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脑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2011-01-26王运芹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脑外伤胃肠道胃肠

王运芹

浅析脑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王运芹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营养支持方式的合理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神经外科收治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变化胃肠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出现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伤后14d和21d研究组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护患者胃肠黏膜结构,可减缓患者体重丢失,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脑外伤;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后由于创伤和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会出现严重的代谢障碍,机体对营养的需要量较大。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增加患者抵抗力,减少肠源性的感染,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1]。随着营养支持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发突显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优越性。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探讨脑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的合理性及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诊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4.6±4.2)岁。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68岁;②伤后6h入院,首诊格拉斯格昏迷评分5≤GCS≤9分;③排除既往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史患者;④伤后24h内无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并出血;⑤生存周期>1周,住院时间>3周,观察期间死于脑损伤者不包括在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以及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营养支持方法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使用营养素为瑞素,根据Harris-Benedict[2]公式计算出基础能量消耗(BEE);根据Clifton[3]公式计算出静息能量代谢率(RME)和静息能量消耗(REE)。入院24h内采用鼻胃管鼻饲以肠内营养泵在15~20h内匀速泵入肠内营养乳剂。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总计量的1/2,第2天给予全量,不足的部分以静脉输液补充,直到患者能经口进食;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序贯疗法,能量需求计算方式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相同,入院24h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伤后7d改为鼻饲流质食物,直到患者能经口进食。两组的糖脂比1.5:1,热氮比155:1均相同,其他治疗措施相同。

1.2.2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期间的胃肠功能变化 (包括胃内容物返流、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入院及伤后3周体重变化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出现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

2.2 两组患者体重比较

伤后14d和21d研究组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重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体重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伤后7d 伤后14d 伤后21d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 32 61.5±5.6 58.9±5.4 57.2±5.1*58.3±4.8*对照组 30 61.8±5.8 58.5±6.1 53.6±5.7 52.8±6.3

3 讨论

严重创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在内脏血流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胃肠道黏膜处于低灌注状态,加上由于创伤和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导致胃肠黏膜屏障损害程度严重。研究表明胃营养早期使用可减低与肠黏膜完整性相关的并发症,以减少高代谢,降低颅脑伤病死率[4]。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出现呕吐反流、腹胀、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能与早期肠道营养可以促进胃肠道血供,为维护胃肠黏膜提供了营养物质有关[5-6]。据报道,胃黏膜只要20%的营养量由肠道供给,便可维持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完整性[7]。即使早期营养支持体重在伤后2周内还是有所降低,提示负氮平衡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但2周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在于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脑损伤患者胃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达到保持体重、改善患者代谢的目的。

由此可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护患者胃肠黏膜结构的功能,从而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减缓了患者体重丢失,减少呕吐反流、腹胀、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陈汉民.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合理利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4):394-395.

[2]Mifflin MD,St Jear ST.A new predictive equation for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healthy individuals[J].Am J Clin Nutr,1990,51(2):241-247.

[3]Robbert PR.Nutrition in the head-injuried patient[J].New Hoviz,1995,3(3):506-517.

[4]董发达.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36-137.

[5]冉君花.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损伤患者体重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4-6.

[6]王高强.白全召.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4):120.

[7]潘明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意义[J].西部医学,2008,20(5):939-9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50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王运芹)

猜你喜欢

脑外伤胃肠道胃肠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