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户消费行为的低碳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2011-02-12李明贤

中国林业经济 2011年4期
关键词:能源消费农民

言 艾,李明贤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长沙 410128)

1 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

随着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日益突显,全球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各国均致力于寻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点。低碳经济以其低能耗、低排放的显著特点受到广泛的青睐,成为首选的发展模式。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消费和农民消费中的行为也涉及碳排放,因此,必须引导农户的低碳消费行为,发展低碳经济。《斯特恩报告》指出,以全球每年GDP的1%进行低碳经济投资,就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经济损失。同时,低碳经济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理念的契合性和目标的一致性,因此,低碳经济必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选模式。在我国,学术界很重视对低碳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贺汉魂(2010)认为,农民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力量尚未发挥出来[1]。王环等(2010)指出,农村的能源结构和利用不合理,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处于工业化农业或石油农业阶段,农业生产所消费的能源量非常高[2]。陈晓春等(2010)进一步指出,农村存在农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效率低下、能源利用方式落后等问题[3]。针对这些障碍,赵和楠等(2010)认为,建设低碳农村要以低碳技术为支撑,以低碳农村发展政策为支持,以农民的广泛参与为保证。在此基础上,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要为低碳农村建设提供相应的激励或约束机制,鼓励或规范相应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而扶持我国低碳型新农村建设[4]。在这条低碳转型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的力度,更要强化农民的低碳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热情,从政府和农民两方面来保障低碳经济顺利开展,结合发挥两者的主体力量[5]。低碳型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同时,必须把工业减排和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节约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以低碳工业反哺低碳农业,把生产和生活有机融合,改善农村环境,植树造林,寻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6]。可见,低碳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绩与农户的生产消费行为息息相关。

基于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对于低碳经济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所做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侧重于政府和社会层面,而以消费为突破点来研究低碳经济转型的文献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农户的消费行为为视角,关注广大农村地区的低碳转型,以探讨低碳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 制约低碳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消费行为分析

低碳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基本原则上,以消费行为为突破点,立足于减少碳排放甚至于零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当前我国农村进行低碳实践的过程并不是非常理想,从消费的角度看,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消费存在不利于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据统计,农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低碳农业可抵消80%农业温室气体,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t的二氧化碳[7]。农业生产过程不仅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也产生很多其他的不利于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①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过度消费造成土壤板结,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同时,由于化肥用量的上升,导致大量秸秆或被焚烧或被丢弃于田间,这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排放出大量的氧化亚氮、甲烷等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据统计,这两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辐射增温明显大于二氧化碳 (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0—30倍,氧化亚氮是二氧化碳的220—290倍),因此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对控制全球气温,发展低碳经济有很大的作用[8]。②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2007年以来家电下乡政策的普及,农机具的使用在农村得到了较大的推广和应用,农机具的大量使用直接加剧了农村能源使用的紧张,同时,其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

2.2 农民寻求低成本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低碳型新农村建设

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众多,其中收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其增加的绝对水平不高,且持续增长乏力,对刺激消费所起的作用不大,使得具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同时,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商品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其中为促进低碳经济转型而生产开发的绿色节能产品、低碳产品价格上涨更多,就无氟冰箱来说,其技术成本的上升导致售价相应的提高。对于购买冰箱的农民来说,其售价超过了收入负荷,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普通的冰箱,从而忽略掉保护环境的因素。在农民有限的收入水平下,大部分农民只能满足其日常的标准消费,即使有节能环保的意识,也没有响应的经济承受能力,从而限制其低碳消费。

2.3 农民传统消费观念守旧

一直以来,农村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农户的消费行为,一般而言,农民安于现状,思想较为守旧,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在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农民偏向于节俭的消费,对于添置新产品的积极性不高,眼光局限于当前的利益,甚少考虑长远的节能环保效益。另外,虽然农民对日常开销较为传统和保守,但却热衷于花大力气操办各种红白喜事,生日宴、结婚宴、乔迁宴、升学宴、丧礼等,且各种花样层出不穷,擂鼓震天,大量鞭炮、礼花等被燃放,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再加上讲排场、讲好客,浪费现象也很严重。

2.4 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对于农村,其能源消费结构主要由电力、煤炭、石油、液化气、沼气、柴薪和秸秆等构成,根据我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农村的主要炊事用能源中,使用柴草的常住农户数占60.24%,使用煤炭的占26.06%,使用煤气和天然气的占11.94%,可见我国农村的生活用能主要依靠传统的、热效率极低的直燃生物质方式,因此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巨大[9]。

