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T影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识别与分析探讨

2011-01-26刘惠芝郎会霞王晓红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放射学预测值良性

刘惠芝 郎会霞 王晓红

基于CT影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识别与分析探讨

刘惠芝 郎会霞 王晓红

目的 探讨CT影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识别与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孤立性肺结节(SPNS)患者56例,并对其CT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与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将CT强化值>20HU作为良恶性结节的界值标准,分别计算出恶性与良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经分析计算得知,CT对良性SPN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86.5%、93.4%、91.8%、93.4%;对恶性SPNS临床数据分别为86.3%、82.1%、87.5%、88.4%、84.3%。结论 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CT影像检查,可对判断疾病的良恶性提供可靠依据。

CT影像;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分析

孤立性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胸部疾病,临床检查常见圆形、边界清晰的不透光影。对此类疾病的良恶性较难做出鉴别,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中心应用CT影像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中心进行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2~75岁。所有患者经放射学检查均发现直径≤3cm的孤立性肺结节。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病理得知,56例患者中,恶性结节31例,良性结节15例,炎性结节10例。

1.2 方法 5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取患者仰卧位,同时指导患者呼吸屏气相一致,目的是使患者的结节灶更为清晰。随后由胸廓至肾上腺依次扫描。随后注射造影剂,于6S后可对结节中心层面进行动态扫描,观察其结果。将CT值升高≥20HU称为结节有强化,<20HU称无强化。强化程度分4级:CT值升高20~30HU称结节轻度强化,31~40HU为中度强化,40HU以上为高度强化。最后分别计算出恶性与良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分析计算得知,31例恶性结节27例诊断一致,15例良性结节12例诊断正确,10例炎性结节7例诊断符合。CT对良性SPN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86.5%、93.4%、91.8%、93.4%;对恶性SPNS临床数据分别为86.3%、82.1%87.5%、88.4%、84.3%。见表1。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轻度强化、不强化以及不均匀强化;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多表现为均匀强化或周边强化。见表2。

3 讨论

3.1 肺结节的临床特点

经临床研究分析得知,孤立性肺结节多发于右肺部位。结节的边缘凹凸不平,此特点主要是由于结节组织的生长速度不均衡或肺支架结构受限制;毛刺状可见边缘存在线状阴影,呈放射状,是由于结节组织沿血管淋巴管生长速度较快或刺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棘突状边缘呈角状或指状。深分叶、短毛刺较多反映恶性结节。

表1 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核良、恶性诊断率(%)

表2 良恶性结节强化类型

3.2 CT影像特点

临床对肺内孤立性肺结节的判定主要是根据病变部位的形态学改变和单纯CT增强值变化综合进行诊断。经临床诊断并行外科切除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良性病变。有资料表明,对患者行放射学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SPN较小病症的内部特征,包括病灶的内部密度、有无钙化、有无支气管充气等特征,及时对肺结节病症进行早期诊断,尽早治疗[1]。此方法与穿刺活检、胸腔镜活检、开胸探查等外科手术相比较,后者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另一方面,由于良、恶性SPN在血管化程度和代谢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可通过此特点对孤立性肺结节增强的性质进行判定[2]。

3.3 螺旋CT影像技术方法

对肺结节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常采用对结节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的研究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对整个结节行平扫并选定兴趣层面,然后经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再对选定兴趣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注射对比剂后不同时间点的CT图像,最后观察结节TAC特征和兴趣区的CT值,其中可包括增强前、后CT差值,结节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峰值比和灌注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采用较低流速的注射速率及较大剂量的对比剂时,可使病变的强化倾向体现为对比剂在病变血管外间隙的量和分布上,不能完整地显示出病灶内的血管特征。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尤其是16排、64排螺旋CT,由于多排探测器的同时开放,覆盖面较大,可对整个结节进行扫描;其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呼吸移动而造成的伪影,进一步提高了数据测定的准确性;通过短间隔时间的连续扫描,使数据的采集具有连续性,更加完整地展示了结节的强化特点[3]。

3.4 螺旋CT临床应用

临床也常应用动态增强CT对病灶进行排除,此方法是通过对血管注射对比造影剂后,将病变层面进行连续扫描,从而计算出造影剂在病灶内随时间的变化值,由此反映出病变血管化程度及代谢特性,以达到诊断的目的[4]。强化方式不同,所测得的结节内部血管密集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肺部恶性结节内的血管主要为宿主血管和肿瘤自身生成的血管成分,所以恶性结节CT增强后的形态学表现较复杂,大多数可呈完全增强,少数可由内部存在坏死组织而为外周边缘强化,也有少数表现均匀强化,主要见于转移瘤。良性结节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或不强化。结核瘤以不强化、内壁规则的周围强化或包膜样强化为主。肺腺瘤和炎性假瘤多呈中度均匀强化[5]。

3.5 评价肺结节的良恶性

经此次分析得知,恶性结节的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强化值对鉴别良恶性肺结节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意义,恶性结节强化值高于良性结节,与文献报道一致[6]。对强化峰值的界值进行适当的选择可以对判断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促进作用。有研究显示,采用20HU作为强化值时,其敏感性在90%~92%,特异性在72%~76%,准确性在89%~92%。本研究采用20HU作为良恶性强化的界值,得知良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86.5%、93.4%、91.8%、93.4%;而恶性孤立性肺结核的临床数据分别为86.3%、82.1%、87.5%、88.4%、84.3%。因此,基于CT影像对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避免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7]。肺部CT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肺内的栓子并可反映出闭塞的脉管末梢灌注不足的低密度区域,可定量地显示梗死区域的局限性灌注缺陷[8]。对肺梗死的定性和定量进行评估,同时可指导临床进行准确治疗。

综上所述,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CT影像学检查,可对病灶的实质大小做出判断,恶性结节可促使血管生成、破坏原有肺组织结构,而良性结节表现为压迫,临床应用CT增强、灌注成像等技术,可显著提高鉴别成功率,使最后的数据结果更为准确。同时,应用CT影像技术可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情的早期判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高志,王昌华,刘柏,等.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形态、边缘的观察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4,44(24):16-17.

[2] 储成风,杨明,刘斌,等.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29-32.

[3] 赵永东,肖湘生,刘士远,等.MSCT三维重组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09,8:45-49.

[4] 张金娥,梁长虹,赵振军,等.CT肺灌注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1041.

[5] 曾庆思,谢念危,邓韶铭,等.动态CT扫描对孤证性肺结节的评价[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164-167.

[6] 白荣杰,刘福全,申宝忠,等.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4):383.

[7] 肖勇,李奕钊,郭晓君,等.正电子断层显像联合薄层CT在肺小结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0):1644-1645.

[8] 丁毅,张镭,钱晓军,等.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2):2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24

261200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惠芝郎会霞 王晓红)

猜你喜欢

放射学预测值良性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