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2011-01-26吴昊谭光羡蒲荣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注射剂器官中药

吴昊 谭光羡 蒲荣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吴昊 谭光羡 蒲荣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常见原因,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132例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30~60岁之间患者最多;ADR累及器官以皮肤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分别占31.1%、24.2%、18.2%),3种器官损害占73.5%,较其他器官损害明显为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药证不符因素为引起中药注射液ADR的重要原因,其次为配伍失误、应用时间过长,三者占全部原因的77.2%,较其他因素明显为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注意中药的辨证论治、注意输液反应可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

随着中西医结合政策的大力推动,我国医疗界出现中医药治疗复苏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临床用药涉及到中医药的方方面面。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它是我国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制剂新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种类推向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发挥巨大医疗作用的同时,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其安全性问题逐渐引起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医药人员的重视[1]。本文就我院自近年来132例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患者资料做出相关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132例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患者,其中男73例,占55.3%,女59例,占44.7%;其中<30岁者46例,占34.8%,30~60岁之间者71例,占53.8%,>60岁者15例,占11.4%。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应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发生原因进行相关分析,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进行相关分析及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本组132例患者中男73例,占55.3%,女59例,占44.7%,男女性别差异不大(P>0.05);年龄分布中,<30岁者46例,占34.8%,30~60岁之间者71例,占53.8%,>60岁者15例,占11.4%,其中以30~60岁之间患者最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药品种类与累及器官(见表1)

表1 本组132例患者ADR药品种类与累及器官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本组132例患者ADR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分别占31.1%、24.2%、18.2%),3种器官损害占73.5%,较其他器官损害明显为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ADR发生原因分析

本组132例ADR患者通过原因分析,结果药证不符46例,占34.8%;配伍失误31例,占23.5%;剂量过大、时间过长25例,占18.9%;输液速度过快18例,占13.6%;个体因素12例,占9.2%。提示药证不符因素为引起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其次为配伍失误、应用时间过长,三者占全部原因的77.2%,较其他因素明显为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根据最新统计,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数量占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一半以上,且静脉注射的ADR发生率远远高于肌肉注射[2]。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一般情况下,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是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或颗粒过大。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注射剂一样,由于不像内服剂型能经过肌体的防御组织(如肝脏等),可以绕过人体的保护屏障直接注入体内或者血管,微量的杂质残留或颗粒过大,都可能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3]。当前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及药物工作者认识到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2例因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综合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损伤器官及发生原因等,以期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预防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患者ADR表现以皮肤附属器官的过敏性反应为主,最常见的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丘疹、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其次为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损害,3种器官损害占全部的73.5%;这与中药注射剂特有的微粒增加和药物特殊性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多数为小容量规格,《中国药典》对小容量中药注射剂的微粒未进行要求,而在静脉滴注时常大量使用小容量注射液,导致在溶解或稀释时,输液内的微粒积累增多,或由于稀释,产生各种变化引起微粒增多,造成患者局部血管堵塞、供血不足,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过敏反应[4]。另外,中药注射剂的药物多提取自天然生物,而对单一成分的提取与传统中药的混合性摄入不同,浓度过高的单一药物成分很容易受到机体及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机体的变应性反应[5]。

在ADR发生原因的分析中发现,药证不符、使用不当为发生ADR的首要原因,共计发生46例,占全部原因的34.8%;其次为配伍失误(23.5%)、剂量过大、时间过长(18.9%)、输液速度过快(13.6%)、个体因素(9.2%)。现代临床,由于西医理论的普及,导致中医理论较不为人所接受,而依据西医理论进行中医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中医理论中病症有寒热虚实的性质,中药有四气五味,中医治病需要辨证论治,而中药注射液提取自中药材,自然属于中医药的一部分。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疾病的治疗,需要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应用。单纯依靠症状及西医理论进行重要注射剂的使用将增大ADR发生的风险。其次,配伍失误也是本组发生ADR的重要原因,由于中药注射液提取成分较为复杂,容易与其他药物混合而发生变化,如pH改变、澄明度变化、出现沉淀、颜色改变等,这些均可导致药物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出现ADR。此外,剂量过大、时间过长、输液速度过快及个体因素均为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原因。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辩证施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用药前注意患者的过敏史;注意临床用药方法;严格掌握剂量,不进行超剂量使用;注意临床配伍方法;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等。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几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1] 靳秀芳.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J].河北中医,2010,15(8):76-78.

[2] 梅全喜,曾聪彦.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之道[J].药品评价,2010,8(14):147-148.

[3] 李成,吴俊芳.中药注射剂配伍的安全用药措施[J].中国药业,2010,23(16):231-234.

[4] 周书萍,王小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0,7(22):67-70.

[5] 耿亚,马永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13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tcmi obtains the common cause, improve) clinical drug safety. Methods Retrospective since March 2007~2010 application may occur in 132 cases tcmi clinical data of adverse reactions patients,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auses. Results All cases with 30 to 60 years old between most cases; obtains in skin system, involving the organs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nervous system is the most common (31.1%, innovation, which hold 18.2%), three organ damage, with other organs of 73.5% for damages signif cantly (P<0.01), significant; Medicine syndrome caused by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not the important reason, then obtains compatibility blunders, application for a long time, three of the total reason 77.2% than other factors, is apparently tall (P<0.01), has a statistical signif cance. Conclusion Tcmi clinical relatively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in improving clinical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y attention to the level of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usion reac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cmi, improve drug safety.

Tcmi; Adverse reactions; Reas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102

5234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吴昊 谭光羡 蒲荣)

猜你喜欢

注射剂器官中药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类器官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ORGANIZED GIVING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