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2011-02-19韩新路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就业观大学生

韩新路

大学生就业观是近年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潜心探讨的热点问题。通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观问题,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困境的一把“钥匙”。

一、研究女大学生就业观的意义及就业观的科学内涵

研究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符合我国社会及大学生实际。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2010年我国GDP39.8万亿元,人均接近40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这个时期为攻坚关键阶段,也是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的时期。反映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则表现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观念错综交织,给大学生确立正确择业观带来巨大挑战。加之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学生由政府“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渐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多元就业创业”的全新就业模式所取代,大学生由“天之骄子”蜕变为就业市场的普通劳动者,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开始出现。“就业难”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影响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

研究大学生就业观问题,不仅对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目标的确立具有思想启迪和行为导引作用,而且有助于高等教育改革。它能够促使高校制定与时俱进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增强实践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领域,国外众多研究成果可资借鉴。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就业指导理论发祥和发展于美国,其影响遍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些理论在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提供职业咨询、帮助人们择业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美国的弗兰克·帕森斯是就业指导理论的先驱。帕森斯认为,自我审视、工作分析、科学咨询三位一体是求职者进行职业选择的基石。帕金斯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性;第二,成功的条件及所需要的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的优势、不足和补偿、机会和前途;第三,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1]简而言之,就是明确自己能干什么工作,社会能提供什么样的工作,找到两者的最佳契合点。帕森斯的这三点建议被作为就业基本原则,对研究大学生就业观具有借鉴意义。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就业观是一个以哲学为学科基础,融合众多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的命题,主要揭示和论证人们关于就业、择业、创业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制约和影响人们的职业态度、职业认知、职业理想与职业追求,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乃至于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起着思想先导、行为导航、目标导引作用。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于就业目的、价值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价值实现息息相关,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对于每一个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个体而言,就业观应涵盖个体关于就业的认知(对自我的价值、知识、能力、素质、性格、心理、体质的明了与对社会环境、经济政治形势、政策法规的熟知)、就业态度(对就业的追求渴望程度以及对多元就业的看法)、就业期望(对地区、待遇、身份、环境和发展空间等的期望)三个方面。它具有五个特征:一是社会发展需求是就业的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二是个性学识、品格、能力是选择职业的基础,三是理性务实是选择职业的宗旨,四是自主、自由是择业的精髓,五是多样化、多元化是就业的必然归宿。

女大学生就业观本质上体现为女大学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带有女性思想、心理、情感、价值观等特征,具体表现为女大学生对就业认知、就业态度、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等方面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

二、影响女大学生确立正确就业观的因素

影响女大学生确立正确就业观的因素错综复杂,概括起来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在于女大学生自身还存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与自我认知相关的各种问题,比如自我角色定位问题、急功近利走捷径问题、自立自强精神缺乏问题、整体素质问题,等等。客观因素则与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就业困境密切相关。

(一)历史文化原因

传统历史文化影响根深蒂固。我国是儒家文化2000多年占统治地位的国度,对女性的忽视歧视由来已久,“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等思想观念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若隐若现地左右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严重影响了平等竞争、机会均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就业市场的形成,大大恶化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妨碍女大学生对自身和社会做出正确认知和综合评价,使他们对未来就业前途感到迷茫,甚至丧失信心。

(二)现实就业困境的影响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善,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全社会就业人数2011年将达到破天荒的2400万人,社会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约为900万个,就业率约为40%。单就大学生而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数量在较短时期内激增、膨胀。据统计,到上个世纪末的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仅为101万人,2005年则达到338万人,六年净增237万人,迅速实现了翻两番;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短短五年又将近翻一番。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60万人,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十二五”时期每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难以改观。

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更为堪忧。一是就业歧视严重。据2009年9月全国妇联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2]尽管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没有明文规定性别限制,但一般都承认招收女大学生有诸多困难,常以改善性别结构、工作特色限制等为借口将女大学生拒之门外。据多位学者对多所大学就业的性别分布调查,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就业率低5%—10%。

