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物介入治疗肝癌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2011-01-26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生存率结节肝癌

杨 明

(山东省巨野县中医院放射科,山东巨野 274900)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就为中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治疗机会。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以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同时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起到化疗作用,是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笔者观察了不同药物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8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74例,女46例;年龄39~75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经B超、CT、MIR、AFP检测及肝动脉造影确诊。肿瘤直径<3 cm,30例(单发结节26例,多发结节4例),3~5 c m,46例(单发结节34例,多发结节12例),5~10cm,41例(单发结节33例,多发结节8例),>10cm,3例(均为单发结节)。全部病例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检查无肝外转移,无难以控制腹水,近3个月无抗凝药物服用史。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

1.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先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及肝固有动脉造影,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门脉情况、血供等,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处注入化疗药物,化疗后均用40%碘化油10~30mL缓慢注入肝动脉,选择性栓塞肿瘤血管。如肿瘤较大,注射碘油30mL完毕后,病灶供血动脉血流仍较快者,则以明胶海绵细颗粒阻塞其血管,直至血流减慢。TACE治疗后给予常规保肝、支持和对症治疗。三组注入药物分别是:A组,丝裂霉素(日本协和株式会生产,批号:6ACD)10mg+吡柔比星(深圳万乐制药厂,批号:0205)70mg+5-氟尿嘧啶(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108)750mg;B组,阿霉素40mg+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2001)40mg+5-氟尿嘧啶750mg;C组,5-氟尿嘧啶750mg+顺铂40mg+羟基喜树碱(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208H)140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并发症及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WBC)、肝功能(ALT)、AFP、B超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肿瘤直径,多发肿瘤以每个肿瘤最大直径相加后除肿瘤数目的平均值为统计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WB C及A L T比较(x-±s)

表2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s)

注:与A组、C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与A组、C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

分组 生存6个月(%) 生存12个月(%) 生存18个月(%) A F P(μg/L) 治疗前 治疗后肿瘤直径(c m)A 80.0 57.5 45.0 55.21±5.37 9.8±3.6 5.2±2.4※B 77.5 75.0# 62.5# 49.85±5.43* 10.3±3.5 5.6±1.9※C 72.5 50.0 42.5 53.79±4.97 9.7±4.1 7.2±2.2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WBC及ALT比较

A组患者治疗后恶心、上腹不适症状出现率与B组、C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白细胞均出现减少,B组、C组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患者ALT治疗后均升高,相互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疗效比较

三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较A、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AFP较较A、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肿瘤直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三组肿瘤直径均缩小,A、B组肿瘤直径与C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肝动脉灌注提高肝脏局部血药浓度,同时阻断肿瘤血供,达到姑息性治疗甚至是治愈肝癌[1]。临床在灌注化疗药物有不同选择,我们研究发现不同的化疗药物治疗效果和并发症不同。

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综合征。肿瘤供血的肝动脉分支栓塞后肿瘤缺血坏死是发热和上腹部不适的主要原因。而肝细胞受损变性则引起肝功能变化,表现为ALT的升高。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从而导致白细胞下降。三组患者中,A组患者治疗后恶心、上腹不适症状出现率与B组、C组比较显著降低,但上腹部不适与发热症状三组无显著差异。

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临床上AFP的血浓度及动态曲线与肝癌患者的病情变化、肝癌细胞增殖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2]。治疗后,三组患者AFP值均下降,B组下降幅度大于A和C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缩小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标志,本研究于术后1月行B超复查了解肿瘤缩小情况,所有患者肿瘤不同程度的缩小,A、B组肿瘤直径与C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

文献报道治疗肝癌的1年生存率为48.9%[3],本研究1年生存率高于文献报道。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有多种,肝功能、肿瘤类型及治疗手段的影响是被一致认同的,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各因素在预后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延长患者生存期,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与治疗方法、操作技术等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所有患者都是有操作熟练医师进行治疗,治疗前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这可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做为化疗药物患者生存率高,肿瘤直径减少明显,丝裂霉素+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组患者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的肝功能、肿瘤类型、患者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化疗药物。

[1] 李天晓,樊青霞,王瑞林.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学[M].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6-262.

[2] 彭艳芳.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后应用中药减少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医学新知杂志,2008,18(1):27-28.

[3] 吴光兴,陈恩碧,谢美强.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及预后分析[J].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2):110-112.

猜你喜欢

生存率结节肝癌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