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P系统实施、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11-01-23周元元庄明来汪元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可靠性

周元元 庄明来 汪元华

(1.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一、引言

实施ERP(enterp rise resource p lanning,ERP)系统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分析、审计以及对外披露过程。本文主要探讨ERP系统的实施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是否是一种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例如及时性)而降低信息可靠性的权衡方式。此外,进一步结合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支撑机制——制度环境,研究 ERP系统实施、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ERP系统被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的集合,其集成了贯穿于组织整个职能领域的信息以及产生信息的过程”[1]。ERP系统的潜在优势(例如协助业务流程再造、完善控制流程、减少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遵循的复杂性)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的一个重要战略考量。以前的会计学文献研究发现,ERP系统实施公告会带来积极的预期并产生正面的市场反应,并且ERP系统的实施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2]。最近的研究发现,ERP系统实施的环境会弱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3][4]。此时的财务报告不能够反映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或许会因为ERP系统的实施而受到损害。Jacobs和Bendoly指出,在标准化、自动化集成的 ERP系统环境下,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处理相关业务活动,缩短财务报告披露周期,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地将财务信息披露给外部的信息使用者[5]。

ERP系统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国外有较多探讨,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并发展了前述文献的假设,研究发现ERP系统的实施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在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同时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本文也验证了在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上市公司ERP系统的实施以及不同的实施程度对这种“权衡效应”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ERP系统实施、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Hunton等指出,ERP系统实施带来的可预期的效果是能够提供全面的、实时的有关整个企业经营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可以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2]。然而,一个需要实证检验的问题是,ERP系统提供的全面、实时的会计信息是否使得管理层拥有对财务报告更大的自由裁量权。Antle和Nalebuff认为财务报告可以被看作是管理层和审计师共同努力的结果[6]。如果ERP系统实施后使得管理层可以更加容易地接近和控制财务数据的生成、分析以及披露的全过程,那么在不完善的相互制衡的系统中将会增加操纵财务报告以满足管理层目标的机会。财务报告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等措施可以限制管理层进行操纵的机会,从而使得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和可靠。然而,Doyle等的研究却发现内部控制在ERP实施的环境下将会受到损害[7]。Hunton、Brazel和Agoglia的研究也发现,对于实施ERP系统的客户来说,注册会计师对其审计风险的评估和审计质量的测试都是不充分的,这种不充分归因于注册会计师对ERP系统审计能力的缺失[3]。综上所述,ERP系统的实施虽然提高了管理层获取和控制数据的能力,但却降低了外部审计质量,抑制了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发挥,从而使得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因此,可以预期 ERP系统的实施会削弱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ERP系统实施的“负效应”。据此,有如下假设:

H 1a:上市公司 ERP系统的实施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ERP的实施存在“负效应”。

制度环境作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有效支撑系统之一,在投资者保护以及投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时和透明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化解公司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代理问题,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或地区,股东与管理层更加重视会计信息系统在减少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中的重要作用。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机制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外部与内部的重要支撑机制,ERP系统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分析、审计以及对外披露过程。可以预期,如果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较好,即存在“制度环境溢价”,那么外部支撑机制(制度环境)的有效性将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保证。此外,如果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较快、技术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市场中介和法律环境完善,则具有“制度环境溢价”且具有良好公司治理机制而优先实施ERP系统的公司,在内外部支撑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会约束 ERP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促使企业对外披露更加可靠和透明的财务会计信息。据此,有如下假设:

H1b: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越高,并且受到 ERP系统实施负效应的影响就越小。

(二)ERP系统实施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Poston和 Grabski指出,实施ERP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的收益是企业通过信息化缩短了财务报告的周期,因而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生成、分析以及披露的效率[8]。缩短财务报告的周期意味着实施ERP系统的公司能够以更加实时的方式将内部信息传递给外部使用者,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外,研究也发现,公司在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披露“好消息”时具有更大的动机来缩短财务年度结束日与财务报告报出日之间的时差。案例和预期都表明,ERP系统的实施会促使管理层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实时的信息,即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本文认为公司具有实时披露会计信息(例如好消息)的动机,ERP系统的实施应使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相关,即 ERP实施的“正效应”。据此,有如下假设:

