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2.0及其应用

2011-03-18袁素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12期
关键词:维基博客馆员

●袁素瑛,安 娜

(1.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西安 710014;2.西安财经学院 图书馆,西安 710100)

1 引言

图书馆2.0以“开源、互动”为特征,推动了大学图书馆在服务理念、技术开发、服务模式、组织文化等多层面、多维度的创新性变化,全面升级大学图书馆服务。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图书馆2.0最早是由美国乔治亚州格温奈特郡公共图书馆技术服务部主任MichaelCasey[1]于2005年10月在其个人网站上提出的,他率先将Web2.0与图书馆联系起来。2006年1月,MichaelStephens[2]正式提出将Web2.0应用于图书馆网站建设,大学图书馆2.0的概念从此产生。

国内关于图书馆2.0的研究始于2005年图书馆学专业博客上的讨论。最初,中文图林驿站发表了很多介绍国外关于图书馆2.0的经典博客文章。2006年范并思等[3]撰文,拉开了国内研究图书馆2.0的序幕。2008年4月图书馆2.0工作室编辑出版的《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一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图书馆2.0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0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规模不等的图书馆2.0学术会议,不断总结图书馆2.0实施现状、建设经验及不足,促进了大学图书馆2.0建设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2 概念和基本理念

目前图书馆界对大学图书馆2.0概念形成的共识是:图书馆2.0是Web 2.0的技术或服务在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它是新技术的组合,更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大学图书馆2.0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驱动、用户参与、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为主要方式。图书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消除使用图书馆的任何障碍。同时邀请用户参与建设他们所需要的实体和虚拟信息服务,并通过对服务评估给予支持。图书馆2.0是对图书馆学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

目前业内公认的大学图书馆2.0理念,是由英国图书馆系统与服务供应商TALIS公司发布的图书馆2.0白皮书——《对图书馆重要吗?图书馆2.0的兴起》中提出的几个基本理念。第一,图书馆无处不在,人们可以通过访问网上的任何Web站点都能获取图书馆资源,图书馆资源具有完全公开性;第二,图书馆没有障碍,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应该向所有的读者开放,并拆除一切使用中的障碍;第三,图书馆邀请参与,鼓励图书馆的用户和馆员,全方位地进行互动合作,不断地提升图书馆的资源质量;第四,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这是一种新近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用户能够自行组合,满足个性化的使用要求。

国内学者老槐在原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学2.0五定律,即:图书馆提供参与、共享的人性化服务;图书馆没有障碍;图书馆无处不在;无缝的用户体验;永远的Beta版。诠释了图书馆2.0在当今社会的基本理念。[4]而刘炜等提出的图书馆2.0应用的五项原则具有代表性,五项原则为:(1)图书馆2.0是为读者而存在的;(2)图书馆2.0应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和中立性;(3)图书馆2.0尽可能采用开放资源进行服务,包括开放内容和开放软件等;(4)图书馆2.0尽可能采用专业服务;(5)图书馆2.0的技术必须是模块化、组件化,具有很强的平台和设备独立性,符合各类协议标准,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组合搭配。[5]这五项原则诠释了图书馆2.0的服务理念。

总之,图书馆2.0为现代大学图书馆事业描绘了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影响到图书馆每一个层面的工作,但是究其本质可以发现,都是围绕以用户为中心和“开源、互动”的精神本质展开的。2.0精神和2.0技术构成了大学图书馆2.0的全部内涵。

3 大学图书馆2.0典型技术

3.1 Blog(博客)

博客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其特点是交流互动性,博客图书馆员在馆员与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广泛交流的桥梁。大学图书馆可以用博客发布公告,也可为读者组织像“读者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社区读书活动;通过博客为读者提供检索咨询或培训,收集读者留言、建议或信息需求等各种问题,及时给予答复,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6]

博客已在我国大学图书馆应用了数年,为了搞清博客应用的效果,笔者分别点击并统计“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7]各图书馆网站有关博客的内容(时间为2010年12月1日—15日),调研发现其中仅有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教育”和“金融”两个学科博客,重庆大学图书馆提供“我的书斋”博客,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提供“科技新闻聚合服务系统”相关博客信息聚合,天津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等几所大学图书馆建立起面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博客。由此可见,全国大学图书馆的博客还未形成服务潮流。

