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250例的疗效分析

2011-02-09陈天会杨盈坡谢天宏

重庆医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鼻涕鼻甲鼻中隔

陈天会,杨盈坡,安 伟,谢天宏,杨 琴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贵州遵义 563003)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10%~25%[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探索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是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技术。现将本院鼻内镜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50例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接受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250例,其中男129例,女121例;年龄 6~72岁,平均 30.6岁;病程1~30年,平均5.42年。排除鼻部其他疾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口服减充血剂、抗组胺药或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半年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鼻内镜下用1%丁卡因5 m L加舒泰5m L加肾上腺素1m L棉片或丁卡因胶浆10 m L加肾上腺素1 m L棉片行双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5 m in/次。表面麻醉生效后将聚焦超声功率设置为3档,连续扫描时间为30 s,在Storz鼻内镜及SONY监视器下对患者双侧下鼻甲、中鼻甲前中部、鼻丘及鼻中隔前上部进行扫描。首先进行一侧下鼻甲治疗:将聚焦超声头置于下鼻甲后端,使治疗头的发射窗口对准并紧贴鼻黏膜,同时匀速由后向前拖动治疗柄直线扫描至下鼻甲前端,即完成一条线的扫描,扫描速度为2~4mm/s,在下鼻甲的上缘、内侧和下缘处约扫描6条线,同一部位扫描2遍;然后行中鼻甲前端及中部、鼻丘及鼻中隔前上部扫描,将治疗头的发射窗垂直紧贴于筛前神经分布区域的鼻中隔黏膜,对鼻中隔进行由上向下、由后向前的“Z”字形扫描,一侧鼻腔的总治疗时间为250~300 s;一侧治疗完毕,同法治疗另一侧鼻腔。

1.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1%呋麻液滴鼻消肿,口服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术后 1周,1、3、6、12个月定期随访清理鼻腔、观察局部情况,对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变进行评分并记录。若术后3~6个月症状改善不佳的患者可重新加强治疗1次,但功率调低为 2档,单侧鼻腔扫描时间减少50~100 s。

1.4 疗效评价 按照兰州会议“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3]的记分法评定疗效,疗效评定=(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疗效评定:<25%为无效,≥25%~65%为有效,≥65%为显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s表示,不同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1~3 d大部分患者鼻腔持续性阻塞,流淡黄色鼻涕,约半数患者鼻涕分泌物中带血丝,鼻腔干燥,极少数患者出现鼻腔隐痛、上列牙齿麻木感,鼻腔黏膜反应性肿胀明显,鼻腔黏膜光滑完整,无发白及渗血,大部分患者鼻腔有少量或中量清水样分泌物。大多数患者的上述症状于术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鼻腔通畅;术后2周左右鼻塞、喷嚏、鼻涕及鼻痒改善明显,血涕消失,复查见鼻腔黏膜基本恢复正常,红润光滑,无结痂及伪膜;1~4周鼻腔隐痛及上列牙齿麻木感消失;以后观察随访鼻腔情况基本稳定在第2周水平。本组患者术后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鼻涕倒流等并发症。术后不同时期疗效及评分见表1。

表1 250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疗效比较

3 讨 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是阵发性喷嚏、鼻痒、鼻塞及多清涕,可诱发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及支气管哮喘[4]等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介导的递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5]。多种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可通过直接或神经反射刺激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和喷嚏发作。因此,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靶点是黏膜下层过度反应的血管、神经、腺体以及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6]。而鼻黏膜表层黏液纤毛系统在维护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损伤、破坏将导致局部免疫功能降低、鼻腔干燥和鼻涕倒流等并发症[7]。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物理方法有微波、激光、等离子及射频等,通过高温或低温直接破坏鼻黏膜,切除部分副交感神经纤维,降低副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腺体分泌,达到抑制喷嚏反射、减少鼻涕、改善鼻腔通气的目的。但这些治疗如果破坏面积小,上皮极易修复,达不到治疗目的,若破坏面积过大易造成术后鼻腔粘连、萎缩等并发症。

聚焦超声对组织产生的生物效应,如瞬态高温效应、空化效应及机械效应已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8-9]。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由功率源、治疗头及循环水装置3部分组成,焦距5 mm,频率5~15 MH z,治疗头1~4档可调,每次治疗 0~300 s,连续可调。该聚焦超声具有组织穿透性和能量积聚性的特点,能穿过软组织聚集到靶点,使局部升温至65℃以上,导致靶区组织蛋白变性、细胞不可逆死亡,而靶点外的组织以及超声波通过的组织可不受损伤[10],并可通过调控其能量的大小及作用方式调节治疗区组织损伤的程度[11-12]。使聚焦超声的高能量定向聚集在含有大量免疫细胞、腺体、神经和丰富血管网的鼻黏膜下层形成点状凝固性坏死,从而减少细胞因子、炎症递质释放,腺体分泌减少,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黏膜下血管闭锁或血栓形成,使渗出减少,同时又保存了鼻黏膜表面组织的完整性,不会影响到鼻黏膜上皮中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和黏液纤毛的转运功能,使鼻腔不干燥、鼻涕不倒流;1次治疗后效果不理想者,可重复治疗。

本组250例患者通过聚焦超声治疗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 90.4%(226/250)、86.0%(215/250)、72.8%(182/250),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疗效接近。作者认为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与微波、等离子及射频等治疗技术相比,其最大的优点为:(1)无切口,不出血,无需鼻腔填塞,减少鼻腔填塞的痛苦;(2)高效,安全,低并发症,保护了鼻腔黏膜结构和生理功能,无鼻腔粘连和鼻涕倒流等并发症;(3)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4)可不住院治疗。聚焦超声作为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技术,值得尝试,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 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68.

[2] 殷明德.变应性鼻炎:全球性健康问题[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5):195.

[3] 顾之燕,董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4] 殷明德.变态反应和变应性鼻炎-哮喘新概念-纪念A llergie一词诞生 100周年[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5):193-196.

[5] 陈竹林,何慧芬,熊春芳.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2):110-111.

[6] Wang DY,Raza MT,Gordon BR.Control o f nasa l obstruction in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J].Curr Opin A llergy Clin Immuno l,2004,4(3):165-170.

[7] 袁伟,黄闯,张学渊.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8):828-830.

[8] Clarke RL,ter Haar GR.Temperature rise recorded during lesion formation by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J].U ltrasound M ed Bio l,1997,23(2):299-306.

[9] Fry FJ,Kosso ff G,Eggleton RC,et al.Th resho ld ultrasonic dosages for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mamma lian brain[J].JAcoust Soc Am,1970,48(6):Suppl 2:S1413.

[10]王丽洪,张全保,龚晓波,等.超声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动物实验研究——聚焦超声对兔肝和唇-齿龈组织的损伤效应[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1):804-806.

[11]朱瑾,李东,吴显文,等.聚焦超声对黄羊鼻黏膜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13(4):241-244.

[12]Faust RA,Taw fic S,Davis AT,et al.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gainst protein kinase CK 2-alpha inhibit grow th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in vitro[J].Head Neck,2000,22(4):341-346.

猜你喜欢

鼻涕鼻甲鼻中隔
流不尽的鼻涕
鼻涕瀑布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采集鲸鱼大“鼻涕”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大象会吃到自己的鼻涕吗?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