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金沙全草脂溶性成分治疗水烫伤实验研究

2011-03-06

中国药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溶性药液创面

(浙江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海金沙是一种蕨类植物,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且醇提液的抗菌活性较水提液更强[1-2]。也有民间偏方将海金沙孢子作为烫伤的治疗药物[3]。烫伤后皮肤的屏障功能被破坏,体内的水分、电解质、蛋白质及热量可经创面丢失,病菌也易由创面侵入而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4],这是创面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文献资料、临床研究证明海金沙全草对烫伤是否有作用及其有效成分。为此,笔者对海金沙全草中脂溶性成分治疗水烫伤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海金沙全草(安徽亳州安东药业有限公司);75%乙醇溶液。SD种系小白鼠,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编号为2001001。

1.2 方法

1.2.1 药物制备

取海金沙全草干品500 g,用醇提取法提取3次,然后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到浓缩提取液;静置分层,分离两层产物,浓缩至浸膏状,用75%乙醇配成10%的溶液,即得药材脂溶性成分药液和水溶性成分药液。

1.2.2 烫伤模型制备

取健康雌性小白鼠30只,体重20~30 g,在实验室饲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均分为3组,即A组、B组、C组(对照组)。各组小鼠均用脱毛膏在背部左侧皮肤脱毛,制成直径为3 cm的圆形脱毛区。第2天在乙醚麻醉下,用75%酒精消毒脱毛区皮肤,然后在脱毛部位放置一直径为2 cm的烧瓶,烧瓶内一直沸腾着100℃的热水,7 s后造成局部皮肤烫伤。

1.2.3 给药方法

烫伤24 h后,于小鼠背部伤口均匀涂抹试验药物,A组涂抹脂溶性成分药液,B组涂抹水溶性成分药液,C组涂抹75%乙醇溶液。

1.2.4 观察及统计学处理方法

每天定时给药,于给药前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记录创面脱痂愈合时间,计算均值,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烫伤后3组小鼠精神状态均不佳,几天后小鼠迅速消瘦,且皮毛散乱、无光泽;继续给药数天后,3组小鼠精神状态、体形、皮毛光泽度等情况均有所好转,且A组明显好于B组和C组,脱痂愈合时间最短,恢复最快。另外,经细致观察发现,A组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渗出较其他两组少。3组小鼠创面脱痂愈合时间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所用动物烫伤模型根据文献报道[5-7]方法制作,但因条件所限,选择动物为小鼠,按文献方法处理后小鼠伤势过于严重,已超过了浅Ⅱ度烫伤标准,且死亡较多。因此,将烫伤时间缩短了一半,才使试验得以成功进行。

表1 3组小鼠治疗后创面脱痂愈合时间比较

用100℃热水造成小鼠背部烫伤模型,分别用海金沙全草总提物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与75%乙醇配成的药液,每天1次进行治疗,与C组(对照组)相比,A组(脂溶性成分)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突出(P<0.01),而B组(水溶性成分)的效果则不显著(P>0.05),故可认为海金沙全草中对烫伤起主要治疗作用的为脂溶性成分。另外还发现,海金沙提取物脂溶性成分对正常和破损伤皮肤无刺激性,表明其对皮肤无刺激及致敏等毒副作用。关于海金沙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8]。有学者从海金沙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是田蓟苷(tilianin)、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胡萝卜苷(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三十一烷醇(1-hentriacontanol),其中属脂溶性成分的是1-正十六烷酸甘油脂[9]。因为对海金沙化合物的研究仅限于此,笔者还不能判定其中起治疗作用的是哪一种化合物,仅能初步推断对烫伤起治疗作用的是海金沙全草总提取物的脂溶性成分。

目前对于烫伤的治疗,西医还没有特效药,治疗多以中药制剂为主,但一些新的医疗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10-12]。海金沙在江浙一带广泛分布,采集方便,价格便宜,研究其对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有效成分,可为制备优质的烫伤药起到推动作用。

[1]周仁超,李淑彬.蕨类植物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5(1):7.

[2]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27-629.

[3]张 波,唐立尧,韩守智.蜂胶提取物对大鼠烫伤的治疗作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5):37-39.

[4]赵中华,王玉莹,韩秀珍,等.烧伤膜剂Ⅰ号治疗烫烧伤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58-60.

[5]米清如,郭寿延,王宝美.大鼠浅Ⅱ度烫伤试验模型的病理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8,18(1):54.

[6]施新猷.医学动物实验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245.

[7]金继曙,种明才.海金沙利胆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5,16(3):1 091.

[8]张雷红,殷志琦,叶文才,等.海金沙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9):69.

[9]杨 磊,高建华,王甲汉.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23(1):57.

[10]顾在秋,杨敏杰.Ⅱ度烧伤创面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的临床观察 [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16(2):63.

[11]姚 建,唐世杰.转基因治疗在创面愈合中的进展[J].广东医学,2007,8(1):72.

[12]袁海虹,周 薇,荣征星,等.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对大鼠皮肤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6):79-81.

猜你喜欢

溶性药液创面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治慢性支气管炎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