3.2 维基(Wiki)

维基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它以知识档案库的形式,采用共同创作的手段,依靠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对共同主题进行讨论和探讨,它具有操作简易、协作共享、开放、自组织等特点。维基技术主要用于大学图书馆2.0中的OPAC、参考咨询、资源整合等方面。

维基应用于大学图书馆,以其易操作等特点为共建大学图书馆资源提供便利,同时提供知识交流、共享的平台。图书馆员可通过维基平台方便地添加或更新信息。大学图书馆利用维基的自组织性特点可建立某一学科的信息库,再分解与之相关的下位类,各分支再聚合成该学科的维基页面,建立在线的维基学习小组;读者根据各自的兴趣和专业进入到相关页面进行讨论交流;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和资深专家学者发挥其学科背景优势,对相关问题予以解答,系统自动将交流记录保存下来,以供其他用户参考。[8]

目前国外大学图书馆界,如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西肯塔基大学图书馆、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等,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图书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等,都已将维基技术应用于服务实践,并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国内仅有厦门大学图书馆提供“读者推荐免费资源”,上海大学图书馆提供“Lib2.0资源”(均为Wiki网页)。由此可见,在维基技术应用方面,国内大学图书馆还处在探索阶段。

3.3 简易信息聚合(RSS)

简易信息聚合 (ReallySimpleSyndication,RSS)也叫聚合内容,它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通常在订阅时效性较强的内容时使用RSS能更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RSS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内容的聚合、共享、推送、订阅和发布,应用于各类新闻报道、服务推送、书目或其他数据的定题查询或定制服务,以及特色数据库与自建数据库的推广等。[9]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已认识到RSS服务的重要性,正在积极开展和实施RSS服务。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应用RSS服务,提供网站最新信息、中外文新书通告、商业数据库RSS服务、期刊订阅等服务;上海大学图书馆将其应用于新开设的新闻聚合系统;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专题信息门户RSS推送服务;台湾大学图书馆应用RSS开展咨询服务,提供新到馆藏资料的借阅等最新信息的订阅。尽管如此,大学图书馆的RSS服务模式仍比较单一,多集中用于图书馆最新消息的订阅,缺乏对RSS功能的深入开发和应用,RSS技术应用范围与服务层次有待逐步扩大与提高。

3.4 互动标签 (Tag)

互动标签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然后可以看到BlogBus上所有和用户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互动标签引入图书馆,充分体现了图书馆2.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的理念。通过给信息资源添加Tag,用户可以为图书馆获得更贴切的标引数据,从而方便其他用户检索使用。Tag作为一种自由而有序的信息分类技术,实现了由“机器—人”到“人—人”的传播方式的改变,突出了以“人”为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核心。添加的Tag看似杂乱无序,却能集合集体智慧,形成多种分类或聚类规则,更符合读者的需要。Tag技术的引入可以解决图书馆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分类法落后于社会发展,新出现的技术和知识无法按现有分类体系归档等。该技术的应用将使图书馆2.0发挥更大的作用 。

PennTags是美国宾州大学图书馆开发的标签插件,是图书馆界较早实现的标签服务之一。用户通过PennTags可以迅速定位和分享所收藏的各类资源,包括图书馆的馆藏书目、电子期刊全文、电子图书和音视频资料,以及因特网上各类相关资源等。PennTags通过Web方式对馆藏书目数据和视音、频资源实现标签功能,对于具有固定URL的数据库资源和因特网资源,能通过功能性书签提供给用户收藏;对于使用Firefox浏览器的用户,PennTags提供一个浏览器插件下载,用户安装后就能实现页面的收藏和标注。

目前我国厦门大学图书馆在应用PennTags方面做得较好。该图书馆基于汇文OPAC系统开发的标签服务,主要实现了馆藏书目的标签功能,与PennTags相比,功能相似,但在易用性方面则更佳,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学图书馆领先的服务理念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4 高校图书馆2.0的应用

目前高校 Lib2.0的相关技术应用大致分为三类:提供个人数字图书馆2.0版、学科服务2.0版和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2.0版。前者主要提供平台与互动支持,由读者自主(或互动)操作服务;学科服务2.0版主要也是提供平台与互动支持,由学科馆员或读者自主(或互动)操作服务;后者是图书馆为完善其数字资源服务体系而对于其系统进行的功能改进。

