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应考对策

2011-02-19林清峰黑龙江省甘南二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文采高考作文审题

■林清峰(黑龙江省甘南二中)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应考对策

■林清峰(黑龙江省甘南二中)

高考语文,作文是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但在高考第一线,不少指导教师面对作文备考却深感困惑。考生的写作现状,总觉得达不到理想中的要求,问题多多。比如,题材稍微复杂了一些,审题门槛略高了一点,就把握不准题旨;若题旨把握了,又内容单薄,材料陈旧;有了较好的材料,论证展开又很平浅,缺乏纵深开掘,分析议论尚欠火候;文章整体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又显不出“亮色”,缺乏个性。一句话,就是达不到理想的等级。

于是有些指导教师,或干脆放弃,听之任之,以为作文就是凭运气;或让学生背下几篇现成的文章,以期在考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考题进行改头换面,穿衣戴帽,侥幸弄个八九不离十;或盲目加大写作量,一周数文,不但收效甚微,也挤占了其他科目的备考。这些做法显然都不可取。

诚然,写作训练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需要潜心的探索和感悟。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那么,高三这一年的写作指导就难有所为了吗?显然不是。有没有所为,关键要看指导者如何做。如果思路正、策略对,其指导备考终会大有所为。

在这里,“发展等级”的应考对策则显得至关重要。所谓“发展等级”,制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评卷中拉开考生作文分数的差距;二是鼓励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个性。按照《考试大纲》的提法,共有 4个一级指标,就是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还有 15个二级指标,即 “深刻”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中的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中的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意蕴;“有创新”中的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

2010年高考作文关于“发展等级”的评分执行新规定,即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二级指标15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作为评分依据,有一点突出即可得满分的 20分。

当今高考作文的命题编制,注意开放与限制的结合,给考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作文的题材内容立足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身成长。

分析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阅卷实践可知,考生要想达到“发展等级”中的 “深刻”,就必须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上下工夫;要想达到“发展等级”中的“丰富”,就必须尽力发挥联想的功力,捕捉到生活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材料;要想达到“发展等级”中的 “有文采”“有创新”,就必须借助材料的铺垫,将材料中的逻辑关系以巧妙的构思和精彩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常看到有些提供“材料”的高考作文,由于在审题时缺少提炼能力,在内容上跳不出所供材料的范围,因而难以进入“发展等级”。这就启示我们:材料的作用是用于说明题旨的,提炼出材料的关键词,就等于确认了审题的关注点,圈定了思考范围,这是文章切题的根本保障。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审题的分析概括能力,由所供材料过渡到题旨,是命题者为审题搭建的一个思维的平台。通过分析概括,才可以把握材料中的关系内核是如何形成的,分析出所包含的意义。这样,作文方能够展开,才能具有一定的表达深度,将立意的水平提升到“发展等级”中来。

再如,前几年曾被广泛采用的“话题”作文,其本质就是减少约束、鼓励创新,让每一位考生都能把自己的写作才能、思想情感、独特个性,尤其是文章文采表现出来。阅卷时鼓励创新思维、求异思维,激赏创新作文。比如,“有创新”中的“精巧的构思”,就是进入“发展等级”的常用途径。诸如,在文章结构“构思”中运用“画龙点睛式”,即于篇末点出所叙人或事的意义或哲理。“龙”要写像,“睛”要点准。或“双线组合式”,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安排好交汇点是关键,成为统一有机的整体。或“以退为进式”,即先反向蓄势,把情节(情感、气势)推向高潮,再逆向回跌,使文章跌宕起伏。妥恰转换是要旨,高潮处逆转,抑扬有术。或“误会巧合式”,即通过事件的巧合造成喜剧效果,利用误解或错觉,形成波澜。或“列举点击式”,即选材新颖 ,叙述精炼,点评恰到好处,材料充实是关键。此外,还有“单刀直入式”“以小见大式”“以虚写实式”“由果溯因式”“对比反衬式”“蒙太奇组合式”“一字立骨式”“正题反做式”“超现实对话式”“调侃幽默式”等。

