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临床报告总结

2011-02-11菅书明

中外医疗 2011年22期
关键词:淀粉酶胰腺胰腺炎

菅书明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临床报告总结

菅书明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炎症,约80%与胆管疾病或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治疗治疗急性胰腺炎(AP)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初治51例,复发5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最大80岁,最小11岁,平均46岁。轻症急性胰腺炎49例,病程4~10d。重症急性胰腺炎7例,病程6~25d。临床表现持续性腹痛50例,血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22例,腹部B超提示胰腺有形态改变26例,血糖升高18例,肝功能异常13例,血脂异常8例。病因及并发症:饮酒11例,暴饮暴食12例,胆源性AP 29例,无明显诱因4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1)急性胰腺炎(AP):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排除其他疾病,可有或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2)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

1.3 治疗方法

(1)常规禁食及胃肠减压,减少食物和胃酸进入十二指肠,以免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分泌促胰酶素,促胰酶素可刺激胰腺分泌胰酶;同时可减轻恶心、呕吐、腹胀。(2)应用胰酶抑制剂抑制胰液分泌。轻症AP应用善宁0.1mg,1f3次,皮下注射3~5d;予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3~5d。重症AP予善宁0.3~0.5mg持续静脉滴注,维持10~12d。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1d1~2次,静脉滴注7~10d。(3)治疗过程中动态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了解胰腺病变情况。辨证采用皮硝腹部外敷,大柴胡汤、调胃承气汤加味(玄参、甘草、生军、芒硝)等以大黄为主药的通腑方药,结合理气化瘀、清化湿热等方法,以通腑为目的,多途径(口服、胃管注入、灌肠)给药,以肠道排气、日通便1~3次、腹胀消退为度。(4)经评价确定为重症者经内科24h正规保守治疗,4例好转,2例无效。无效者行早期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胰腺包膜松解,坏死组织清除、腹腔冲洗引流。

2 结果

56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完全缓解,重症组病人中经手术后体温、WBC、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膜炎体征消退,胰腺外器官组织损害得到有效缓解,未出现并发症。合并胆管结石病人治愈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本组无死亡病人,平均住院45d,随访半年无复发。

3 讨论

(1)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分为轻型(或水肿型)和重症(或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其中轻型胰腺炎约占80%左右,APACHE-II<8分,预后良好,一般不需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约占10%~20%,对于重症病例,主张在重症监护和强化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如病人的病情经内科治疗无效,坏死胰腺组织继发感染,胰腺炎并发脓肿、假囊肿、弥漫性腹膜炎、肠麻痹坏死时或胆源性胰腺炎处于急性状态,需外科手术解除梗阻时,才考虑外科手术。

(2)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已被接受并迅速推广。目前中医药已成为急性胰腺炎临床重要的辅助疗法之一,除少数急性胰腺炎病人需外科手术,绝大部分病例基本上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为主。中医药通过多环节参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临床研究可在预防肠道菌群移位,防治重要脏器的真菌感染等方面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可望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巨额治疗费用。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特点,结合祖国医学有关温病学说理论,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中医临床辨证的规范化的界定应该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3)从西医的病理生理来看,无论是胆源性、饮食、精神因素,还是HL相关性AP等,SAP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一般均经历了早期的血管活性物质中毒期和后期的感染并发症期,壶腹部梗阻,胰液流出不畅,加之胆汁、十二指肠液逆流是胰酶激活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的最重要的原因。发病后期,肠管因毒素作用后麻痹、扩张通透性增加,肠道大量致病菌进入腹腔,加之胰腺局部坏死,从而引起胰腺周围继发性感染,而感染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后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胆、胰、胃是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单位”,他们都有“泄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以通为用”的特点,“郁滞”是他们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可以说急性胰腺炎是源于肝胆,发于脾胃,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肝木乘土,则脾失运化,生湿化热,壅塞中焦,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小肠不能泌别清浊,大肠不能转化糟粕,故腹痛、腹胀、排便困难。

总之,不论是治疗水肿型还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视为取得疗效的关键性措施。

[1]王兴鹏.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J].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41.

[3]王自法,潘承恩,刘绍诰.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研究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7,14(2):144.

[4]梁珂.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分期论治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8):28.

R2

A

1674-0742(2011)08(a)-0075-01

2011-07-01

猜你喜欢

淀粉酶胰腺胰腺炎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Bacillus subtilis ZJF-1A5产中温α-淀粉酶发酵工艺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