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1例

2011-02-10李达阎艾慧姜学钧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多形性低度封三

李达 阎艾慧 姜学钧

·病例报告·

鼻咽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1例

李达 阎艾慧 姜学钧

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右侧间断性鼻出血1年于2009年1月1日就诊于我科。无明显诱因,伴右侧鼻塞,无疼痛,曾在外院诊断为鼻息肉。体格检查:右侧鼻腔可见淡红色新生物。纤维鼻咽镜检查显示:鼻咽顶后壁及鼻中隔后端可见不光滑新生物,向双侧鼻腔后端突入,堵塞部分后鼻孔,与右侧咽鼓管圆枕相贴。鼻窦CT扫描检查显示:右侧下鼻甲后方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大小为5.7 cm×2.1 cm,边缘清晰,CT值为51 HU。病灶向后突入后鼻孔,鼻腔扩大(封三页图①)。在门诊于纤维鼻咽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见癌细胞呈不规则腺腔样或巢状分布,核大深染,大小形态较不一致,核分象像可见,诊断为(鼻咽)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 low grade adenocarcinoma, PLGA) (封三页图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角蛋白(H)部分(+),细胞角蛋白(L)(-),P63部分(+),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弱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少数(+)。2009年1月1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鼻咽肿物切除术。术中可见:新生物位于右侧鼻咽顶后壁,形状不规则,大小约4.0 cm×3.0 cm×1.5 cm。鼻中隔后端犁骨与蝶骨交界处黏膜也有累及,突入双侧鼻腔后端,堵塞部分后鼻孔(封三页图③)。在鼻内镜引导下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累及黏膜,包括右侧鼻咽顶后壁黏膜,前至右侧中鼻甲后端0.5 cm处,保留右侧咽鼓管圆枕,圆枕后黏膜全部切除,鼻中隔后端1/3(包括部分犁骨)也一并切除,下至软腭游离缘平面。术后病理诊断符合PLGA。第2天取出鼻腔填塞物,观察1 d未见异常后出院。3~6个月后复查1次,目前随访了21个月,未见复发。

讨论PLGA 也称为小叶性或终末导管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小涎腺,腭部为好发部位,但鼻咽部罕见[1]。本病例术中发现其位于鼻咽顶后壁。PLGA的主要症状是间断性鼻出血,伴右侧鼻塞,无疼痛,符合鼻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但PLGA在临床诊断上缺乏特异性,确诊还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肉眼可见:肿瘤无包膜,分叶,界限清楚,实性,质硬,切面均质状,灰褐色,平均直径2.2 cm,多为广基息肉样,常有完整黏膜被覆。组织病理学特点:细胞形态较单一,但组织结构具有多样性,其中包括腺状、管状、筛状、丝带样条索形成单列、乳头状、实性型和小梁状。这些结构常不同比例合并存在,肿瘤间质呈玻璃样变或黏液透明样变,偶见管内钙化[2]。核分裂象罕见,而本病例可见。

由于PLGA在临床上罕见,容易误诊。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①单形性腺瘤,通常有完整包膜,组织学形态也较单一,且边缘浸润不明显;②多形性腺瘤,境界清楚,无神经周围浸润,出现上皮和间叶两种分化,细胞不如PLGA单一,黏液软骨样区域明显;③腺样囊性癌,细胞与PLGA尽管有相似的组织学类型,但更多表现为粗粒的细胞质和深染的胞核,核分裂象也多见。两者的治疗和预后差别较大,互相鉴别很重要。

PLGA是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高,局部复发率为9%~17%,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9%~15%,远处转移致死者少见。治疗应选择手术广泛彻底切除;如周围骨组织受累,需切除邻近的骨组织;如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则需颈部清扫术。放疗与化疗目前尚需临床更深层的疗效评估[3]。本例病理确诊后,择期行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腺癌扩大切除术,鼻中隔后端一并切除。术后建议患者放疗。

[1]Arathi N,Bage AM.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of parotid gland: a rare occurrence[J].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9,52(1):103-105.

[3]Uemaetomari I, Tabuchi K, Tobita T,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gainst 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Tohoku J Exp Med, 2007,211(3):297-302.

2010-09-11)

(本文编辑 杨美琴)

试题3.答案:B。脉络膜肿瘤,特别是转移瘤很少有眼前节及玻璃体内炎性反应表现,故容易误诊、漏诊。

试题4.答案:C。延长暗适应时间(3~6 h),b波可恢复正常。

试题5.答案:D。Stickler综合征属于常染色显性遗传,伴有高度近视和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和青光眼也经常发生。

试题6.答案:A。青少年黄色肉芽肿有自限性,一般可自然消退,预后较好。

试题7.答案:D。与先天性梅毒不同,后天获得性梅毒对激素的反应较差,需用青霉素治疗。

试题8.答案:A。系统性内脏幼虫移行病常发生在6个月到4岁的婴幼儿,平均年龄2岁。值得指出的是系统性弓蛔虫病很少与眼弓蛔虫病相关,因此,弓蛔虫可能在人体引起两种相对独立的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沈阳 110001

阎艾慧(Email:yah567@sina.com)

猜你喜欢

多形性低度封三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封三
封三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封三
封三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