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输血的几点体会

2011-02-10林建成沈雨青卢春敬龚君顺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期
关键词:受血者血型交叉

林建成 沈雨青 卢春敬 朱 敏 符 虹 龚君顺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厦门 361003)

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不安全的输血却存在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据文献报道[1],输血失误3%在于供血中心,10%在于医师处方和护士采样,36%在于医院血库,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而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操作程序错误的25%[2]。输血配合是选择用于受者的血液,使输血的成分能在受者体内有效存活,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者体内必须无凝集、溶血和不良反应。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因素很多,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报道如下。

1 试剂质量控制

采用的试剂必须有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所用到的血型试剂的来源、特异性、亲和性、效价、稳定性有没有符合相关认定机构规定的质量标准。定期做好血型试剂效价测定,保证试剂合格有效,每日作质控并记录结果,试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存放;自配红细胞要放置4℃冰箱保存,并对试剂红细胞悬液定期制备和更换,才能确保反定型结果可靠。ABO血型定型试剂必须要达到国际输血协会及国内标准质量控制的要求,试剂来源应该是细胞培养液上清型单抗,基本要求必需具有能够识别A1、A2、B,还要能够识别A3和B3,理想的最好还要能够识别AX和BX,血凝效价至少应在1∶128,亲和力<15s,冷凝集素效价<1∶4。应用符合要求高质量的血型试剂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

2 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

正确的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准确快速进行交叉配血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血液标本必须置于有正确标记的带塞子的试管里,应标明患者姓名、住院号、采集日期及采集者;做血型鉴定的抗凝管抗凝剂应选择EDTA·K2;应避免纤维蛋白、抗凝剂成分对血清学试验的干扰;溶血或混入静脉输注液体而致标本稀释的血液标本不得使用;采用输血前3d以内采集的血液标本;样本中含血小板、肝素、冷凝集素、高浓度KCL和VitC、血清中的纤维蛋白等对配血试验均有影响。实验表明:在血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肝素、高浓度KCL和维生素C后对凝聚胺法配血结果存在影响。肝素对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干扰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肝素带有高价的阴离子,能中和Polybrene高价阳离子,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增高,zeta电位增高,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不能缩短,不能发生非特异性凝集,导致试验无效。同样我们做实验也得出血小板数量对交叉配血结果影响,自然沉降的血小板数越高,交叉配血试验镜下观察絮状物越多,凝块越大。此外操作中还应注意做到:从血袋上附着的血样小辫获得献血员血液标本,在标本收集管上粘贴血袋上有关血液制品号的条形码标签,避免混淆供血者血样。

3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

在交叉配血前事先做好不规则抗体筛选可减少不规则抗体进入受血者的危害。我们在近期的配血中就遇到一例由受血者抗-E引起的聚凝胺配血法主管出现凝集反应。目前,我国输血安全必做的试验是ABO血型、Rh(D)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还未普及。抗体筛查是检查患者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由该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时有发生,因此抗体筛查涉及到输血安全。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时要做抗体筛选试验。在交叉配血之前进行抗体的早期确认及鉴定临床上有意义的抗体,可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特别是盐水配血法不能发现其他血型系统引起配血不合的反应,经常引起临床轻、中度输血反应。因此在输血前开展血液免疫学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4 正确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方法

血型不合的输血对患者危害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触发由免疫介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可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竭。目前国际输血协会确定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9个系统、221个抗原[3],在各类血型系统中,以A、B抗原的抗原性最强,D抗原次之。血型定型错误常见原因有:未能对亚型进行正确的鉴定,各种原因引起血型抗原性减弱,试剂因素引起的“漏检”以及技术和管理错误等。英国药典中特别强调检测ABO血型要同时检测红细胞抗原和血清或血浆中抗体两方面,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也规定了输血科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正反定型同时检测,才能正确地判定ABO血型,如果正反定型不一致,则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常见的原因可能是违反操作规程、受检者红细胞等问题所导致。可在正定型试验中增加抗-A1、抗-A+B及抗-H,反定型试验中增加A2、O及自身红细胞,从检测结果得到其他有用的信息,来推断正确的定型结果。为了保证安全输血,做好交叉配血必须保证受血者血清中没有即刻或迟发性地凝集或溶解所输入的红细胞抗体。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只能检出IgM类抗体所致配血不相容,对于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等产生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应采用抗人球法和微柱凝胶法。配血方法建议采用敏感性较高的抗人球介质卡式法,紧急配血可以采用凝聚胺法。