H2:对于披露“好消息”的公司来说,ERP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ERP系统实施程度、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上市公司实施ERP系统时可以选择由ERP系统提供商提供的某些或全部的功能子系统(例如,财务会计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生产子系统)。更多功能子系统的实施会提高企业整个财务与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从而提高对外披露信息的效率并进一步增加管理层获取及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系统的复杂性随着更多功能子系统的实施而相应提高,而“复杂性”将会进一步削弱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可以预期,随着ERP实施程度的提高会相应地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外,市场化程度越高、中介及法律环境建设越完善,则外部机制对公司的威慑和约束能力就越强,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就越高,公司就越有动力实施更多的 ERP功能子系统以减少公司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代理冲突,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朱晓婷和杨世忠研究发现,早披露年报的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强于晚披露公司,从而得出了及时性具有信息含量的肯定结论[9]。因此可以预期,处于制度环境比较完善的地区的公司,对“好消息”的尽早披露会获得更强的市场反应。据此,提出如下的假设:

H3a:ERP系统实施程度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负相关,即实施程度存在“负效应”。

H3b:ERP系统实施程度与披露“好消息”公司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正相关。

H3c: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好,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ERP系统实施程度的“负效应”的影响就越小。

H3d:对于具有相同ERP系统实施程度并披露“好消息”的公司来说,其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好,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时差就越短。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3~2009年在上海、深圳两地A股上市并在年报中首次披露 ERP系统建设情况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其中样本公司ERP系统的实施程度来源于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榜单和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①,上市公司的划分依据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本文对初始样本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剔除:(1)考虑到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ST类上市公司;(3)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并且财务报告日期必须能够获得;(4)不是所有的样本公司都可以获得其时间范围(-3,+3)内的数据,必须至少获得样本公司ERP系统实施前一年和实施后一年的数据。通过这一系列的筛选,最终得到623家上市公司的观察值。应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对ERP系统实施前三年以及实施后三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ERP系统实施年度为 T=0,实施前一年为 T-1,实施后一年为 T+1。为了避免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所有变量在1%以下和99%以上的极端值进行了W inso rize处理。本文所使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源于巨灵数据库;财务数据来自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CSMAR数据库、巨潮咨询网以及部分实地调研数据。

(二)研究设计

1.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因变量。根据FASB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表述:可靠性是信息质量的特征之一,它能够合理地消除错误与偏差,更加真实地表达出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因此,有偏的财务报告预示着较低的可靠性。以前的研究通常用可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来度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本文也沿用此方法,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DTAC|)越大,说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越大,公司年报中的盈余数据的可靠性越低。参考Bharath、Hribar和Collins对应计项目的测度,求得非操纵性总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total accruals,ND TAC)[10],可操纵性应计估计应用修正的琼斯模型。

(2)自变量。主要的自变量包括虚拟变量AF。AF在ERP系统使用期(T+1,T+3)设定为1,在实施当年及以前的时间段设定为0。尽管所有的样本公司都购买并实施了ERP系统,但上市公司采用的功能子系统却不尽相同。参考Nicolaou所采用的方法,若公司采用了生产制造子系统和人力资源子系统或财务会计子系统,则定义为信息系统实施程度较高,虚拟变量 EXTEN T取1[11]。相反如果公司仅采用生产制造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和财务会计子系统三者之一,则被定义为信息系统实施程度较低,EXTEN T取0。制度环境指数主要包括市场总体指数(M arket_Index)、市场中介组织与法律环境指数(Legal_Index)、技术市场发育指数(Tech_Index)②。

