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2009年我国端粒酶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2011-02-07郝志鹏李停斌马丽杰

医学综述 2011年12期
关键词:端粒酶端粒模板

郝志鹏,李停斌,马丽杰

(1.内蒙古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呼和浩特010059;2.扎兰屯市中蒙医院骨科,内蒙古扎兰屯162650)

端粒酶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反转录酶,是由RNA模板与具有催化和调控功能的各种蛋白亚基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1]。本研究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2000~2009年间近10年端粒酶研究文献的类型、学科分布和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探讨我国端粒酶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统计数据来源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标准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在医药卫生科技领域内,统计2000~2009年间有关端粒酶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1.2 方法 以上述数据库2000~2009年的数据为主要情报源,利用计算机网络,以“端粒酶”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删除重复数,共检到2000~2009年的文献4534篇。选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以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作为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2-4],对所检论文从总量的变化趋势、作者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文献的年代分布 近年来的文献表明,端粒酶对细胞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起重要作用。从2000~2009年,共检索到端粒酶研究文献4534篇,年平均文献量为454篇。2000~2009年间有关端粒酶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见表1。从表1可看出,2000~2009年间端粒酶文献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397篇下降到2009年的 261篇。2002~2004年,关于端粒酶的文献数量最多。

表1 端粒酶文献数量及年代分布图

2.2 文献的学科类别分布 由表2看出,对端粒酶肿瘤学研究文献所占比例较大,为75.63%。其次在妇产科学与基础医学、心血管疾病、泌尿科学、外科学方面的研究文献比例也较大,分别占总文献的8.36%、8.07%、5.44%、5.30%、4.37%。

2.3 文献的来源分布 端粒酶研究文献载体的分布较广。载文19篇以上的期刊仅15种,且均为医药类期刊,所载文献占文献总量的9.2%,可视为最核心的端粒酶研究期刊(表3)。

表2 端粒酶文献数量及学科类别分布表

表3 端粒酶文献数量及文献来源分布表

表4 端粒酶文献数量及文献作者分布表

2.4 文献的作者分布 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有2782人,平均每人发文1.6篇,将发文8篇以上的作者(第一作者)视为核心作者,端粒酶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有52人(表4),共发表文献749篇。

2.5 文献的作者单位分布 通过对有单位署名的4000篇端粒酶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按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类别进行统计(发文量17篇以上)。由表5可知,医学院校的文献量最多,为1137篇,占总文献量的25.1%。

表5 端粒酶文献数量及作者单位分布

3 讨论

近年来在对哺乳动物细胞和酵母细胞的研究中发现,端粒酶的合成是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受到调控的高度动态的过程,端粒酶RNA搬运在端粒酶的合成和维持端粒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5,6]。人的端粒酶RNA模板区包括11个核苷酸(5'-CUAACCCUAAC)与人类端粒反复串联的基本序列单元-(TTAGGG)n-互补,从而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以自身的RNA为模板给端粒富含G碱基单链添加重复序列,延伸端粒寡核苷酸片段,催化端粒DNA合成,以补偿因“末端复制问题”而致的端粒片段丢失,阻碍端粒缩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端粒酶对细胞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起重要作用[7-10]。

我国从事端粒酶研究工作的群体较大,从2000~2009年,共检索到端粒酶研究文献4534篇,年平均文献量为454篇。从表1可看出,2000~2009年间端粒酶文献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397篇下降到2009年的261篇。其中在妇产科学、基础医学、心血管疾病、泌尿科学、外科学方面研究文献较多。同时通过从2002年至2004年的文献报道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端粒酶的文献数量最多,是研究的高峰时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端粒酶与肿瘤形成关系的研究,该领域发展相当迅速,近几年已经成为文献量最多的一个领域。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以及抗肿瘤治疗的一个靶点,它的许多功能还未被发现,在正常和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和侵袭是怎样调节的,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11,12]。目前我国端粒酶研究仍然着重于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有研究者设想采用端粒酶抑制剂治疗肿瘤[13],还有学者研究发现端粒蛋白结构很相似,功能也很接近。总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端粒结合蛋白结构与端粒序列结合的特性功能将会逐渐阐明。个人认为应根据端粒酶的特殊结构,在其他应用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使其在人类健康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Gallardo F,Chartrand P.Telomerase biogenesis:the long road before getting to the end[J].RNA Biol,2008,5(4):212-215.

[2]策群.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陈晓田.科学研究评价的性质、作用、方法及程序[J].科研管理,2002,23(2):55-58.

[4]蒋玉艳,何敏,杨莉,等.抗癌药物的新靶点——端粒及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62-464.

[5]Beatty GL,Vonderheide RH.Telomerase as a universal tumor antigen for cancer vaccines[J].Expert Rev Vaccines,2008,7(7):881.

[6]Bianchi A,Shore D.How telomerase reaches its end:mechanism of telomerase regulation by the telomeric complex[J].Mol Cell,2008,31(2):153.

[7]Nagai N,Shita T,Murakam J,et al.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cervical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J].Oncol Rep,1999,6(2):325-328.

[8]Toogun OA,Dezwaan DC,Freeman BC.The hsp90 molecular chaperone modulates multiple telomerase activities[J].Mol Cell Biol,2008,28(1):457-459.

[9]Sarin KY,Cheung P,Gilison D,et al.Conditional telomerase induction causes proliferation of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J].Nature,2005,436(7053):1048-1052.

[10]Flores I,Benetti R,Blasco MA.Telomerase regulation and stem—cell behaviors[J].Curr Opin Cell Biol,2006,18(3):254-260.

[11]曹选平,刘学军,周弘,等.大鼠颌下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8(4):33-35.

[12]Shav JW,Wright WE.Senescence and immortalization:role of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J].Carcinogenesis,2005,26(5):867-874.

[13]Hahn WC,Stewsrt SA.Inhibition of telomerase limits the growth of human cancer cells[J].Nat Med,1999,5(9):1164-1170.

猜你喜欢

端粒酶端粒模板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特高大模板支撑方案的优选研究
香樟不同树龄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测定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基于杂交链式反应辅助多重信号放大的端粒酶灵敏检测
“端粒酶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及在人造器官方面的应用”猜想
能忍的人寿命长
40—65岁是健身黄金期
吃的咸 老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