5 献血员招募与供血的血液质量检查

迄今为止,输血传播的相关病毒有:HAV、HBV、HCV、HGV、HIV、SEN病毒、TT病毒、TSE)、CMV、EB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HTLV-Ⅱ、梅毒等。实现安全而充足地供应血制品,由血液中心招募筛选和保持低风险人群。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并建议各成员国积极发展国家输血服务体系,该体系要建立在献血者有序的自愿献血基础之上,献血者的登记资料是传染源在总人口中流行的重要流行病学数据,可以用来鉴别低风险献血人群。为了促进献血,需要实施更有效的宣传和举措,以便从低风险人群中招募新的献血者。此外给献血者以人文关怀,在血液中心人员和献血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保留安全献血者的重要因素。

6 在输血过程中存在医务人员操作等方面的过失

6.1 少数患者及临床医师认识上存在误区

临床用血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不少患者甚至少数临床医师都认为血制品可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吻合伤口的愈合,这一错误的理念[4]。为了改进输血实践,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以及减少浪费和降低费用,我国卫生部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学术组织都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指南[5]。学习并吃透《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南,对控制输血适应证,降低输血风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2 操作规程执行不力

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的人为错误输血,主要来自负责配血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查对不严格、患者的血标本搞错,违反了输血工作规章制度。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规程和进行规范的培训,专人管理输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输血失误发生,比如采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高科技的仪器还能帮助弥补书写与执行操作中的一些漏洞,强制输血相关人员按标准化步骤操作,输血体系自动化和计算机管理能有效防止技术人员的失误。定期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以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提高安全输血管理效率都是非常必要的。

6.3 输血前预防用药

临床常见于输血前应用地塞米松,药理上能抑制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对已经发生的输血反应具有治疗作用,然而在输血前使用却可能会导致输血反应早期发热表现时间推迟,失去在第一时间停止输血和实施抢救的时机;其对病原微生物并无抑制作用,也不能抑制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药物加入血液后,不仅可能因改变血液pH、离子浓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而且也可能导致药物本身失效;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输注,容易造成血液污染。给受血者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

6.4 输血不及时或时效性不正确

临床偶有存在拿过去的血制品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输注,室温下放置太久存在隐患。决定输血时要严格掌握输血时机、输血时限和输血数量,在正确的时间给患者输入正确的血制品。血库工作人员不坚守岗位,擅离职守,遇到有急需输血患者无法输血,延误和丧失对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时机,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6.5 未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引起患者恐慌

患者对输血存在恐惧紧张心理、焦虑对抗心理和依赖心理,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如加强宣教、创造适宜的输血环境、因人施护等,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心理需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对输血的恐惧心理。

7 总 结

保证医疗用血安全需要所有参与输血工作的中心血站、输血科、临床医务人员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紧密合作,严格遵守输血原则: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血的不输;能输成份血的不输全血;能输自体血的不输异体血;杜绝人情血、安慰血。正确做好输血操作流程,控制好输血指征,掌握好输血适应证,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要重视做好输血前的检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血液工作者是实行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者,做好采血至受血的所有环节。医务工作人员在输血过程中的每一项举措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必须要严格遵守输血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输血。

[1]Murphy MF,Kay JDS,徐健等.患者的识别: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4,27(6):551- 553.

[2]李丽英,李琦.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误差与输血安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3): 244-245.

[3]李勇,马学严.实用血液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122-125.

[4]林嘉,吴艳红,何屹等.推行科学用血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 (2):43-45.

[5]范存斌.成分输血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00,12(28) :23-24.

猜你喜欢

受血者血型交叉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连数
连一连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