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里有“中国人不知道的中国”——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2011-01-31叶莺

全国新书目 2011年6期
关键词:何伟上海译文出版社老大爷

■叶莺

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彼得•海

斯勒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何伟这个中国名字就熟悉得多。早在2007年,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就以何伟为名在《读库》上连发《遍走长城》和《中国的速成城市》两文,以讲故事的方法对长城和中国城市发展进行深度的调查性报道,吸引了相当中国读者的注意。作为一个外国媒体驻华记者,何伟显然与他的同行们有着巨大的差异,《东方早报》记者石剑峰谈到这种差异时说:“何伟向西方读者展现的中国,不是给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扬评论,而是冷静地讲述着转型中的中国故事,以及各式各样的普通中国人,与宏大的政经话题反而一直是若即若离。”这种评价非常恰当。

在中国十年间,何伟写作了三本书——《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也被称为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终曲《寻路中国》最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何伟唯一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作品。这部作品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分别是作者驾车延长城向西行走的故事、在怀柔农村三岔生活的观察和对浙江“金丽温”经济圈城市之一丽水市商业崛起的描摩。像以往作品一样,何伟的目光仍然落在普通中国人身上,通过长时间的采访,甚至和他们一起生活,去了解这些人在大环境中的生活际遇和思想变化。

比如在三岔,何伟和当地农民魏子淇一家相处得亲密无间,当魏子淇的独生子魏嘉得了严重的病进医院时,何伟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在魏嘉面临生命危险时,何伟是他们家能够参与决策的主心骨。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这样的感情,恐怕是很多中国记者都不能够做到,也不愿意费心费力去做的。但正是这种关系,让何伟的观察细微而厚重,笔下的故事永远无法被揣测模仿。除此之外,若隐若现的幽默感也是一大特色。在自驾寻游长城那一章讲到,有一个老大爷搭了何伟的车,上来就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何伟说北京。那个大爷接着就问:“你认识韩河流?”何伟一下就懵了:“韩河流是谁?”那个大爷叹了口气:“我们村的,他在北京打工。看来你不认识他呀。”那个老大爷哪知道北京有多大,还以为就像他们村一样,所有的人都应该相互认识才对呢。这种问题我们好像也遇到过,就从来没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本质上是一个农村与城市二元关系的问题,往深了有很大可以讨论的空间和价值。何伟到底是一个外国人,在敏感度这方面占优势,一下子就把我们司空见惯但其实没那么普通的东西抓住了。这种例子在《寻路中国》里有很多,看完后中国读者也许会觉得“噢,中国人原来是这样子的,我怎么原来没有注意到。”所以《南方人物周刊》曾经有一个很高的评价:“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单从这方面讲,这本书也非常值得一读。

另外,关于何伟个人也有一些可以说的。他已经在2007回到了美国,专心写作并生育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在未来计划中,他和妻子张彤禾(《华尔街日报》华裔记者)将到埃及居住五六年,然后再回来中国。这样可以保持一个陌生化的视角,用新鲜的眼光再来看新鲜的中国,那将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景象。

猜你喜欢

何伟上海译文出版社老大爷
一个人的好天气
关于农村自建房现状及房屋安全的思考研究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测试听力
奖励
买草莓
From the plots to analyzesymbolic meanings of rope in Rope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拉我一把
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