长期保存问题关系到数字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除了纯技术因素之外,经济、法制、观念、人员素质等非技术因素对数字文献保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国内有学者对数字文献保存的非技术因素作了一定的研究,但非技术因素对数字馆藏建设等方面不同层次的具体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试图使研究具体化,以期对数字文献的保存提供参考。

2 非技术因素对数字文献保存的影响

2.1 非技术因素的种类和特点

非技术因素一般包括观念、经济、人员素质、法制、人文环境、网络环境、系统内的体制、用户因素等。这些因素通常具备这样几个特点:①度量的模糊性。技术因素一般具备某一标准或某一规范,有章可循,易评价。而非技术因素通常是抽象的,缺少较客观的衡量标准,对其评价有较大的主观性[3]。②作用的间接性。非技术因素不对数字文献保存的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它往往通过影响技术因素而间接地发挥作用[4]。③抽象性与不稳定性。非技术因素外延广泛,内涵抽象,常以不确定、不稳定的姿态出现,难以驾驭,其走向有时难以判断,其作用有较大的起伏性。

2.2 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数字文献只有使用计算机或类似终端才可以识别,市场竞争使其依附的硬件、软件更新加快,为了确保数字文献长期可存取,需要将数字文献不断地转换到新的数字平台、新的媒体或操作系统上,因而,保存数字文献就意味着不断地随其依附的硬件、软件的改变而更新。无论采取哪种措施进行更新处理,其累积成本都是高额的。技术发展速率越快,维护数字文献长期存取的累积费用也会随之增高。数字文献长期保存的存储设备成本、软件成本、管理成本、开发成本受经济因素强有力的制约[5]。数字文献保存的存储设备购置及更新、软件成本是最重要的成本因素,其价格之高低与数字文献保存的品质、容量有极大关系。

2.3 人员素质因素及其影响

人员的素质因素是数字文献保存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管理人员不具备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对资源序化缺乏认识,就会对检索表达式的编制感到陌生,也会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导航系统的建立缺乏宏观的总体认识,从而对数字文献的选择、管理造成负面影响;如果管理人员不具备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则会对系统维护、自建数据库建设、异构资源整合、数据迁移等工作产生影响;同样,如果缺乏多学科背景,则会对多门学科间的联系缺乏贯通的理解,不能把握某一或某几门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从而造成对数字资源内容评价的部分缺失,使内容组织产生混乱或失真;如果不善于使用数字资源,就无法编制科学准确的检索式,当然也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检索效果[6]。

目前在我国尚未建立起有关数字文献产生与保存的、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和尚未明确保存数字文献的职能部门的前提下,数字文献在新、旧平台间转换的难度有所增加,而由于缺乏长期保存数字文献的管理策略与措施,致使形成与采集数字文献的各种系统均缺乏长期保存数字文献所必需的设计,这些都急需人员素质的提高。

2.4 人文因素及其影响

人文科学培养理想的人性和人格,它对自然科学技术提供了价值上的支撑、导引和保证[7]。在数字文献长期保存的建设过程中,各层次人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诸如心理恐惧感甚至抵触情绪,形成了不同人群之间的心理落差,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对数字资源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和谐、轻松、宽容的人文环境可以激发科学精神的产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新思想的萌发。所以,人文因素最能体现出非技术因素的度量模糊性、不稳定性、抽象性的特点,对其良好的感知和驾驭,将对数字资源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5 网络环境因素及其影响

就网络技术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技术因素,从数字资源建设的使用角度讲,网络环境条件绝对是一种超出技术之外的非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①数字产品的使用,主要依靠网络传输及终端设备。网络环境差,局域网覆盖范围小,使用与反馈效果必然欠佳。②当前人们对数字载体的存储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密度存储载体不断推出时,存储媒体的不稳定性增大,其有效寿命下降。③数字对象的复杂性增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追求使用信息的方便性、直观性与参与性,采用多种格式(如文本、视频、音频等)与多种技术(如超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来产生数字对象,使得数字文献的复杂性与对软件的依赖性增大。这些因素给使用带来很多不便,也给管理方面造成很大障碍。

2.6 法律因素及其影响

数字文献的保存不能回避法律因素的影响。数字材料的知识产权问题无疑比传统文献的知识产权问题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到数字文献的保存。如果没有“法定许可”或其他特许机制,数字材料的复制、压缩和移植等保存手段都有可能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数字文献易于复制的特点,使得产权所有者不断采用最新的技术来控制对数字文献的存取以保证其知识产权,这些都抑制或阻碍了数字文献的保存工作[9]。

此外,在数字文献保存过程中还涉及到隐私权的问题。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界对数字文献保存问题的研究还远不够深入,但即使是在对数字文献保存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发达国家,也仍然缺乏成熟的标准、协议以及法律依据。

3 数字文献长期保存的应对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种载体出版物的涌现,数字文献正在逐渐地取代纸质文献,数字文献的长期保存问题亟待解决。上述非技术因素对数字文献长期保存的影响,要求我们在数字文献保存建设中,应针对这些影响采取相应措施。

3.1 加大资金投入

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就能保证数字文献保存质量,也可以在确定文献的保存级别上有充分选择,这对数字文献的长期保存具有决定意义。

