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再芬:黄梅戏女驸马

2011-01-04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黄梅戏戏曲舞台

文/特约记者 程 也

韩再芬:黄梅戏女驸马

文/特约记者 程 也

《徽州女人》后台化妆间的门口,演员们呈半圆形围着一个女子,只见她身材高挑,已经装扮好的脸上抹着红红的腮红,斜挑的凤眼透着妩媚。她正表情严肃地用纯正的方言对大家做着上舞台前的叮嘱。人群散开,“徽州女人”匆匆走向候场区。回过头来,笑靥如花:“你好啊,我们随后再聊。”我点点头,我知道,此刻的她是属于舞台的。

她就是著名黄梅戏艺术家韩再芬。

《徽州女人》讲述的是一个压抑内心苦等丈夫归来的安徽女人的故事,这样的女子是过去安徽常见的。随着阵阵掌声,舞台上的韩再芬把那份无奈那份寂寞演活了。而生活中的韩再芬素面朝天,朴实低调的外表下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她不仅频繁活跃在黄梅戏的舞台上,而且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电影艺术片等等,不断地尝试着用各种艺术形式推广黄梅戏。

投身黄梅戏,你想好了吗

韩再芬出生在安徽省潜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生长在戏剧之乡,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们叫作“胡传魁”,“因为我唱胡传魁唱得很好”,韩再芬秀气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我妈妈是黄梅戏演员,我爸爸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我影响极大。” 在她十岁那年,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招生,韩再芬陪另一个女孩去报考,结果报考的人没考上,陪考的她却被选中了。于是,四年级的小学生韩再芬成了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培训班一名最小的学员。刚开始韩再芬沉浸在入取的喜悦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走上一条艰辛的求艺之路,更没有想到自己会与黄梅戏相守一生。“我那个时候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是班长然后又是学习委员,参加文艺活动也是很活跃。妈妈说你要是坚持不下来,趁早别去。但是我觉得去学唱戏还是挺有吸引力的。我说我去。”

虽然韩再芬对当演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但艺术之路是布满荆棘的,有天分并不等于一定会出类拔萃,即使总是名列前茅仍然会面对许多困难。别的孩子都在玩耍,韩再芬小小年纪却要一边学文化,一边练功、练唱、练表演,辛苦得很。是否要继续?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有人说干一行怨一行,那是因为入了行才知道其中的绚丽与艰难。小女孩的妈妈深知其中的不易。“妈妈告诉我,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艺术的道路更是坎坷。如果想好了要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既然选定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而且一定要走好。” 回首往事,当年的韩再芬对于前途,似懂非懂。然而从小倔强的她义无反顾地点了头,也就再也没有说过后悔的话。现在的她对年轻学生说,无论想做好哪一件事情,都必须要先吃一番苦头,然后才可能获得成功。

凭着兴趣、天分和刻苦的练习,韩再芬在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中很快便突显出来,在安庆地区青年演员基本功的比赛中崭露头角。两年后她已经能在团里挑大梁,担任《窦娥冤》的主角了。那时她才只有12岁。脱颖而出的她在舞台上可谓声惊四座,技压群芳,所到之处总是赢得观众的好评。

《女驸马》饰演冯素珍

什么形式都尝试一下

1984年韩再芬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该片是黄梅戏首次夺得《大众电视》金鹰奖的剧目。“《郑小姣》播放的时候也是万人空巷,那个时候可高兴了。”话虽这么说,但是成功是有目共睹的,艰苦是只有自己知道的。韩再芬从来不愿多说那些背着人时的默默哭泣。

韩再芬爱琢磨戏,哪怕是演过多次的,她仍旧不断探索着如何提高。在她看来,自己就是一个演员,演员就是要演戏的。只有不断演出,才能不断提高。为此,只要有演出任务,韩再芬都尽量出场。她走遍了大江南北,经常下工厂、到农村,连村一级组织的演出她也乐意参加。她不仅在国内演出,也曾经到过美国和日本。场合大小、演出条件、路途远近等等在她看来都是次要的,不断演出、不断提高、不断接受观众的检验才是重要的。

“我希望多演出,而且我有意识地去演不同的人物。”韩再芬说。为了演好杨玉环,她使劲地进食加餐使自己胖起来,接近角色需要;为了演《西施》,她每天又只吃三两饭,体重急剧下降。“人瘦得都变了形,关在家里不敢出门。”她笑着说。韩再芬是大众公认的东方美人,不单有秀美的姿容,而且舞台动作细腻、唱腔甜润。但这些还只是外在的条件,她赢得观众靠的是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她饰演的女性分属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性格和遭遇,但是在她演来都有血有肉,光彩照人。在黄梅戏的艺坛,恐怕找不出比她创造的角色更多的演员了。

韩再芬不仅活跃在黄梅戏的舞台上,而且尝试电视剧、电影等等很多艺术形式。在韩再芬看来,影视对于戏曲,特别是近些年对于黄梅戏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使得对于戏曲演员的要求也更高了。她说:“戏曲的舞台感强,距离远,很多表演都是夸张放大的;而影视的距离很近,一个特写,就将演员细腻的面目表情展现给观众,往往一个眼神便将心理活动反映出来,所以更需要准确地把握内心的东西,领悟表演的分寸,对于演员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而且黄梅戏的影视可以实景拍摄,也带来了新的感受。”