(3)控制变量。本文主要从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和公司特征等方面来选择影响利润应计部分的控制变量。公司股权与治理结构方面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控制人类型(CON)、股权集中度(N)、股权制衡(BALAN)、两职设置(COM A)、独董比例(DEOF)、高管薪酬(Lnfee)。公司特征方面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公司成长性(M TB)、公司经营现金流(CF)、资产负债率(LEV)、企业规模(LnSA)、企业利润边际(MARG)。其中企业规模用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表示;公司成长性用账面市值比表示;企业利润边际用营业毛利率表示。控制人类型方面,如果是国有控股则取1,其他取0;股权集中度N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两职设置方面,如果董事会成员(含董事长)担任总经理,则COMA取1,否则取0。高管薪酬取年薪金额前三位高管的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股权制衡以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除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同时我们在模型中还分别控制了行业因素和年度因素来避免某一行业或者某一年度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回归模型(1)用来检验ERP系统实施(H1a,H1b)和实施程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H3a,H3c)。模型如下所示:

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FASB指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在本文中,我们只验证会计信息相关性中的及时性成分。根据以前的文献研究[12],本文用财务报告滞后时差(LAGT)作为及时性的代理变量。Patell和Wolfson研究发现,具有好消息的公司比具有坏消息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实时地披露其收益信息。因此,文中进一步验证实施ERP系统的上市公司是否会缩短其对外披露“好消息”的报告滞后时差。参考 Haw的研究,设置变量 GOW ILL代表公司的“好消息”。GOW ILL定义为第t年的每股收益(EPS(t))减去第t-1年的每股收益(EPS(t-1))除以第t-1年的每股收益[12]。正(负)的收益信息作为好(坏)消息的代理变量。为了验证假设 H2、H3b与 H3d,我们检验A F*GOW ILL、EXTEN T *GOW ILL和Index*EXTEN T*GOW ILL等交乘项的符号及其显著性。模型如下所示:

四、实证检验与研究结论

(一)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显示的是在时间范围(-3,+3)内 ERP系统实施前后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 H1的假设相一致的是,在 ERP系统实施的当年即 T=0年到 T-3年DTAC的规模基本保持同一水平,但在(+1,+3)的时间段却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可操纵性应计的均值在ERP系统实施当年和实施前(-3,0)的每年中都为负,在ERP系统实施后(+1,+3)的每年间都为正值。报告滞后时差LA GT,在(-3,+3)时间段没有显示出递减的趋势,但在ERP系统实施后的(+1,+3)时间段却比系统实施前具有更短的报告滞后时差。此外,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ERP实施后的一段时期内GOW ILL表现为负。正如前文所述,以前的研究也表明具有“坏消息”的公司更可能推迟披露其财务报告。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限于文章篇幅,未详细列出。

表1 ERP系统实施前后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非平衡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1.ERP系统实施、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由于市场总体指数(M arket_Index)、市场中介组织与法律环境指数(Legal_Index)、技术市场发育指数(Tech_Index)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6左右,为了避免变量间产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此三个指数被依次放入回归方程中,最终形成了四个多元回归模型。如表2所示。

表2 ERP系统实施、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表2模型1中A F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EXTEN T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表明可操纵性应计在ERP系统实施后比实施前有所增加,即在 ERP系统实施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了削弱,因此结论支持 H1a的假设。EXTEN T的系数不显著表明ERP系统较高的实施程度没有相应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研究结论不支持 H3a的假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变量中的股权制衡(BALAN)和独董比例(DEOF)与可操纵性应计显著负相关,这与李增泉的结论一致③。这表明股权制衡较好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另外,独立董事为了减轻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有动力更好地代表小股东的利益,因此也有利于制衡机制的产生。资产负债率(LEV)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企业规模(LnSA)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存在“粉饰”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且大公司披露的信息更可靠,这一结果与王斌、梁欣欣的发现一致[13]。