在高校图书馆2.0的应用中,主要特征是技术、内容和用户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技术提供内容组织和与用户交互的手段,内容的互动与技术的更新满足了用户需求。

国外高校图书馆2.0技术的应用比国内早。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加州伯克利大学图书馆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图书馆、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图书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等均较早地应用了RSS、Blog、Wiki、Tag等图书馆2.0技术,推出了该国乃至全球高校图书馆2.0的应用。

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应用和实践图书馆2.0方面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就开始实施图书馆2.0计划。在该项计划中,图书馆员利用WiKi可以对本人或他人发表的论文进行讨论或评论,并建立起一个图书情报学文献数据库。另外,该馆的学科馆员还搜集和整理了图书馆学信息,并加入评论记录,放在自己的博客上,形成一个新闻聚合系统——图林博客聚合。这样该馆通过新闻聚合建立起学科导航(图情版块)。在上海大学的图书馆2.0的实践中,博客、RSS新闻聚合系统和Wiki的应用比较广泛。

清华大学图书馆是国内图书馆中较早开始使用2.0技术的图书馆之一。应用RSS技术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发布新书通告和图书馆最新动态等。此外该馆还建设了一个商业数据库RSS,将一些主要商业数据库的RSS服务有效地集中组织,通过统一的页面揭示给读者,帮助读者了解数据库资源更新变化情况。该馆还采用Ajax开发了个性化主页,通过内容聚合、个性化服务等方式突显读者的主动性,丰富读者的应用体验。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其主页上开通了馆内新闻通知和借还书信息的RSS新闻订阅,实现了本校学术信息资源检索和全文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该馆建立了图书馆2.0规划设计的四大板块:(1)管理模式。通过实施图书馆2.0的组织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激发馆员的热情,鼓励馆员贡献智慧。(2)服务模式。2.0的服务模式包含了实现人员、资源、空间的共享,实现一站式的无缝服务。(3)技术支撑。图书馆2.0技术必须是模块化、组建化,具有很强的平台和设备独立性,符合各类协议标准,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组合搭配。(4)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充分吸纳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为用户创造和贡献更多的资源。

厦门大学图书馆也是国内实践图书馆2.0较早的单位之一。该馆成立了泛技术小组,对于 OPAC、网志聚合、维基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和应用。例如该馆在其主页的醒目位置标示了RSS服务,除了许多馆都有的借阅信息、公告信息、学术讲座的频道订阅外,还推出了特色信息参考订阅服务。该馆率先将维基用于馆员交流,并将维基建成集媒体库、知识库、即时通讯、馆员网志中心、馆务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业务交流、分享、文件存档平台。另外,该馆还将Tag技术引入汇文OPAC系统,主要实现馆藏书目的标签功能。

北京大学图书馆2.0实践系统主要是标签的应用。其独特之处在于在同一个平台上将Web 2.0 Folkso和图书馆传统的Ontology结合到一起。读者可以在前台自行添加标签,系统在后台进行词汇控制,在标签中建立词义网络关系,如等级结构、同义关系、相关关系,并自动收藏用户资源的等级结构,从而构成资源导航系统。

据对“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图书馆2.0技术服务情况的调查,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RSS的有33所,应用Blog的有9所,应用Wiki的3所,应用TAG的有7所,应用IM的有12所,但未见有应用Podcast和Flickr的图书馆。

与国外相比,国内高校图书馆2.0技术和服务虽起步较晚,但其应用和发展相差不多,不过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美国高校图书馆2.0的应用很普及,并且同一所高校图书馆同时采用多种图书馆2.0技术,且很多技术都是综合应用。而国内多数高校图书馆只采用了RSS、Blog、Wike、Tag、IM等几项技术,并且大部分都是单项,应用多项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寥寥无几。另外,国外图书馆在单项技术服务上形式多样,例如除了应用RSS、图书馆公告、新书通报、预约取书、检索结果订阅外,还提供馆内外各类博客订阅、音视频播客订阅、各种信息资源订阅、各种培训资料订阅等。而国内高校图书馆除了开展RSS订阅服务外,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公告、嵌入 OPAC中的新书通报、预约取书、检索结果订阅等服务上。

