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防治糖调节受损的疗效观察

2011-01-26谢远玲王秀红王培席罗潜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糖耐量耳穴空腹

谢远玲 王秀红 王培席 罗潜

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防治糖调节受损的疗效观察

谢远玲 王秀红 王培席 罗潜

目的 观察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对糖调节受损的疗效,为糖调节受损的健康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社区106例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为期48周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治疗,随机分成三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组(A组),耳穴贴压组(B组),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组(C组),比较三组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48周干预治疗后,A组:FBS降低24.7%,2hPG降低21.2%,HbAIc降低14.6%(P<0.01);B组:FBS降低13.8%,2hPG降低13.4%,HbAIc降低8.6%(P<0.05);C组:FBS降低6.2%,2hPG降低4.6%,HbAIc降低1.8%(P>0.05)。结论 长期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糖代谢状况,为糖调节受损防治探索一条效优、价廉的新途径,值得在社区中广泛推广。

行为生活方式;耳穴贴压;糖调节受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而糖耐量受损(IGT)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每5~10年约有25%的糖调节受损(IGR)转变为糖尿病,因此,积极干预治疗糖调节受损(IGR),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106例糖调节受损人群开展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治疗,为糖调节受损的社区健康管理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的常住居民,选择2010年4月前(1年内)体检时发现106例糖调节受损且有糖尿病高危因素、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58.1±6.2)岁,男51例,女55例。随机分为3组,耳穴贴压组3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1.5±5.3)岁;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8±6.4)岁,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2±6.2)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危险因素、血糖异常参数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5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空腹血糖受损(IFG)为空腹静脉血糖≥6.1mmol/L~<7.0mmol/L;糖耐量受损(IGT)为口服糖耐量试验(0GTT)中2h血浆血糖(2hPG)≥7.8mmol/L~<11.1mmol/L。凡符合IFG或IGT或IFG+IGT的受试者均纳入本研究对象。有空腹血糖≥5.6mmol/L的个体均应接受OGTT检测。

1.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已接受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中药等药物治疗的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受损(IGT)者;②排除合并有心、肾、脑、肝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③排除已在接受针灸理疗、耳穴贴压等治疗者;④排除过敏体质者;⑤排除无法合作者(老年痴呆症、精神病患者等)。

1.2 方法

1.2.1 A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组) 针对有糖尿病高危因素(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高血糖、吸烟、酗酒等)人群进行规范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及有中医特色的耳穴贴压治疗。采用耳穴贴压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减少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及戒烟、限盐、降低血压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根据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主穴取胰胆、屏间、阿是穴:脾胃虚弱者配脾、胃;阴虚火旺者配肺、胃;气阴两虚者配脾、肺、肾;阴阳两虚者配脾、肾、三焦。每次选上述穴位中的6~8个,将洗净的王不留行籽贴于0.5cm×0.5cm胶布上,常规消毒耳廓后,将备好的王不留行籽对准所选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嘱患者自行按压,使耳廓充血、胀痛,按压力度适中,避免皮肤损伤引起感染。每日按压4~5次,三餐食后及晚睡前重点按压,每次按压5分钟,每3~4天换贴,两耳交替,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以上治疗在血糖值恢复正常或下降后,仍坚持贴耳穴至观察研究结束。

1.2.2 B组(耳穴贴压组) 采用有中医特色的耳穴贴压治疗,方法同前,但不予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生活、饮食习惯一切照旧。

1.2.3 C组(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组) 进行饮食控制;减少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及戒烟、限盐、降低血压等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1.2.4 观察指标 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口服糖耐量试验(0GTT)在3组干预前后的变化。

1.2.5 检测方法 测定清晨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值,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酶比色法测定。口服糖耐量试验(0GTT)是将75克葡萄糖粉溶于300毫升开水中,要求在5分钟内服完,2小时后静脉抽血2毫升,送生化室测血糖浓度。

1.2.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版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所有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干预前后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A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组) 经48周干预治疗血糖前后对比:FBS降低24.7%,2hPG降低21.2%,HbAIc降低14.6%(P<0.01);A组经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值较干预前有极显著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B组(耳穴贴压组) 经过48周干预治疗血糖前后对比:FBS降低13.8%,2hPG降低13.4%,HbAIc降低8.6%(P<0.05);B组经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值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C组(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组) 经过48周的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血糖前后对比:FBS降低6.2%,2hPG降低4.6%,HbAIc降低1.8%(P>0.05)。C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三组间比较 A组经干预后FPG、2hPG、HbAIc值较B组及C组有极显著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干预后FPG、2hPG、HbAIc值较C组有显著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B组两组相比较,干预后FPG、2hPG、HbAIc值无显著下降,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一般公认IGT、IFG是糖尿病的前期,是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危险阶段,因此对IGT、IFG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成为2型糖尿病一、二级防治的重要环节。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水平及所伴其他代谢异常已使器官组织发生损害,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变,在此阶段采用干预措施(一级预防)可防止高危者发病,亦可防止已进入糖调节受损期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1-3]。

