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称呼语

2011-02-28沈香萍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职称小姐交际

单 强 沈香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中文系,山东 青州 262500)

一、引言

称呼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称说和打招呼的词语,是人类最古老的交际用语,当一个人牙牙学语的时候,最先发出的诸如“妈妈、爸爸”之类就是人们最原始、最亲切、最常用的称呼语。

有个笑话:一青年向老年人问路:“哎!从这儿到小王村还有多远?”老年人伸出拇指和食指说:“八百丈。”青年人纳闷:“你怎么不论‘里’而论‘丈’呢?”老年人答:“要论‘理’你该叫我‘大爷’!”

从语言理论角度看这则笑话是利用了同音词原理,里程之“里”(量词)与道理之“理”(名词)造成谐音成趣的效果;但从其产生根源看是由于使用称呼语不当造成的,青年人使用的是称呼语中的发语词“哎”,表现得不够文明也不太礼貌,虽然他主观上也许并非故意,但客观上确有这种意味,所以引起老年人的不满。

通过这则笑话我们可以看出称呼语的重要性,恰当运用称呼语不仅能使信息交流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而且能使听话人因受到尊敬礼遇而愉悦,同时也标志着说话人有教养、有学问、懂礼貌。

二、称呼语的演变

称呼语在汉语发展历史中经历了许多重大变化。解放初期,我国在一般交际中的泛称沿用了解放前的习惯称呼“先生、老爷、少爷、公子、夫人、女士、小姐”等,共产党内部使用从苏联吸收来的“同志”一词,后来“同志”范围逐渐扩大,成为应用最广的称呼语,尤其到“文革”期间,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旦不被称为“同志”就意味着成了革命的对象,就要被“专政”,因此那时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家庭出身不是贫下中农者,都特别希望被称为“同志”。

火了“同志”而冷了“老爷、少爷、公子、夫人、小姐”等是“文革”时期称呼语使用的一大特点。因为这些词语被赋予了不爱劳动只图享乐的资产阶级腐朽色彩义,作为贬义词多用来讽刺挖苦人。所以说“文革”时期作为正常的称呼语就像当时人们的着装——军装一样单调,甚至在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语义场内也一律称“同志”,倒也简单、省事。

“文革”结束后,“先生、小姐”等称呼语逐渐恢复了原义,也恢复了生气。“夫人”称已婚妇女,较为庄重;“小姐”称未婚妇女,习惯常用;“女士”为妇女通称,不明婚否或不必说明婚否时使用广泛。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小姐”一词突然吃香起来,用来称呼那些有着令人羡慕的年龄和美貌、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的女孩——相当于现今的“阳光女孩”,因此当时一些半老徐娘被称作“小姐”时往往沾沾自喜、得意忘形;90年代,南方沿海城市的人们首先将“小姐”一词用来专指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女性,范围缩小了,其先前的褒义意味淡化了,女士们对此称呼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20世纪末,又是南方人先用“小姐”专指那些从事与色情服务有关的女性,也就是“三陪小姐”,女性对这一称呼惟恐避之不及。可以说“小姐”这称呼语真是“历经沧桑”,而与之相对的“少爷、公子”等就没有这般丰富经历,至今仍停留在解放前后的意义上。现在常用称呼语仍然是“先生、女士”,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区分性别的“先生、女士”,再加上不区分性别的“朋友”,是“久经考验”的常用称呼语。

进入新世纪后,“同志”这一称呼语用来专指同性恋,据最新报道,北京公交部门已经决定取消这一称呼语,足以说明这个词义的改变,我们在使用时要慎重了。

三、称呼语的类型

称呼语可按照不同标准分成若干类,因此同一个称呼语从不同角度可归入不同的类:从称呼语的构成看有单纯称呼语和复合称呼语,从称呼的对象看可以有他称、自称和互称,从称呼的内容看可以分为直呼、称呼和发语词,从称呼语的使用范围看有一般型的、庄重型的(适用外交、谈判、签约等场合)和特殊型的(表达极其愤怒、过分悲伤、兴奋异常等感情)。下面我们打破这些划类标准,挑选几种称呼语加以举例说明。

1.直呼。人们交往时直接招呼对方用的称呼语。最原始最直接的是直呼其姓名、乳名、别名、笔名、字号、绰号等,在此基础上的变化常见的有:姓+儿,小+姓+儿,老+姓,老+姓+头,姓+老,等等。例如:

李小明→小明

直呼的往往是特定的对象,属于特称,从礼仪角度看可适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平级和平辈之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使用。

2.称呼。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使用最广的称谓,特点是数量多、内容多彩、运用灵活多变。例如:按辈分:爷爷、大爷、叔叔、哥哥、儿子;按职务:主席、市长、局长、经理、厂长;按职业:导演、法官、律师、老师、裁判;按军衔:元帅、将军、上校、中尉、少尉;按职称:教授、工程师,等等。

这类称呼语都是泛指的,属泛称词,运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语境使之具体化,成为特称词。当然,这类称呼语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处于一定语境中实现其单指性和确定义的。

昵称,表示亲近爱护的称呼,特点是灵活性大、可变性大。一般是在对方姓名的某个字,尤其是最后一个字上做文章。例如:

有的根据对方性格、爱好、长相等特点起一个昵称,比如 “大头”、“大个儿”、“眼镜儿”、“小鸟儿”、“宝贝儿”等,由于双方关系密切,往往有自己的约定,因此有些昵称不能按正常词义理解,比如恋爱中的男女虽然非常相爱,但彼此使用诸如“坏蛋、笨蛋、傻瓜、傻冒儿”等这样一些贬义称呼语表达褒义称呼义,因此增损原有词的词义是昵称的另一大特色。

3.发语词。适用于特殊场合的一种称呼语,一般是在指称对象非常明确、交际双方十分熟悉、双方关系特别密切、所用称呼早已达成默契的情况下使用。否则,就应该连用称呼语,如:“哎,师傅!现在几点了?”

