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抑郁症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2011-02-01夏丽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2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积极情绪本院

夏丽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264300)

早期抑郁症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夏丽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264300)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我们采用了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的79例早期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②排除器质性疾病及有躯体疾病。将患者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干扰组39例,对照组40例。干预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38.5± 9.65)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7~61岁,平均(37.5±9.23)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并定期到本院门诊复诊,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由本院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每周1次,每次50 min,治疗8次。2个月后改为每月2次,每次50 min,治疗14次。共治疗9个月。

心理干预:主要通过元认知疗法结合宣泄放松训练积极暗示治疗,第一阶段主要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症状,不自主的想法及情绪反应,治疗者与患者共同分析不自主的想法的非客观性、非理性,指导患者放弃自己非理性的认知,接受科学、客观、理性的认知。第二阶段采用Wells设计的元认知问卷,对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行评定,结合放松训练技术,对患者元认知活动采取适当的矫正性或补救性措施,包括纠正错误、排除障碍、调整思路等,使患者了解到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循环过程。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松弛疗法、引导想象、沉思、深呼吸、音乐、瑜伽等,使患者达到精神和情绪的无紧张状态,让其身体、心理和精神重新恢复平衡和协调,帮助患者以更健康的方式对待生活,减轻患者的紧张或焦虑。第三阶段主要是强化患者的积极认知经验,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其建立理性的认知结构。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由2名经过一致性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与入组前以及心理干预9个月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分析。

两组干预前后SDS、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

表1显示,干预9个月末,干预组SDS、HAMD评分比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SDS评分较干预前有升高(P<0.01),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复发率比较:干预组复发9例(23.1%),对照组复发17例(4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讨论

抑郁早期表现为睡眠障碍,尤其是早醒。身体不适但医生又检查不出具体原因。患者常常感觉头部闷痛,肠胃不适、胸闷憋气、肢体乏力等,情绪波动大,出现情绪失控。此观察提示心理干预对早期抑郁症患者的复发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这可能与元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有利于患者识别消极信念,提高对担忧的监测和控制能力,为患者提供了适宜的问题解决策略,指导其摆脱担忧控制,改变对担忧的不良认知和行为反应,打破了对担忧的评价、行为和情绪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关。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在患者注意抑郁的过程中,鼓励其勇敢地面对此时的情景,在出现强烈的抑郁反应时以放松训练后加积极情绪暗示治疗,从而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或消失。认知疗法旨在帮助患者识别自动性思维和认知性错误,检验并挑战错误信念,及时发现患者的一些不合理信念,采取相应的方法去改换这些思维和对疾病性质歪曲的认知,重新建立自我评价,从而有效地减轻了抑郁患者的不良认知,减低了复发率。

2010-09-18)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积极情绪本院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