考虑到制度环境对企业实施 ERP系统的影响,模型2、模型3与模型4分别引入M arket_Index、Legal_Index、Tech_Index。A F*Legal_Index和A F*Tech_Index的系数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在具有完善的法律环境和良好技术发育地区的上市公司,实施 ERP系统有利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高,因此结论支持 H1b的假设,即制度环境越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 ERP系统实施“负效应”的影响越小。此外,在模型3和模型4中EXTEN T*Legal_Index和EXTEN T*Tech_Index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在具有完善的法律环境和良好技术发育地区的上市公司,实施更多的功能子系统会进一步提高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结论支持 H3c的假设,即制度环境越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ERP系统实施程度“负效应”的影响就越小。综合上述结论,在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条件下,实施ERP系统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有利的,且实施更多的ERP功能子系统能够提升公司的财务和治理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可靠性,降低信息风险。

2.ERP系统实施、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本文同时验证了ERP系统的实施是否会缩短具有“好消息”公司的报告滞后时差,并围绕 ERP实施、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制度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面板数据固定效应离差变换OLS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ERP系统实施、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模型6中AF*GOW ILL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披露“好消息”公司的财务报告滞后时差在ERP系统实施后显著地降低了。因此,回归结果支持假设 H2,即 ERP系统的实施可以增加披露“好消息”公司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另外,回归结果显示 GOW ILL与LAGT在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理论假设一致,即披露“好消息”的公司有更大的动机降低财务报告滞后时差。模型6的结果显示,EXTEN T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随着ERP系统实施的深化,无论对披露“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的公司来说都会缩短其报告滞后时差。模型6中交乘项EXTEN T*GOW ILL的系数不显著,表明披露“好消息”的公司随着 ERP系统实施的深入没有相应缩短财务报告滞后时差,因此该结论不支持H3b的假设。模型7、模型8和模型9为分别引入Market_Index、Legal_Index和 Tech_Index的回归结果。模型7和模型9中 EXTEN T*M arket_Index*GOW ILL和EXTEN T*Tech_Index*GOW ILL的系数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具有相同ERP系统实施程度并披露“好消息”的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技术发育程度越完善就越有动力尽早对外披露“好消息”。而模型8中EXTEN T*Legal_Index*GOW ILL的系数却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此结果表明具有相同 ERP系统实施程度并披露“好消息”的公司,所处地区的中介及法律环境越完善就越可能推后披露“好消息”。模型8的结论与本文先前的假设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在中介及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普遍产生了不信任感。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资质优良、业绩不俗的上市公司根据“信号显示理论”的理性选择便是“好消息早,坏消息晚”,以使自身区别于那些“业绩差”的公司。另外,正如Rafael La Porta等所述,“法律环境好的国家或地区更倾向于投资者保护”[14],处于中介及法律环境较完善地区的公司在对外披露“好消息”时所面临的诉讼压力更大,且实施更多ERP功能子系统的公司降低了外部审计质量并提高了内部控制风险。因此,具有相同ERP系统实施程度并披露“好消息”的公司,所处地区的中介及法律环境越完善就越可能推后披露“好消息”。综上所述,模型7、8、9的结论部分支持 H3d的假设。