用发语词称呼对方往往会产生两个极端效果:一个极端是在交际双方原已很密切的基础上更加亲密、自然、随意,使信息的交流更加快捷,譬如夫妻间用“哎、喂、啊”等交际起来简单、含蓄、方便、亲切、快速;另一个极端是造成交际双方不快,甚至为此发生口角,产生不好的效果,这应属于称呼语使用不当(如本文开头所举笑话)。

4.复合称呼语。一次用一个称呼语是单纯称呼语,一次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称呼语就叫做复合称呼语。常见的复合称呼语有:

李小明同学→姓名+称呼

张立新教授→姓名+职称

郑爱民局长→姓名+职务

教授先生→职称+称呼

市长阁下→职务+称呼

复合称呼语在正规交际场合中使用较多,因为它一方面表义明确,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又照顾到了方方面面,能够适应各种场合。正因为复合称呼语的使用频率很高,并且使用词语较多,有时称说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喜欢将一些复合称呼语紧缩。例如:

如果说②对①的紧缩,二者都是正常的复合称呼语,而且一般的复合称呼语都可以照此紧缩的话;那么③对②的紧缩就是新近出现的较为时髦而又特殊的紧缩式复合称呼语了,但是这种紧缩式复合称呼语局限性很大:一是使用场合局限性大,不能太庄重,交际双方必须很熟悉;二是能够参与紧缩的称呼语局限性大,同样情况不能类推,比如同样是“姓名+职务”的复合称呼语,绝大多数不能紧缩。例:

四、称呼语的运用

1.根据语境选用称呼语。力求恰当、自然、得体,比如依据对方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职位、职称、职务、特长、习惯、喜好、心情等选用称呼语,要揣摩对方的心理特点,善于寻找对方的特长和闪光点,最大限度使用适合对方的称呼语,如职务高的称呼其职务、职称高的称呼其职称等。

挑选好的称呼语以对方欣然接受为原则。比如对方职称是讲师,若称呼他教授,他也许会想:是否在讽刺挖苦我?“大爷、大哥”等是对年长于自己的男性的尊称,对普通百姓来说要比“朋友、先生”等实在和懂礼貌,但用在庄重场合就不太合适,使对方以为你要么有意巴结,要么暗藏玄机,至少也给人以太俗气的感觉;再如“阿姨”是对年纪大的妇女的尊称,可现在人们喜欢年轻,称呼年轻女士会效果不佳,所以说好的称呼语用得是地方才好。

2.内外有别。我国人民的交际范围日益扩大,与外国人打交道已是常事,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称呼习惯、尊重外地人和亲属以外人的习惯称呼,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称呼外国人一般多用复合称呼语,例如:玛丽小姐、秘书小姐、安德森市长先生;对外国领导人的称呼除了使用复合称呼语外,还要加上表示庄重色彩的古语称呼,例如:主席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对君主制国家习惯于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例如:天皇陛下、太子殿下、伊丽莎白女王陛下。

3.上下有别。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体现在使用一些得体的称呼语,例如:首长、老师、先生、大爷等,这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当然,级别和辈分较高者也要尊重下级和晚辈,可以使用一些习惯称呼语或者服务称呼语。

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容易做到毕恭毕敬,恰当使用尊称;然而,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能否尊重,就要看各人的修养了。

中国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上下有别、文明称呼、礼貌待人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但是不论级别和辈分如何,要使交际顺利进行,大家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这就是:尊重对方。

4.主次有序。在多人参与的交际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先外后内。内、外相对,称呼者要衡量一下所要称呼的对象,充分尊重外宾,先称呼外宾,当然,这里的“外宾”不仅仅指外国人、外民族的人,来自外界的比如不同行业、不同团体的人,来自外单位的人,都可以是先称呼的对象。

(2)先疏后亲。疏、亲相对,分出远近,先称呼相对较疏远者也是出于对他们的尊敬,这里的远近不是指现场空间距离,如果分不出或没必要分出的话,可按现场空间距离称呼,不过其顺序应该反过来:由近及远,不能隔过近的先称呼远的,否则会引起人们反感。

(3)先上后下。在公共场合先称呼上级已是我们社交礼仪中不成文的规定,这不是媚上或拍马屁,而是尊敬师长的表现,因为级别高的往往年龄大、资历高、阅历深,尊敬他们是应该的。如我们常用的“各位领导、各位先生!”“老师们、同学们!”就体现了这一原则。

(4)先女后男。当今社会女士的地位日益提高,为尊重妇女,在一些以娱乐为主题的聚会中,称呼的顺序往往是先女后男。例如“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成了各种大型娱乐活动的主持人通用开场称呼顺序。

(5)先长后幼。按辈分或年龄大小顺序称呼,是国际上约定俗成的称呼习惯,我们应当尽量遵守。现在孩子越来越处于重要地位,特别在家庭聚会中,孩子往往是话题中心,只要逗孩子高兴了,大人们也就开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重视两头这一称呼原则也体现了我们社会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1]袁世全.公共关系百科辭典.知识出版社,1992.2.

[2]居延安,冯志坚.公共关系实用大全.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6.

猜你喜欢

职称小姐交际
情景交际
缺牙小姐
“等一下”小姐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