在开展博客服务方面,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提供网志聚合、群体博客、学科博客,并且每一种博客服务类型单一,而国外高校图书馆除提供以上博客类型外,还提供图书馆新闻事件博客、用户意见反馈博客、图书馆博客网站、博客与播客融合服务等。国外学科博客涉及的学科专业较广,开展该项服务的图书馆也很多,并且在应用图书馆2.0技术方面能够很好地利用像 Flickr、Pbwiki、GoogleMap等网上一些免费新技术,实现软件之间的Mashup,从而体现AJAX的魅力。此外,国外高校图书馆 2.0服务更人性化,例如能够针对图书馆采用的新技术和服务提供详细的帮助说明,甚至包括图文和视频资料等。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相关说明略显简单,并且大多数图书馆不提供服务说明。

5 图书馆2.0促使组织变革

图书馆2.0的广泛应用必然伴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变革。MichaelStephens[10]提出:图书馆2.0的最大挑战来自内部,来自体制的惯性。图书馆2.0由技术而引发,但是最终将从组织的变革中获得动力。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组织呈现出三个维度:即职能维度、学科维度和人员结构维度。从职能维度看,图书馆可划分为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信息技术等不同业务部门;从学科维度看,图书馆面向学校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服务;从人员结构维度看,图书馆包括专业馆员、辅助职员、临时人员等面向不同层次人员的工作。灵活的矩阵组织结构,较好地满足了高校图书馆三个维度的业务组织需求。

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保障了各种职位间的通力合作,使图书馆2.0的服务应用能整合多个部门的力量,以保持组织的弹性和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快速反应。矩阵式模式是将按职能划分的职能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项目小组分别以纵向和横向排列,形成一个数学上的矩阵排列。这种组织模式在纵向上既维持了原先的专业化管理,同时通过横向布局,加强了各个部门、各个职位间的联系,增强了图书馆的整体功能。有助于各职能部门的交流合作,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率。

图书馆2.0的新职位主要是专业馆员,特别是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等。如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为了顺应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实施组织变革,取消了原来的编目部门,而相继设立了9个新职位,包括7个新专业馆员职位:即数字化策略馆员、数字化技术馆员、教学馆员、市场营销/主动服务/学术交流馆员、融入式/快乐学习馆员、电子资源馆员、档案馆员。另外还将增设2个新职位,即数据/地理信息系统馆员和学术交流馆员。这些职位突出了数字化的特点,应用Web2.0技术将是这些职位的重要功能。[11]

[1]CaseyM,SavastinukL.WeKnowWhatLibrary2.0IsNot[EB/OL].[2009-12-25].http://www.librarycrunch.com/2007/10/we_know_what_library_20_is_and.html.

[2]MichaelStephen.Web2.0,Library2.0,andLibrarian2.0:Preparingfor the 2.0 World [EB/OL].[2007-07-26].http://www.imakenews.com/sirsi/e_article000505688.cfm.

[3]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2-7.

[4]老槐图书馆学五定律之2.0版[EB/OL].[2009-12-25].http://oldhuai.bokee.com/4631665.html.

[5]刘炜,葛秋妍.从Web 2.0到图书馆2.0:服务因用户而变 [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9):8-12,67.

[6]王晓.图书馆2.0解析 [J].科技信息,2009(30):336-336.

[7]中国校友会.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 100强 [EB/OL].[2010-12-01].http://www.fjzsksw.com/gx/Class159/323914.shtml.

[8]TheUniversityWikiNodeWikii[EB/OL].[2009-10-05].http://universityWikinodeWiki Wiki.com/Wiki/University-Wikis.

[9]于宁,庞海燕.国内外高校图书馆RSS服务及技术应用 [J].图书馆学刊,2009(7):102-104.

[10]MichaelStephens.future-of-librarians-interview[EB/OL].[2008-06-15].http://www.libspace.org/archives/michael-stephens-future-of-li-brarians-interview.Html.

[11]秦鸿.图书馆2.0的新职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91-95.

猜你喜欢

维基博客馆员
爱的最后一课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博客天下
维基解密大争论:争论固有焦点和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争论新特征
爱的最后一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