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本土化:高校图书馆建设散论

2011-03-18师宇明

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本土化馆员学科

师宇明

(中北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5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增长无论从其数量还是速度来讲,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核心工作。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正是高校图书馆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度出发,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项生态建设运动。

1 本土化与高校图书馆

1.1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统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类社会逐渐显现出“全球经济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等一系列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我们已完全进入一个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并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改变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在其《全球化》一书中指出全球化概念所传达的最深刻的意义就在于世界事务的不确定、难驾驱和自力推进性;中心的“缺失”,控制台的缺失,董事会的缺失和管理机关的缺失。全球化其实是乔伊特的新的世界无序的别称。可见,全球化的推进无法避免,但是,本土化的特色我们又不可轻易丧失。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体两面,是一个趋向相逆的矛盾运动过程。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对教育研究与民族发展和本土文化创生之间的内在关联有一种深切的理解和正确的处理,并寻找到教育研究和民族文化互依共生的联结通道,是教育民族化由理想生成为现实的先决条件。本土化研究更是为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和谐统一发展的有益探索。任何一门理论学科都是由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支撑其体系构架的,学科发展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也就是新旧问题丛生与延伸、交替与更迭的历史,也是在以全球化为标准的同时努力突显本土化特色的。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处于本土化,或者成为社会剥夺和贬黜的标志;或者处于全社会建设中的领军地位。

1.2 本土化与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校“三大支柱”之一,其基础性作用不可取代,但是其现代化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图书馆责任的核心是尽心竭力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1]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如何在教学与科研都日益国际化的前提下,突显出图书馆的本土化特色与文化内涵,将是我们图书馆建设的重点。首先,本土化建设要体现出地域性特色,比如:首都高校具有京派特点,皇城下的特色;上海高校具有海派风格,国际大都市的特色;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独特的民族气息与特有的风格,等等。本土化建设也要以本校的特色来建设图书馆,比如:理工类高校的图书馆就明显不同于文科类高校,无论在图书馆的外型,还是馆藏图书的比例等,都将成为该校的特色标志,医学、农林类等高校也一样;图书馆的本土化建设多少也会表现出馆领导的思想,比如辽宁省许多大学的新校区建筑就洋溢着西欧的风格,而山西省的大学就是典型的三晋建筑风格,等等。高校图书馆的本土化建设与本土化文化内涵的挖掘对现在以及将来的高校教育都会有深远的意义。

2 本土化与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作为大学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术性机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时刻履行它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它能突破学校其他部门受时间场地和教育手段方法的局限,能根据读者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开展全方位、针对性、灵活性的服务,充分体现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教育的多种特点。

2.1 图书馆物理环境建设

大学生可以凭兴趣利用图书馆自主地选书读书,自觉地参与图书馆组织的读书交流会、专题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要求。黎鸣先生曾指出:“人类文明的进化更多取决于不能以基因方式向下一代遗传的人文选择和人格选择。”[2]可见,黎先生从历史的高度,指出“人文”与“人格”的价值取向都非常重要。他也指出:“崇高之美、和谐之美、自由之美,中华民族崇尚第二种,最缺第一种,次缺第三种。”[2]图书馆审美品位的提升,使大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审美能力、艺术情操,并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促进个性发展,丰富和美化了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高校图书馆又是文化机构,物质环境必须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化图书馆无不渗透着安逸宁静、闲适简捷、宽松舒适的风格。大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思索,不由自主地约束自己,自然而然地摒弃固有的不文明的成分,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规范自己的行为,心平气和、宁静安详,进入放松、坦然、超脱、全身愉悦、舒畅的审美境界,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审美意识。高品位的人文教育对规范大学生的品质、行为、人格提供了一个价值尺度。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可以让大学生从轻松的休闲中求知受益,于潜移默化中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

2.2 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图书馆本土化建设中的一项。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藏书自然而然形成其特有的文化韵味,我们应充分发掘这些优势。首先,加强图书馆自身现代化建设,改善软硬设施与环境,提高信息服务与功能,例如:借还书的出纳台所在的大厅,是入馆后展现给读者的重要位置,是最重要的视觉空间,图书馆可以在显著的位置放置一些寓意深刻的标志性的雕塑,可以是伟人像等,使学生一进图书馆就感到一股振奋的力量。另外,利用橱窗、过道墙壁等空白空间,增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名言警句,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这样的做法达到了图书馆的本土化要求与大学生人文关怀要求的高度统一的效果。建筑的本体必然是“人化”的本体。最好的图书馆建筑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最昂贵的投资。[3]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图书馆与大学生之间在相互选择中达到指向的一致性时,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获得高层次的文化熏陶和高雅的审美能力,这就是一种学习的超越和升华,正是图书馆文化“本土化”建设的本意和精髓。