要解决资金问题,除了依靠主管部门的支持外,图书馆应瞄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主动与社会投资部门和高新技术单位结盟,实行强强联合战略,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全社会多方投入,各相关单位联合开发特色文献,创建各种数据库,实行收益分成的商业化运转机制,共襄数字图书馆大业。

3.2 关怀人文因素

影响数字文献长期保存的人文因素包括人的观念、心理和意识等。事实上,很多图书馆仍然在用传统的意识搞现代化,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且多为分散作战,不成规模,使非常有限的人力、物力得不到最有效的利用。针对这种现象,数字文献保存建设一开始就应让员工参与其中,让他们主动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与决策者一起实现既定的目标[10]。

和谐的人文因素、良好的工作心态、积极的合作精神会为理性的冷静与技术的先进注入人文关怀及和谐气氛。由于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的差异,加之传统工作方法的影响以及本身的心理准备不足,各层次的人员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可以说,人文因素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

3.3 提高管理者素质

网络的复杂性和更新快速性,要求管理人员亲自使用、了解各种软件以完成管理工作。除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外,还必须有领导参与,而且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必须具备现代管理观念。因此,除了技术到位以外,还必须让管理到位,让管理观念到位。

首先,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合理的体制与机制;其次,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实际参与到数字文献保存建设中来;另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数字文献长期保存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改变管理观念首先在于改变对数字文献长期保存的态度。现代信息技术不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万能药”,它同任何新事物一样,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管理者必须去适应、熟悉,继而掌握它。

3.4 加强技术水平

数字文献的存储与阅读是十分复杂的,涉及模式识别、图文匹配、图文压缩、多媒体、数据库、异种文档转换、异种操作平台互联等许多复杂的信息技术。另外,制作数字文献时,不同的文献出版机构基于“版权归属”、“自我发展”等种种考虑,一般都互相排斥,以各自的技术手段来制作数字文献。解读软件的开发更是自成一派,唯恐被人“兼容”,为人所用。仅以国内的数字文献来看,超星、书生、维普、CNKI等大型数据库的数字文献,都拥有不同的阅读器,具有全面的排他性,彼此之间互不兼容。这就要求馆员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能够熟悉各种操作软件,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认识能力。同时,单位内部在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和培养既懂技术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图书馆员,招聘数字图书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图书馆内部具有扎实的图书馆专业技能的青年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计算机及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知识培训,使其符合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3.5 借鉴多方经验

对数字文献保护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数字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数字对象种类繁多,保存数字文献的新问题迭出不穷。加上保存数字文献尚无很多的经验积累,许多新的解决方案还存在着争议,欠缺可广泛接受的专家意见。这就要求在数字文献的保存建设时各单位要多方学习、多方交流,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为己所用。

为了保存数字文献资料,有必要进行复杂和高费用的格式转换和资料迁移,以便使保存的原有资料在重现时保持真实可信。所以,最常用的保存办法是将不太稳定的磁性或光盘载体上的数字信息打印在纸质材料或缩微胶片上。这似乎具有讽刺意味,其实,这正说明了在向数字化时代过渡时期印刷载体存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3.6 加强法律意识

数字文献易于复制的特点,使得产权所有者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来控制对数字文献的存取以保证其知识产权,这些都抑制或阻碍了数字文献的保存工作。与产权所有者就数字文献保存问题达成共识是非常重要的。从另一角度来看,数字文献的产权所有者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长期保存,这正是双方能够达成共识的基础。数字文献保存组织还可据此要求数字文献的产权所有者承担一部分的保存费用。此外还应根据数字文献的特点重新制定适当的呈缴本制度。丹麦、芬兰和挪威已经修改了本国的呈缴本制度,其中包含发表在网上的数字文献资源。

数字资源的建设不能回避知识产权因素。对于购置的成熟数字产品,应关注其知识产权问题是否已得到完全解决,决不能容忍该产品之上有第三方权利而将自己陷于被动之中。对于租用的数字产品,尤其是国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尤应注意加强管理,防止出现恶意下载而使自己处于违反合同的境地。

4 小结

在影响数字资源建设的因素中,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纯技术因素是第二活跃因素。正是由于许多非技术因素的支撑和引导,技术因素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对非技术因素驾驭得当,可促进数字资源良性发展,反之,非技术因素将成为一种摩擦力,阻碍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

[1][2007-03-10].http://www.fzpcn.com/news/display.asp?id=4157.

[2]刘家真.保存数字文献的问题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0(8):28.

[3]马春波.试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及控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8):54.

[4]马春波.试论图书馆自动化中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及控制[J].图书馆论坛,1992(6):95.

[5]索传军,宋迎迎.数字馆藏成本构成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4):14-17.

[6]刘卫利,王新卫.数字馆藏建设中非技术因素影响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7(4):90.

[7]赵敏.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J].甘肃高师学报,2003(4):112.

[8]赵友.试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问题[J].河北科技图苑,1991(2):10.

[9]赵功群.数字文献保存中的技术、组织及法律因素分析[J].情报探索,2006(10):62.

[10]张峰.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30-34.

[11]陈景枝.影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非技术因素解决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2005(5):154-156.

[12]蔡曙光.数字文献信息的保存——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14.

猜你喜欢

非技术文献数字
城市轨道交通高职院校学生非技术技能培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职场的工科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探索①
我国运动员世界冠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答数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微课制作的非技术感悟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