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内扁桃体窝径路茎突综合征62例报道

2011-02-10刘春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期
关键词:径路舌骨喉科

刘春军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 101149)

茎突综合征是一种因茎突形态、长度、方位的变异、茎突附着的韧带骨化或茎突周围炎症等原因刺激邻近的神经(舌咽神经、面神经感觉支、三叉神经、迷走神经等)、血管和其他组织而导致的以腭咽部疼痛、咽异物感、剧烈咳嗽、有时出现耳鸣、耳痛、头颈痛、涎液增多等症状的总称[1]。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耳鼻咽喉科于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口内扁桃体窝径路行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62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其中男13例,女49例;年龄26~52岁,平均38岁,病程5个月~6年,46例双侧茎突过长,施行双侧茎突截短术,16例为一侧茎突过长,施行单侧手术,截除茎突长度为1~2.5cm。咽痛21例,咽异物感35例,剧烈咳嗽、耳鸣、颈头痛6例。茎突正侧X线片测得茎突长度为3.5~5cm。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口内扁桃体窝径路,局部麻醉,患者取半坐位,先切除扁桃体,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残体后,用手指触摸扁桃体窝内的茎突尖部确定茎突位置。于该处纵行钝性分离咽缩肌,分开所覆筋膜和肌肉等软组织,暴露茎突末端,切开茎突骨膜,用弯止血钳夹持并向根部推压,尽可能多的暴露茎突,用止血钳夹住茎突根部,以咬骨钳尽量将已暴露的部分截断取出,截除茎突长度为1~2.5cm。止血后用丝线缝合伤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5d后拆除缝线。

2 结 果

治愈:术后除伤口疼痛外,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术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仅有轻微咽干不适,或自觉症状虽存在,但明显减轻;无效:术后自觉症状无改善或较术前加重。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耳鼻咽喉科所治62例患者中,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56例(90.3%),有效病例多数于术后短期内原有症状消失或减轻,6例症状无改善(9.7%)。有效病例术后随访半年~3年,症状未复发。

3 讨 论

茎突为颞骨的一部分,位于颞骨岩部底面和乳突部相接处,有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等附着[2]。茎突下端介于颈外、内动脉之间,毗邻舌咽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过长的茎突刺激不同的临近组织可产生不同的症状。茎突正常长度为2.5~3cm,其过长可因本身发育异常或茎突舌骨韧带钙化所致。但茎突的长度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不少人扁桃体窝可触及茎突,X线证实茎突过长而无明显症状,相反,有些人茎突长度在正常范围而形态和角度异常也可引起刺激症状。本病症状多变,诊断主要依据症状、扁桃体窝触诊及X线正侧位片或CT扫描确诊[3]。一般认为扁桃体窝可触及者即为过长。症状多出现于未切除扁桃体患者,多缓起,多于感冒后发生,临床不易引起重视,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咽异感症”、“舌咽神经痛”。故凡有咽侧较固定异物感及一侧性不明原因刺痛、牵拉痛等症状,均应将扁桃体窝指诊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本病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目前以茎突截短术为主。分口内径路(扁桃体窝径路)口外进路,各有提倡者。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耳鼻咽喉科62例病例全部采用口内扁桃体窝径路。据初步经验,扁桃体窝可触及茎突者均可经扁桃体窝手术。手术较容易,较安全,有慢性扁桃体炎需做扁桃体切除者一举完成,且外表不留瘢痕。近年有提倡改良口内径路即经舌腭弓-软腭径路截短茎突,保留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创面小,但笔者认为该法术野小,操作不便,可能致截短茎突长度不够。颈外径路由于损伤大,术后遗留皮肤瘢痕不易被患者所接受,临床上较少采用,但对于茎突较短或偏外从扁桃体窝难以摸到者采用较为适宜,此法术野清晰。总之,口内扁桃体窝径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设备简单,各级医院均具备条件,值得推广。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郑麟番,张震康,余光岩.实用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01-707.

[3]赵连成.茎突综合症的X线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23(6):376.

猜你喜欢

径路舌骨喉科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及舌骨选择性保留的探讨*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十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2018’学术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第七届第二次编委扩大会通知
更正: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