3 学科馆员建设的本土化思考

学科馆员的本质因素指信息的载体。学科馆员应具有深厚的某学科专业知识,是该专业的行家里手,不仅要知道该专业时下的科研热点和重点,而且要具有把握该科研点的发展动态的能力,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甚至要成为其领军人物,可以调控该科研点的方向并且产生突破性成果。“对于研究型或专业高校来说,一般是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这些类型的图书馆无论是用户信息素质还是硬件环境方面都达到相当的水平,而馆员的综合素质差距成为制约其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关键因素,在职馆员业务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4]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是对图书馆人的新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是为了明天的现代化建设,而图书馆馆员要具备信息素质则是为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因此,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是学科馆员的最基本能力。而从实现信息向知识化转化,知识向能力化转化,能力向技术化转化的不断飞跃将是学科馆员在本土化建设中要做的。

3.1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不同,对学科馆员的要求也不一样

CIS的实质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中行为识别BI有较强的影响力。图书馆服务也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图书馆工作质量的主要窗口。而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中坚力量,其服务质量更要过硬。“图书馆工作的目的是在重视技术发展的同时,满足用户的知识需要、心理需要。同时,图书馆人的自身价值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关注。”[5]面对高校重点学科的不同,也就是面对本校本土化建设的特点,学科馆员在院系分布数量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工作。校内有的学科具有硕博士点授予权,而有的学科才拥有本科生;有的院系每年的科研项目达十几个,科研经费上千万,而有的院系科研项目基本为零,这些情况都是学科馆员要考虑的因素。所以,这不仅是图书馆与院系相互间协调的问题,而且也是体现新形式下创建和谐校园的一次尝试。

3.2 本土化对学科馆员外语掌握的特殊要求

由于高校所处地域不同,高校外语系语言种类会出现多样化,除英语外,会有其他小语种的不同,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学科馆员要多懂一门外语,而且领导在安排工作时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因为现在好多高校都与国际高校有合作的科研项目,而同外国人搞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就要涵盖全球,各种语言的资料都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在将来的工作中会不断出现,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的科研在一步步与国际接轨,而令人担忧的是历史对我们学科馆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已经不是高学历能解决的了,更多的是高能力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现在一些教授级的科研教师,他们当时学的外语是俄语、日语等小语种,现在国际规范论文是以英语为准,所以他们对学科馆员的依赖会更大,故此对学科馆员的外语水平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如果在民族院校,还会面临国内小语种的使用,如藏语、蒙语等等,这主要是研究少数民族史涉及到的,这不仅对学科馆员是严峻的挑战,而且对图书馆的人员引进方面都是新的要求。

3.3 提高图书馆员信息意识和各种信息技能

提高学科馆员信息素质和服务水平,强化馆员信息意识,完善引进信息素质人才机制,为图书馆提供多层次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机会,培养馆员终身学习习惯,以提高馆员信息意识和各种信息技能。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个体所具备的各种信息品质和能够发现信息需求、查寻、分析判断、加工、筛选、综合利用、创造信息的各方面能力的总和,是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等多项基本素质的有机组合,主要内容基本上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人文前提,信息知识是科学基础,信息能力是科研保证,信息道德是人文准则。信息素质是一种跨科学和人文素质的综合素质,也是图书馆本土化建设的基础要求,对正在高校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加强和提高信息素养学习很重要。

3.4 高校的本土化建设将是一种隐形而持久的战略

高校的本土化建设将是一种隐形而持久的战略,所以对图书馆的要求会是动态而具灵活性的。之所以说是隐形的,是因为高校的本土化建设是在本地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保留传统,又要有所创新,在短时间内不易清晰地体现出来而具有隐形性;本土化建设是与国际化相互联系的,是一种现在进行时态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旦进入运行轨道就不可能说停就停止,那是种不负责任,浪费性的胡闹,所以将会持久进行。所以图书馆人要不定时地外出学习、参观、调研,以便迎接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重任。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全球化的大形势下,本土化在中国的发展也风生水起。高校图书馆从本土化的视角来检视自我,建设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图书馆,建设国际化与本土化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将是一项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然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还不完善,所以关注图书馆、关注学科馆员、尤其要关注其本土化建设,这将是我们图书馆人今后重大的责任与义务。

[1]栗慧,何小萍.图书馆因社会责任而诞生、发展——责任驱动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6(3):1-5.

[2]黎鸣.情场化社会(《问人性》精缩版)[M].第 2版.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28,114.

[3]程亚男.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分析与批判——三论图书馆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3):11-13.

[4]蔡迎春.学科馆员:期望与实践的背离[J].图书馆建设,2005(3):40-42.

[5]汤亚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契合[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3-5.

猜你喜欢

本土化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