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离“春天”有多远?

2011-03-07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春天农田水利用水

▲湖南省岳阳市井塘农民用水户协会湖南省岳阳市井塘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于1998年9月,覆盖4个行政村的37个村民小组,有会员972户,人口3632人,水田面积4800亩,旱地面积680亩,主要种植双季水稻及少量豆、棉、油料等经济作物。近年来,协会紧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大力进行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钱从哪儿来

冬修水利正当时。湖南长沙县果园镇田间,一台台挖掘机挥动臂膀抛起淤泥,山塘清淤到了攻坚时刻。

干了30多年水利的镇水管站副站长蒋米华激动地说:“上个世纪70年代后,清淤就没人搞过,塘里的泥都快盖过人的腰啦,像这样大修水利的场面多年不见了!”

钱从哪里来?“县财政出钱包干,村里只管工人吃饭。”蒋米华说,过去搞水利,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清一个小山塘,起码得一个月。如今用上机械,三四天就能搞完。目前,果园镇山塘清淤近1200亩。

记者了解到,尽管近几年投入不断加大,但农田水利依然“差钱”。全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靠天吃饭”,薄弱的农田水利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最大硬伤。

“原因在于历史欠账多,农民干不起,政府投入没跟上。”广西灵山县水利局长蔡开廉说,过去搞水利主要靠农民投工投劳,上世纪70年代,全县每年投“两工”300余万个。“两工”取消后,相当于每年减少1亿多元投入。有无水利两重天,加快建设农田水利成了农民的热切期盼。

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倪文进分析,农田水利的投入问题,是转型期面临的发展课题。在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已进入政府主导的新阶段,应该把水利纳入公共财政投入重点,建立政府、社会、农民多元投入的新机制。

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长沙县水务局副局长邹国良说,过去财政一年投入几十万元,2005年开始投入大幅增加,一年投入达到800万元,到2010年达到500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占到一半。今后4年将完成全县2.4万口山塘的清淤,相当于增加3座中型水库。

开源融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长沙县成立了水利建设投资公司,为水利建设融资3亿元。还鼓励一批涉农企业投资,寻龙河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为种植基地的水利建设投入200万元。

农田水利离不开农民参与,如何调动起农民积极性?湖北省公安县采取了“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土方任务到田,激励乡镇大干水利。伍家场村农民马德超说:“村里开了几次会,这是旱涝保丰收的好事,大家都拥护。每人每年10个工,或交80元以资代劳,3年就能结清工程款。我算了笔账,台河治理好了,亩产至少能提高100多斤,一年光水稻就能增收300元,你说划不划得来?”

公安县委书记张万超说,2006年以来,通过“一事一议”,全县年均筹集水利资金2500多万元。但他坦言,要把全县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好,至少需要100亿元,县财政非常吃力,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

倪文进认为,破解农田水利投入不足难题,关键在于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农民的事权,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投资比例,强化政府投资;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推行“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工程怎么建

采访中,一些地方干部反映,水利投入大多用于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而大量田间小农水工程年久失修,国家投入少,县里干不起,农民干不了,成了阻塞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农田水利建设“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问题依然存在。

“水利工程如同人的血管一样,既有骨干工程,也要有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小农水工程。”湖南韶山灌区管理局原局长曾纪鑫担忧地说,作为全国重点大型灌区,1966年建成时能灌溉100多万亩农田。但随着几十年老化、失修,现在骨干工程完好率不足一半,灌溉面积不到80万亩。管理局只能管干、支渠骨干工程,再往下的大量斗农渠没投入、没人管,大多杂草丛生、淤积渗漏严重,能浇到地里的不到50%。

湘潭县石潭镇马家桥用水户协会会长刘利海一脸无奈地说:“现在渠道像筛子,上游放大水,下游不见湿,水稻播种时间要晚半个月,产量打八折,每亩灌溉成本高达40多元。”

可喜的是,中央已开始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国家2009年启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0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15亿元,发挥出明显效益。

“建好农田水利工程,关键是做好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李仰斌认为,农田水利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科学规划的指导,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各部门资金整合在一起,让渠道、泵站、水库等工程配起套来,保证建设一片,见效一片。

如何让农民满意?李仰斌说,应该多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强调农民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给农民一本明白账,变农民被动建为农民自主建,真正让农民成为农田水利“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

民主程序到户,施工合同到村。公安县斑竹垱镇党委书记冯荆轲说,去年底刚刚竣工的鄢龚渠疏浚工程,就是群众首先发现存在质量问题,责令整改后才验收的。“要是一次验收不合格,我们就会把这个施工队列入‘黑名单’,以后他们都别想在这里接到工程了。”冯荆轲说。

建成谁来管

“用水大家抢,坏了没人修,好工程也难用长久。”广西浦北县北通镇农民张德宏说,作为最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镇水利站只剩下3个水利员,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又没有跟上,全镇水利设施难管护。

建得成、管得好才能长受益,农田水利主体缺位的问题,也暴露出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

倪文进认为,解决农田水利主体缺位问题,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对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费应纳入财政负担。对于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小农水工程,要推进产权制度和水价综合改革,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农业灌排工程运管费用财政应给予适当补助。

从一些地方经验看,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一个有效方法,让农民的事情由农民办、农民管,使基层水利“事能议起来,活能干起来”。

细胞有活力,肌体才有活力。湖北宜昌照耀村与周边5个村一起成立了黄林支渠用水者协会,灌溉水终于顺畅地流到田里。

集体管不好的事,协会如何能管好?农民“海选”出的协会主席林文清说:“公开、透明,让大锅水变成明白水,让农民交上清楚费。”照耀村党支部书记袁照成说,现在水费省多了,以前一亩地的水费要60元,现在只要29元左右。全村一年水费能节约1万多元,这是笔不小的费用。

专家认为,农田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要顺应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变化。随着现代农业化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农民用水户协会不能还盯着“老两口”、“小地块”,政府应引导其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有机结合,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走向市场,实现其自立发展。

寒冬过后是春天。当前,全社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氛围正在形成,这意味着农田水利发展新的春天即将来临。

猜你喜欢

春天农田水利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本科批次合并:民办高校迎来“春天”
一次性用水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