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煤炭、石油、液化气等能源比重不断上升,由于对柴草、秸秆等需求下降。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柴薪、秸秆等依旧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而采用柴薪、秸秆等作为直燃型燃料,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空气,造成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下降,而且,由于农村地区的灶炉构造简陋,设计上存在缺陷,直燃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下,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农村采用直燃方式所利用的能量只占其全部能量的10%~20%。

2.5 农村消费环境差且消费积极性不高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但是,面向农村市场的商品适销对路性仍然较差,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承受能力,出现供与需的脱节现象,导致产品功能过剩、价格过高等,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和利用。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供水、供电、通讯、电力等落后于城市,即使农民有经济能力追求成本较高的低碳消费,但是,基础设施的不配套导致农民无法正常使用产品,导致购买浪费,这些都与低碳型新农村建设提倡的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相悖离。此外,农村消费市场售后服务体系存在缺陷,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很多产品没用多久就要被淘汰,变成垃圾,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3 建设低碳型新农村的对策

3.1 采用低碳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碳排放

①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等高碳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增加粪肥、绿肥等有机肥料的施用,将部分碳封存在土壤中;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高效耕作方式,利用豆类植物的固氮作用来促进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发展科技,促进低碳生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②鼓励社会资金进入低碳农业领域,对采用低碳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进行相应的资金支持和补贴,提高农民采用低碳技术的积极性。

3.2 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消费

对于农民,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促进农民增收首先要做的是,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制度和法律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此基础上,农民既可以通过自己耕种来实现土地的价值增值,也可以将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租赁出去以赚取租金等。其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工业和服务业反哺农业。目前,我国农民非农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业收入,逐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点。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政府应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对创业农民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扶持,以拓宽增收的渠道。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逐步富裕了,农民才有能力追求较高成本的低碳消费,而政府则需要为农民创造相应的消费环境,使农民的收入用在点子上,发挥其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3.3 转变农户消费理念,提倡低碳生活

由于低碳经济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农民对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了解很少,消费理念仍旧相对传统。因此,政府应多组织和开展有关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的宣传活动和讲座,使低碳理念进入千家万户,为低碳生活的推广和落实打下思想基础,使低碳意识成为农村发展的主流意识,改造农民的传统消费观念。例如,针对农村推崇的传统“入土为安”安葬法,政府应鼓励农民采用诸如植树葬、骨灰墙等“低碳殡葬”,以节约土地和能源,降低成本。政府可以拟建低碳社区,做好典型,以点带面地推广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应从一言一行的小事做起,做到出门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等,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合理利用各种生活品,寻求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农村可以开展各种关于如何创建低碳生活的创意研讨会,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农民低碳创新,营造全民环保的低碳氛围,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进而升华成一种乡村独有的风气和文化。

3.4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已逐步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加速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都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同时,妥善处理能源消费所带来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创造整洁的村容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农村沼气的推广和发展,首先,政府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向广大农民朋友“推销”沼气这种低碳环保的能源,使农民认识到沼气的好处,并逐步了解技术和掌握技术。其次,加强领导,完善相应的政策,为农民开发利用沼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最后,妥善处理沼气废弃物,如沼渣下田作肥料,沼液浸种等,创造整洁的村容环境。

3.5 改善消费环境,科学引导消费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消费环境的恶劣和恶化,而落后的消费环境进一步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同时,加强对农村消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对于生产商而言,需要充分考虑农民朋友的消费需求和经济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发展低碳产品认证,向产品授予低碳标志,使低碳产品和普通产品区别开来,以引导消费。同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逐步降低生产成本,消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对于政府,需要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智能电网的建成,实现电力的低碳供应,以保证农民的消费顺利进行,同时,合理规范农村的消费市场,保障农民的消费权益等。对于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应该发挥其能动作用,主动参与到监督和管理中来,协助市场和政府规范消费市场,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让监管真正民主。

[1]贺汉魂.农村发展主体的低碳经济意识教育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39-43.

[2]王环,仪坤秀.低碳型新农村建设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59-363.

[3]陈晓春,唐姨军,胡婷.中国低碳农村建设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0(2):107-112.

[4]赵和楠,王亚丽,李乐.财税政策扶持低碳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财政,2010(15):64-65.

[5]唐兰,鲁长亮.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策略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3):60-61.

[6]郑志勇,王林,王德芳.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438-441.

[7]雷雯.低碳经济:农村发展的新视角[J].乡镇论坛,2010(2):22-23.

[8]张文学,孙刚.我国农业及畜牧业发展CDM项目的潜力分析[J].江西能源,2008(1):21-23.

[9]程序.生物质能与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3):375-378.

猜你喜欢

能源消费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40年消费流变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新消费ABC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