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新自能出新作——话说中考新闻热点类作文题的应对策略

2011-02-19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达州导语作文题

■ 黄 琼(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求新自能出新作
——话说中考新闻热点类作文题的应对策略

■ 黄 琼(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

先来看 2010年的两道中考作文试题:

【例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总统的十三个电话

2009年 8月 28日,正在阿根廷参加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首脑会议的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出现了流感症状,他随即回国接受了检查,被确诊为感染了 H1N1流感病毒。

刚进隔离医院,处理完国事后,乌里韦马上给自己的秘书打电话。吩咐秘书务必到花店为自己的妻子订一束鲜花,并于当晚 6时前送给妻子。借以表达自己无法履行赴会前对妻子说过返回当晚共进晚餐的承诺的歉意。第二个电话直接打给妻子。简单解释后,拜托妻子今明两天设法制造家里停电的假象,他不想让自己八十高龄的老母亲通过电视新闻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

接着,他给与会期间有过接触的 11个国家的元首一一通话。建议他们立即进行身体检查,同时为自己无意中带给他们患病的可能性表达了歉意。打完这 13个电话后,这才入住病房,欣然接受治疗。(选自《山西农民报》2010年 1月19日,有改动)

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自选文体;(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黄英,一个大巴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儿,她曾经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就读。从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声乐训练的她,仅凭着自己对唱歌的爱好,对音乐的兴趣和执着追求,每天坚持早起在旷野里自己琢磨练习“海豚音”,天天坚持在家里听唱片,跟着清唱,慢慢练就出自成一派的“黄英唱腔”。就这样,她从学校唱到了县里的彩虹艺术团;从 2007年的《唱响达州》走到了 2009《快乐女声》的前三甲。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奋斗,终会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蜕变。

要求:请以“追”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 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上面的两道题,第一道是青海西宁市中考作文题,第二道是四川达州市中考选题作文之一。分析两题,发现它们虽然题型不一样,主题差别较大,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选用新闻人物作为导语的材料,用以引出话题或者包含立意点。类似做法的,2010年中考作文试题中,还有以新闻事件为导语材料的,比如四川宜宾题给出了冬奥会冠军周洋当着市长的面说她父母没有工作的新闻事件;还有给出最新评论作为材料的,比如天津题给出了 2010年 5月 3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中的主要观点。这些以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最新时评为材料的作文题,我们不妨称作“新闻热点类作文题”,笔者简称其为“新闻题”。

总结近三年中考作文命题,笔者发现新闻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三年来,天津、吉林、宁夏、四川达州、湖北咸宁、湖南衡阳等考区至少两度运用这种方式命制中考作文题;重庆、四川成都、眉山、乐山、新疆、甘肃武威、白银、山东聊城、临沂、江苏泰州、浙江绍兴、福建龙岩、湖北襄樊、湖南郴州、怀化、益阳、云南玉溪、贵州毕节、广东佛山、湛江等 20多个考区也都曾这样命制中考题。至于那些在题目中暗示新闻热点的,更是不计其数。在众多类型的材料中,命题者不用史料典故,不用古代名言,不用诗化语言,却挑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闻热点作为导语,这说明命题者“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下同),懂得“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各类课程资源,此举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等精神的具体实践,具有正确的导向。展望未来的中考,一方面我们处在一个新闻热点不断、资讯非常发达的信息时代,另一方面初中生应该留心新闻、关注生活、面向世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仅此两点来看,这种命题方式具有较强生命力,一定还会出现在一些考区的考题中。

如何对接新闻题体现出来的写作、学习导向,以求新、创新的理念写出具有现实感、当代性的新颖之作呢?笔者向大家推荐以下几种应对新闻题的方法,也对大家应对其他类型的中考作文题具有借鉴作用。

一、备考:乐于积累新素材

新闻热点作导语也好,史料典故作导语也好,都只是载体——起着承载写作话题或主题的作用,绝不是用来限制我们只能选用新闻热点或史料典故作为素材的。但是,新闻热点具有新鲜、时代性强等优势,是作文中的上佳素材。所以,我们在备考期间、乃至平时的语文学习中都要注意积累一些。笔者发现,两类热点最为常用:一类是国家大事中出现的先进典型,比如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纪念建党七十周年前推出的“时代先锋”等,我们不妨多多关注一下。此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也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大多事迹感人,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第二类是本省、本市里出现的典型人物,比如,四川达州题推介的本市明星黄英,湖南衡阳题推介的本省典型黄胴、文花枝等。还多关注最新出现的青少年励志典型,比如 2009年吉林题和宁夏题不约而同地选用 14岁先进少年马鹏飞的事迹。以上素材,既能较多地出现在中考题中,更适合用作论据。我们不妨抽时间观看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精品电视节目,看看报纸,听听广播,积累起较多的鲜活素材,以备不时之需。

二、立意:敢于表达新见解

新闻热点具有公共性,为众人所知,也就容易带来思维趋同的问题。一般而言,新闻热点素材的意义具有多个指向,可以多角度确定立意。所以面对新闻题、特别是其中的材料作文题型,我们一定要转换角度、创新思维,努力确立新颖的主题。比如西宁题给出的“总统的十三个电话”一则新闻,可以提炼出“要对他人负责”“要为他人着想”“爱体现在细节之中”“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前”等主题。这些都算切题,但是算不上新颖。有位同学从“总统”的身份出发,联系总统注意做好小事的行为,以“大总统和小事情”为题,确立了“做大事者,必先做好小事”的主题,勉励立志做大事的少年朋友要从小事做起,在思辨中体现深度,也彰显了作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选材:善于拓展新事例

要沿着新闻题命题者的导向,坚持以新闻热点素材为首选——即能用新闻热点素材的,要优先选用新闻热点素材。具体而言,在选择新闻热点素材上,一是可以进行同类联想,就是努力找出同时代里,跟导语中人物品性类似的人物。以达州题为例,跟黄英一样,由不懈追求而获得成功的当代名人中,我们还可以找出王宝强——他出身于河北农村,从做群众演员开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长为大明星;袁隆平——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杂交水稻育种试验,研制成功多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造福数亿人,人称“杂交水稻之父”等等。这类人物及其事迹都可以用作论据。二是进行反向搜集,就是在同时代里,找到跟导语中人物品性相反的人物。还是以达州题为例,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放弃事业追求、人生追求的新闻人物来,用来进行对比,强化表达效果。三是进行背景挖掘。就是找出导语中人物的其他事迹——这些,就很有可能是你独有的新素材了。比如,面对西宁题,如果你将乌里韦上任之后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全力推动经济增长、治安好转、打击毒品犯罪等,以他所从事的国家大计作为背景材料,表现他对国民负责、对他人负责的精神是一贯的,文章也就增添了表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厚重感了。

四、用材:勇于融入新想象

新闻热点不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我们只知其中的主要经过、阶段性结果,但是其中的细节需要我们调动想象,合理补充。比如,对于乌里韦安排布置助手打电话和自己亲自打电话时的细节和心理,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让人物形象“活”起来。此外,还可以借助想象,让新闻人物与“我”交往、交谈(如访谈式、辩论式),再现“丰满”的热点人物和时事,让文章呈现生动鲜活的色彩。

猜你喜欢

达州导语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导语
吉尼斯世界纪录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