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巨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1-02-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期
关键词:弹簧圈本例痉挛

苏 岚 冉 玲

(安徽淮南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安徽 淮南 232007)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 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所致[1]。 其破裂出血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首发症状,患者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首次发病半年内再次出血率为30%~50%,再次出血病死率为25%~35%[2],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急重症。由于动脉瘤破裂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如能在发生在SAH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即可得出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将大大提高疗效[3]。淮南朝阳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2月对1例巨大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因“头晕4个月余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无头痛、呕吐,同时伴双眼视物模糊,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淮南朝阳医院进一步治疗。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力下降至0.2,视野正常。肢体肌力正常,全身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查:头颅CT提示鞍上稍高密度占位,大小约17mm×21mm。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行右腹动脉Soldinger穿刺成功后经双侧股动脉分别置入6F股动脉鞘。选择5f椎动脉管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椎动脉摄正侧位及旋转照影见: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直径约2.3cm×1.8cm,左侧后交通小动脉瘤,直径约3mm×1.6mm,选择合适角度,在路图指引下,先将交换导丝置于右大脑前动脉,置颈动脉支架一枚于瘤颈口,在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置于瘤腔内,填入各型号弹簧圈14枚,最后释放支架,见贴于血管壁良好。

2 结 果

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完全栓塞,无瘤颈及瘤体残留。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本例患者恢复良好,10d后治愈出院。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手术前护理

3.1.1 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等,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刺激,避免剧烈咳嗽;减轻疼痛及不适。严密观察病情,常规记录24h出入量,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有无头痛加剧、恶心、呕吐,有无眼睑下垂、复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本例患者采用尼莫同微量泵静脉持续灌注,控制剂量为5~7mL/h,用于控制脑血管痉挛,同时将血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出血。

3.1.2 做好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训练床上大小便;询问药物过敏史;常规做碘过敏试验;皮肤准备:会阴部、双侧腹股沟备皮;嘱患者术前6h禁食水;在穿刺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导尿,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肌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1.3 做好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向患者介绍和解释该手术的方法、过程及优点,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疑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术中最佳配合。

3.2 手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的动态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及有无癫痫发作,并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评定。尤其应严密监测血压,以防颅内压明显增高诱发动脉瘤破裂。

3.2.2 股动脉穿刺点护理

术后保留股动脉鞘,为防止股动脉鞘弯曲、移位或折断,用黏附贴固定,穿刺侧肢体伸直位制动。拔管前做好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抢救药品、以防因拔鞘管时按压不当或紧张性疼痛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心率减慢、出汗、恶心、呕吐等症[3]。拔鞘管后采用绷带卷“8”字形加压包扎穿刺部位24h,并卧床休息及避免屈髋。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h 每30min 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下肢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等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出血,穿刺部位保持敷料干燥。本例患者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穿剌部位血肿。

3.2.3 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术后由于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各种引起周身血压急剧升高的因素均可导致动脉瘤破裂。术后除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排便、卧床休息外,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项强直以及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脑疝早期征象,以便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本例患者术后述头痛,遵医嘱给予镇静止吐治疗,3d后症状改善[4]。

3.2.4 脑血管痉挛的观察

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机械刺激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5]。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甚至瘫痪等,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本例患者术后采用尼莫同微量泵静脉持续灌注,控制剂量为5~10mL/h,以解除血管痉挛,连续7~10d,并给予足量的止痛药物、适量使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本例患者神志清楚,无语言、肢体运动障碍情况。

4 体 会

巨大未破裂动脉瘤通常需要接受治疗以防止其出血,应尽快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及早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通过严密观察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能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能够预防或减轻微弹簧圈对局部脑组织所造成的脑血管痉挛、血栓栓塞、瘤体破裂、栓塞后综合征等,从而提高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王耀辉,徐德宝,丁玉兰.实用专科护士从书,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1.

[2]王耀,金奕.GDC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4(19):38.

[3]贺能树,吴恩惠.中华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

[4]肖淑珍.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护理要点[J].实用医技杂志,2007,4(14):1330-1331.

[5]刘洪杰,邸玉琴,刘英雪等.介入治疗与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7.

猜你喜欢

弹簧圈本例痉挛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1”的加减乘除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