据一些大型的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来预防的前瞻性研究: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已被证明能有效地降低IGT者的糖尿病发生率,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将有助于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4-7]。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实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8-9]。本实验结果显示,C组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组降糖效果前后对比血糖值无显著下降;而B组采用耳穴贴压治疗,降糖效果与C组前后对比血糖值有显著下降。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全身各脏器皆联系于耳。现代医学也证明耳廓有比较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组织分布,当人体某一脏腑或组织器官有异常或病变时,可以通过经络和神经体液等反应到耳廓的相应穴位上。因此,耳穴疗法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根据辨证取穴的原则,A、B两组选取主穴取胰胆、屏间、阿是穴:脾胃虚弱者配脾、胃;阴虚火旺者配肺、胃;气阴两虚者配脾、肺、肾;阴阳两虚者配脾、肾、三焦。本实验结果显示,A组经干预后FPG、2hPG、HbAIc值较B组及C组有极显著下降,B组干预后FPG、2hPG、HbAIc值较C组有显著下降,说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虽有一定效果,但疗效不及耳穴贴压或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联合治疗显著,经研究证明,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联合治疗降糖效果显著,尤其适合糖调节受损患者。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神经,再通过丘脑交感一肾上腺和迷走胰岛素激素途径而促胰岛分泌胰岛素,也可能是通过刺激耳廓迷走神经支,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神经丛而起作用,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调节机制[10-12]。另外,对耳神经的机械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迷走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又干扰了胃肠道的食欲信号,从而抑制食欲,控制饮食,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13-15]。

由于糖调节受损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很难长期坚持服药治疗,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欠佳,故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参与社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健康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耳穴贴压治疗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之一,因其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安全易行,价格低廉,降糖效果显著,容易被社区糖调节受损患者接受。

表1 三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mmol/l,%)

因此,长期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及耳穴贴压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糖代谢状况,为糖调节受损的健康管理及防治探索一条效优、价廉的新途径,值得在社区中广泛推广。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5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

[2] 中华医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空腹血糖受损下限诊断切割点的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47.

[3]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摘译)[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4] 王炜,吴殷夏,唐唯岚.耳穴贴压加中药治疗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94-96.

[5] 曾永红,王育珊,黄晓红,等.中西医结合防治IGT及轻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196-198.

[6] 王先令,陆菊明.糖耐量低减的病理生理[J].天津医药,2002,30(3):186-187.

[7] 毛丹丹.IGT中医药干预思路[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3):158.

[8] 张莹.糖耐量低减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4):533-534.

[9] 陆源源,陈文霞.糖耐量低减者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J].浙江中医杂志,2003(5):220.

[10] 吕启让,吴志标.自拟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空腹血糖受损6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8,40(10):73-74.

[11] MA Ruili,YUAN Qing,WANG Guobin.Study on the Thera Peufie Effect and Mechanisms of Aurieular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Diabetes MeHitus in the Rabbit[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don,2002,4:18-23.

[12] 程豪,汪成,常风鸣,等.王不留行贴压耳穴治疗糖尿病80例临床分析[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9(5):47.

[13] 张肩兵,张诗兴.耳针调节内脏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3):330-331.

[14]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0

[15] 魏群利,刘志诚.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型)67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3):34-3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auricular application pressure on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treatment,so as to provide the clinical evidence for the health management on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Methods 106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GR in a certain community were chosen to take a 48-week-long process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those who

bo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 group A) ,those who only received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group B) ,and those who received only lifestyle intervetion (group C).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hanges in blood glucose level(BGL) of these 3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ss. Results After 48 weeks treatment, group A: FBS reduced by 24.7%, 2hPG reduced by 21.2%, HbAIc reduced by 14.6% (P<0.01); group B :FBS reduced by 13.8%, 2hPG reduced by13.4%, HbAIc reduced by 8.6% (P<0.05);groupC:FBS reduced by6.2%, 2hPG reduced by 4.6%, HbAIc reduced by 1.8% (P>0.05).Conclusion Long-term behavioral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auricular acupressure can reduce blood glucose, improve IGR patients' sugar metabolism, and provide us an eff cient, economical way for IGR control ,thus worth widely promoting in our communities .

Lifestyle intervention;Auricular application pressure;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103

51018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谢远玲 王秀红 罗潜) 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王培席)

谢远玲 E-mail:xinling_3@yahoo.com.cn

猜你喜欢

糖耐量耳穴空腹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空腹喝水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益气养阴和祛瘀化浊法治疗糖耐量异常4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