(三)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表现为部分女大学生自我认知模糊。不可否认,多数女大学生对自我有较清醒的认知,熟知自己的强项与“短板”,对当前的就业困局了然于心。但仍有不少女大学生不能客观地了解自身状况,既缺乏积极认知、勇于剖析的胆量,又缺乏科学分析的途径与方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女大学生对自身缺乏身份认同。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群体认知欠佳、就业竞争底气缺乏、未来期望悲观等问题,女大学生尤甚。一项关于大学生择业态度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大学生越来越多,素质越来越差;还有约三分之一的人认同大学生是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牺牲品;少部分人甚至认为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

其次,部分女大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有的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过分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与成就意识,对薪资低、待遇差、环境不好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有的女大学生缺乏奋斗成才的强烈欲望和恒心毅力,成就动机欠缺,而成就动机的发展状况不仅决定个人抱负水平的高低、个人潜能的发挥程度,而且对社会进步、科学发展起着间接推动作用。综合许多调查资料显示,将近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认为,拥有美满的婚姻是最大的幸福,他们更看重家庭和谐、生活稳定;而男大学生大多认可为理想而奋斗是最大的幸福,事业成功是最大的快乐。由于思维方式上的偏差,加之成就动机弱化,一些女大学生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高校里出现“不忙就业忙相亲”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些女生试图通过婚恋改变人生的命运,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嫁一个好丈夫;从深层次上却反映出这些女生还没有真正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就业观出现了严重问题。

三、帮助女大学生确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三观”教育,端正就业态度

女大学生就业观是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信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就会处理好个人就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会坚持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世界上没有无所作为的职业,只有无所作为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必然使就业观念多元化,进而出现影响女大学生确立正确就业观的各种问题。因此,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改进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创设女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平台,并将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与解决就业、生活困难等具体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贴近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从而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就业、婚恋、立业的关系。

(二)全面提升女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纵观女大学生的基本状况,主流是令社会和用人单位满意的。但毋庸讳言,在思想素质、思维方式、事业心、创造力、吃苦精神等方面,女大学生也常常为用人单位所诟病,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待遇。因此,女大学生在竞争中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发扬自身合作共事能力强、语言能力好、办事细心的优势,更应该培养个人的进取、竞争、冒险精神,强化成才、成功、成就意识,主动积极地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女大学生一定能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能力把家庭和事业统一起来。

(三)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实现多元就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要重新认识“就业”的含义,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就业”的观念,即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依法从事有一定经济收入和报酬的劳动,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做出贡献的就是可就之业,与此相适应的择业观就应该提倡。首先,女大学生要能够辩证地认识自我,扬长补短,重塑自我,超越自我,做掌握自身命运的主人。其次,要做好遭受挫折、历经失败和磨难的思想准备,树立“爱拼才能赢”的观念,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再次,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形成灵活多样的就业观念。要树立不论公有、私有,还是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单位,都是就业的好去处,就业渠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的思想。不要过分计较一时的地区、环境、待遇,一定要着眼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终生的职业规划。第四,大力提倡自主创业,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开创一片新天地。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准入门槛、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良好的创业环境、氛围已基本形成,多年不遇的发展机遇已展现在女大学生面前,女大学生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创造和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优化社会舆论氛围,完善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营造男女平等、机会均等的舆论环境,改变社会对女性及女大学生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剔除传统文化“男尊女卑”等歧视女性的封建糟粕。要大力宣扬有别于传统女性形象的新的女性文化,改变社会对女性柔弱、顺从、依赖、“主内”的传统印象,树立自强、自尊、独立、自主的时代女性形象。其次,应大胆借鉴国外反性别歧视的法律法规和有效做法,尽快制定并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反就业歧视法,对显性、隐性就业歧视行为进行惩处,明确惩罚和赔偿措施,大大提高就业歧视的违法成本。再次,要完善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将原来由企业承担的女职工生理、生产等成本从企业剥离出来,由政府和社会统筹解决。

[1]李瑶,张莺,熊星.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市重点高校女大学生为例[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2]沈长霞.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的对策探析[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就业观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及启示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