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射击安全的四种心理因素解读

2011-02-18

政法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射击训练受训者射击

曾 洪

(广东警官学院 战术部,广东 广州 510232)

安全是射击训练正常进行的前提,是必须关注的重点。在实际射击训练中,管理者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场所、设备等客观可见危险点,而忽视人的心理管控和调适。而人又是保证射击安全的重中之重,因为人是训练中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如果管理者没有留意到相关人员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研究射击训练中相关人员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其不良心理发生的机制,及时做好事故防控工作。

一、教练员因“熟”而生的麻痹心理

教练员是组织射击训练活动的核心,若教练员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射击训练就难有安全基础。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由于组织训练多、程序熟悉、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容易形成惯性行为而淡漠枪械使用中的安全意识,因而产生一种麻痹心理。麻痹心理往往使人的警惕性下降,心理紧张度降低,应付危机能力变弱。反映到教练对射击训练的组织上来,就会导致安全教育走过场,落实安全制度不严格,检修安全设备设施不细致,许多原本应由教练员想到、做到、防到的安全准备工作都可能被忽略,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重大隐患。可以说,射击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会出现问题的环节,但教练员的麻痹心理却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导火索,是射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训练组织者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在严格按射击教程组织训练、全面细致地落实安全制度的基础上,既要时刻消除自我麻痹心态,保持自身的高度安全意识,更要始终对射击安全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观察受训人员和训练辅助人员在射击训练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心理表现,在把安全教育与检查工作做在先的基础上,发现不安全隐患时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教育或暂停其参与训练活动,这样才能严防训练全程中因麻痹大意导致射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受训人员因“累”而生的疲劳心理

所谓疲劳心理,是指人因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或因学习工作过量、对某事项关注过度,引起肌体生化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的现象。心理疲劳常常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在射击训练活动中,受训者是容易出现疲劳心理的主要人群。一是由于训练用具特殊,枪枝弹药本身具有严重危险性,致使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被时刻提醒绷紧安全防线,长时间的紧张心理容易导致身心交疲劳;二是由于训练环境特殊,封闭的射击场所会使人压抑、紧张,而开放的射击场所则会让受训者担心发生意外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压抑、紧张还是担心,都会使受训者因紧张而产生心理疲劳;三是由于射击动作要领虽然相对简单,但受制于实弹数量的不足,受训者在练习过程中大量时间进行的往往都是单调重复的空枪练习,这极易使其因训练活动的单调而消解掉对训练本身的热情,从而产生无紧张性的疲累感;四是由于实弹射击训练中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容易对受训者造成过紧张性刺激而产生心理疲累感。心理疲累者轻则会对射击训练的安全管理采取放松态度,重则会因心理疲劳而产生抑郁情绪等不良状态,两者都会为自生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因此,射击训练的组织管理者要多关注受训人员的心理状态,适时跟踪检查他们的训练活动,并采取注意力转移法、运动调节法、放松训练法等多种方法对受训人员的心理进行有效调适,如调适无效时则要考虑暂停其训练活动。同时,作为训练组织者,要对射击训练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不能对自己和受训者要求过高过急,而加强训练强度;作为受训者本人,一旦感觉到自己存在心理疲劳时,则要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按压劳宫穴等方式,自觉主动地缓解或解除心理疲累感,以维持适当的精力集中度,确保训练安全。

三、辅助人员因“杂”而生的厌烦心理

人的理想工作条件和现实环境不可能没有距离,当人对自身的现实工作条件与环境心有不满时,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或多或少会产生厌烦情绪。加上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压力,压力大了也会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现代心理学上把这种厌烦叫做“精神疲倦”,而引起厌烦感产生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在的原因主要在于单调、重复、乏味的事务。在射击训练中,辅助人员承担的取发枪弹、现场监督枪弹使用,以及训练后验枪、擦枪和入库等单调乏味的保障工作,极易引起辅助人员产生厌烦感。特别是在遇到天气不好、急于赶饭点或下班车的时候,厌烦感更会油然而生,导致在辅助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按标准流程进行工作,易使训练活动留下不安全隐患。辅助人员产生厌烦感的原因更多还是内在的,主要是有的人没有认识到这些基本的工作对预防枪械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应付了事,导致各种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而引发安全事故。为此,训练管理者一定要了解辅助人员产生厌烦感的原因,做到掌握在心,采取开展课余文体活动、多与教练员交流方式,使其在融洽的教学、训练人际关系中自觉强化对训练工作的认同度,以丰富的精神生活,化解和消除厌烦心理。

四、教学双方因“急”而生的浮躁心理

在射击训练教学中,射击成绩是一项硬指标。射击训练要产生立杆见影效果的要求,往往会使教练员和受训者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倾向,如果对这种求成心理调控不及时,就会形成浮躁心理。浮躁意为轻率、急躁,其外在表现形式是为了达到目标、取得成绩,往往忽视事物发展基本规律,采取超常手段或寻找捷径去追求“效果”,一旦“效果”与“预期”之间出现差距时,往往就会使行为人表现出焦躁不安、盲动冒险、脾气暴躁等情绪状态。在射击训练中我们常常都会看到教练员

因受训人员动作要领掌握不好、射击成绩不理想,而破口骂人、乱发脾气的现象,这其实就是浮躁心理的表现。而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教练员的浮躁心理,很快会被受训人员和教辅人员所接受到,由此也会产生浮躁心理。双方浮躁心理发生碰撞或是融合放大后,其后果就会在组织射击训练的过程中,教学双方都出现欲速而不能达、因不达而更急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射击训练中的正常组织程序被打乱,该注重的安全问题被忽视,要抓的安全细节被忘却,因而增大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因此,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对搞好射击训练中的安全工作影响十分巨大。要克服浮躁心理,需把握三点:一是作为教练员要注重平时修养。要经常阅读一些修身之书,使自己的心态平和起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急事、烦事时,要多暗示自己“不要急!”,开动脑筋分析原因、找对策,养成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在射击场上才不会急躁。二是要依据技能形成的规律抓训练。作为教练员,要始终遵循技能形成先快后慢、具有高原现象等基本规律,认真研究射击教学训练中各个阶段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要达到的阶段目标,围绕阶段性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射击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教练员掌握了射击教学技能形成规律,教学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浮躁心理才难以产生。三是要注重调控射击训练现场的心理氛围。在射击训练现场,如果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有急躁苗头时,作为教练员要首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有意识地控制训练节奏,采取放一放、短暂休息、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使现场的紧张氛围得到调控,然后再组织射击教学;同时,作为教练员还要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越是急躁,越要想到安全,以杜绝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1]邹继京.警用射击教程[Z].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射击训练受训者射击
武汉市青少年基础射击训练可交互模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画与理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学校射击训练中应用的探讨
为什么射击最高的成绩是10.9环,而不是11环
机枪射击十八式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
实战化近距离快速射击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