为了检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稳健性测试:首先,我国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会计准则,从而影响2007年前后可操纵性应计的测量。本文把样本数据按年度分为两组,2007年及以前为一组,2007年以后的数据为另一组,重新进行回归分析(限于文章篇幅,未详细列出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无实质性差异。其次,Hutton等认为可以使用公司过去三年操控性应计项目绝对值之和(Opaque)来衡量公司信息透明度[15]。本文也参考这种做法把Opaque作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稳健性测试替代变量。回归结果如表2中模型5所示,模型5与模型3的回归结果并无实质性差异,因此,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五、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文验证了公司实施ERP系统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ERP系统实施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会缩短财务报告的周期并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披露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损害。此外,随着ERP系统实施的深入,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没有进一步降低,且缩短了披露“好消息”公司的财务报告滞后时差,即相关性得到提高,因此“权衡效应”没有随着系统实施的深入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考虑到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机制对ERP系统实施和应用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控制了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和公司特征变量,并引入制度环境指数。结果显示,有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公司,实施ERP系统有利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高,且随着ERP系统实施的深入能够提升公司的财务透明度,提高其信息披露可靠性,并降低信息风险。在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具有相同ERP系统实施程度并披露“好消息”的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技术发育程度越完善就越有动力尽早对外披露“好消息”;而其所处地区的中介及法律环境越完善就越可能推后披露“好消息”。在关注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条件下的结论表明,ERP系统实施与应用效果的发挥需要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约束机制作为支撑。在完善的宏观制度环境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作用下,ERP系统的实施会打破传统“权衡效应”的制约,促使更加有效的会计环境的形成,并最终使得财务报告信息向高质量和高透明度的方向迈进。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以ERP系统实施为研究视角,结合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阐述ERP系统实施、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丰富了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实证研究;同时,为公司从战略的角度选择实施ERP系统,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防范上市公司盈余操纵以及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等提供了经验证据。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也表明完善的宏观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影响ERP系统实施的效果,同时也能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的信息披露水平,促进高质量和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的形成与对外传递。

注释:

①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从2003~2008年连续6年发布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榜单。

②樊纲等著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提供了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得分、市场中介与法律环境得分、技术市场发育得分,我们将之分别作为各地区的市场化指数、中介与法律环境指数以及技术市场发育指数。

③李增泉发现股权制衡较好的上市公司在更换董事长和企业绩效方面明显优于“一股独大”的公司。

[1]Kumar,Hillegersberg.ERP Experiences and Evolution[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4,(Ap ril):22-26.

[2]Hunton,J.E.,B.Lippincott,J.L.Reck.Enterp 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s:Comparing Firm Performance of Adop ters and Nonadop t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 rmation System s,2003,(4):165-184.

[3]Hunton,J.E.,A.M.W right,S.W right.A re Financial Auditors Over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Assess Risks Associated w ith Enterp 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 s,2004,18(4):7-28.

[4]Brazel,J.F.,C.P.Agoglia.An Examination of Auditor Planning Judgments in a Complex A IS Environment:The Moderating Role of Audito r A IS Expertise[Z].No 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Wo rking Paper,2006.

[5]Jacobs,E.Bendoly.Enterp rise Resource Planning:Developments and Directions fo r Operations Management Resear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6(5):233-240.

[6]Antle,Nalebuff.Conservatism and Audito r-Client Negoti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1):31-54.

[7]Doyle,J.,S.E.M cvay.Determinants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the Imp lications fo r Earnings Quality[Z].University of U tah Wo rking Paper,2005.

[8]Poston,R.,S.Grabski.Financial Impacts of Enterp rise Resource Planning Imp lement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 rmation System s,2001,(2):271-294.

[9]朱晓婷,杨世忠.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信息含量分析——基于2002—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16-23.

[10]Paul H ribar,DanielW.Collins.Errors in Estimating Accruals:Imp lications for Empirical Research[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2):105-133.

[11]Nicolaou,A.I.Firm Perfo rmance Effects in Relation to the Imp lementation and Use of Enterp 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4,18(6):79-105.

[12]Haw,I.,D.Qi,W.W u.Timeliness of Annual Repo rt Releases and Market Reaction to Earnings Announcements in an Emerging Capital Market:The Case of Chin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2000,11(2):108-131.

[13]王斌,梁欣欣.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交所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8,(3):31-38.

[14]Rafael La Porta,Flo rencio Lopez-de-Silane,Andrei Shleifer,Robert W.Vishny.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 y,1998,106(6):130-139.

[15]Hutton,A.P.,Marcus,A.J.,H.Tehranian.Opaque Financial Report,R-Square,and Crash Risk[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10):67-86.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可靠性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GO-FLOW法在飞机EHA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论如何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