当然,平时“发展等级”的训练不能企望以花样翻新取胜,不能只在形式上玩花样。比如,有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在篇首来一段题记,弄得不伦不类;有的全文支离破碎地分为好多个小节,并给每个小节拟上一个小标题,好像竹签串着糖葫芦似的,生拉硬扯;有的写成诗开头,文中间,诗结尾的拼凑诗文搭配式等。公平地讲,这些形式并不是绝对不能用,但决不要弄巧成拙。如有的文章明明不适合运用戏剧形式表述的内容,硬要用此形式,结果非驴非马,让人哭笑不得。此外,还有无主题类、多主题类,无体裁类、多体裁类,另起炉灶类、非白话类、英汉混杂类、无题目类的异类作文等,对此一定要坚决摒弃。

再就是“发展等级”训练中的“有文采”,被简单形式化为语言的形式美。于是,华而不实的词句,滥用修辞、不加选择的引用等便充斥在作文里。出现了这样一些怪现象:一大段华丽的排比却言之无物;有诸多引用却不知所云;有多项类比却生拉硬扯;还有强作代言人、扩大情感等。事实上,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根本不在于文章运用了多少名言名句,多少修辞格。关键是要写出真情实感,文风平实、内容厚实、读来实在,这样的作文才可进入“发展等级”,得到理想的分数。如果只堆砌华丽的辞藻,通篇使用唯美的修辞,但文中缺少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缺少实际内容,只是花拳绣腿,自然难得高分。要做到“有文采”中的“文句有意蕴”,文章就应该做到语句高度凝练、内涵丰富、含蓄隽永。在文中能起到升华主旨、阐释情景、创设意境,以及引发回味等作用。此外,还可重点使用以明示条理的“首括句”,以显示本意的“陪衬句 ”,以揭示特征的“评议句”等,从而凭借其内涵使文章进入“发展等级”,其例证随处可见。一言以蔽之,训练时,还是要靠增强文章的内涵而取胜。因为,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从历届高考优秀作文看,思考的独到,内容的厚重是“发展等级”比较突出的特征。我们可以在文章中看到对文化、文学充满灵气与锋芒的见解;看到对生活嬉笑怒骂的解剖;看到从小事中寻觅出的诗意与对生活的关爱;看到洒向一切不可知领域的目光;看到无数细腻的、有着丰富想象力和相当成熟思想能力的灵魂;看到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欢快与烦恼;看到青春期萌动的朦胧与挥之不去的细腻情感;看到自身存在的关注与迷惑等。这些开阔的视野,灵动的思绪,丰富的知识,从容酣畅的叙述语言和进退得当的分寸感,情真意切的人生体验,结实而又微妙的诸种生活滋味、爱和同情心,以及准确干净而又充满想象力的表达等,都是能使作文进入“发展等级”的强力保障。否则,作文没有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在训练中一味热衷模式化,只求外在的形式和一些套作仿作来取得分数;其结果必然造成思想的肤浅,情感的虚假,语言的乏味,甚或连最基本的写作素养也未能形成。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首先应回归文学的源和泉,即关注生活本身,阅读名家名作。以此积累生活、情感、语言、思想,提高写作素养,夯实写作基础,从而“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逐步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高中语文新课标》)

当前,还应注意克服这样一种倾向,就是阅读优秀高考作文已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选择。实践证明,长期读这些文章并不能真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其生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精度,语言的美度都不能与经典名著相提并论。“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若只能“得其中”,那么写作水平就很难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高考时,要想在“发展等级”的20分上显现优势,就必须在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有厚实的积累。而这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经典名著,这是任何优秀高考作文都难以提供的。因为经典名著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又是语言艺术的典范,代表着一个时代人文的最高成就。考生要想在训练中开阔视野,对问题能站在社会性、民族性的高度去思考;要想写出纵横天下、大气磅礴、具有书卷气的文章,就应当直接了解民族与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直接进入语文与精神的“制高点”。从长远看:一个人如果能在他学习的启蒙阶段就接触人类文化的精华,直接与思想和语言大师对话,积淀底蕴,必定能终生受益,善莫大焉。而应对高考,更是绰绰有余。

猜你喜欢

文采高考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三招”学会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