艺术是神圣的

韩再芬出道的时间正是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各种新生艺术形式不断涌现,给了她广泛涉猎吸收的机会,但同时传统戏曲行业受到的冲击也挑战着她坚持下去的决心。有人觉得韩再芬不仅人长得漂亮,歌也唱得很好,如果改行一定能挣到更多的钱。也有人说韩再芬是现在黄梅戏的代表,“黄梅戏需要你,你千万不要走,因为别人都走了。”对此,韩再芬也曾经有过动摇。她说,一个人不可能不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但是她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她不会因为任何的挫折改变自己对艺术的信念。她认为,艺术家应该将精力放在艺术上,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我不演乱七八糟的东西,每接一部戏都很慎重。舞台艺术的最终完成是观众跟舞台共同完成的。艺术是神圣的,应该有一方净土。不是所有人都配当艺术家的。”

韩再芬的头衔有一大堆,她表演的以黄梅戏为主的戏曲、电影、电视得过的奖项也有许多许多。

1997年她主演的电影《徽商情缘》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戏曲片奖;黄梅戏电视剧《挑花女》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飞天奖”和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因主演黄梅戏《徽州女人》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第九届文华表演奖等多项大奖。她是全国黄梅戏广播、电视大赛双“十佳”演员;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她和上海也很有缘分,获得过上海“白玉兰奖”。

谈到荣誉,她总是轻描淡写,她说:“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但我更应该注重未来。我希望不断有所超越。”从事演员这个职业,获奖应该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承认。“我坚持我获的每一次奖,至少我自己觉着含金量要足,要真实,要对得起我自己,对得起艺术,对得起观众。我想,只要观众喜欢,早晚会得到全社会一致的认可。我绝对不会私下里做什么‘工作’,不会用其他手段来获得对我的肯定。那样我觉得就没有价值,对我来讲没有任何意义。”

2009年为迎接建国60周年,由国新办主办的“中国网”发起的一项“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的网络评选中,韩再芬排在第4位。

黄梅戏的韵味

《徽州女人》与观众见面时,好多人都说不像黄梅戏,可现在大家看了都说好看好听,很多年轻学生会上台去给她献花。《公司》上演的时候谢幕还没有完,观众就涌上舞台,等保安把韩再芬从人堆里“救”入汽车离开,还会有戏迷追着汽车。

越多受到观众的关注,韩再芬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她说,黄梅戏是同样道理,黄梅戏有很多方面也需要提高。韩再芬的每一出戏都与以前有所不同,她一直在探索,一直希望超越以往。在演出语言上,她在尝试普通话形式,同时又尽可能保持安庆方言的味道。曲调上也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出一种独特的美。

“其实黄梅戏的历史是很短的,正规的黄梅戏剧团是建国后才成立的,还来不及形成传统。当初严凤英演《天仙配》时也对传统的曲调进行了革新,开始很多人也不认可,后来经过电视的传播,才逐渐被观众接受。现在成了众多人心目中的经典黄梅戏。因此,黄梅戏正是在这种不断创新中向前发展的。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看戏。”韩再芬说。

什么是黄梅戏?什么叫像不像黄梅戏?韩再芬认为,黄梅戏需要再创造,不但我们这代人要去创造,下代人仍然还要创造。黄梅戏从五十年代初的乡间小戏发展到今日一个地方的大剧种,追根到底是源于多年戏曲的改革和不断发展。戏曲音乐唱腔方面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

在社会进步和生活娱乐多样化的冲击下,传统戏曲剧目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韩再芬在荣誉之下一直保持着清醒。她承认自己的演出比较成功,戏迷很多。但是她也看到黄梅戏的一次次火爆并不说明黄梅戏没有危机。黄梅戏的声腔、表演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人们去改变它,拓展它。在改革中,习惯了那部分的观众和没有形成欣赏习惯的观众都需要磨合。观众在音乐唱腔方面和视觉方面的欣赏力和欣赏习惯都在改变,黄梅戏的表现方式也要改变,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对黄梅戏内在的东西进行改造,绝对不能以一味模仿时尚、吸引眼球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在搞一种创新和探索,我们希望不断的改变,使得黄梅戏更符合于时代,更有时代的色彩,更贴近时代,所以我们创作的黄梅戏我们都叫黄梅剧。”韩再芬边思索边说,“我希望有一些更深刻的东西。我始终认为黄梅戏在这个时期,在这个转型期,它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剧种,但是这需要大家去创造,去努力。”

创新和传统不矛盾,有了思维上大的突破以后才会有一种新的非常突出的改变。这么多年来,戏剧圈里的编剧,他们更多地是按照古装的、传统的改变,但是韩再芬想演当代题材的。她觉得在今天的社会里,黄梅戏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老一辈的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东西,好比给我们留下一座金山,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更应该把这个事业做好,来给后面的人多留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仅仅是躺在这个‘金山’上面,那么我们的下一代享受谁的东西?‘金山’会越挖越空。所以我们应该做一点事情,把黄梅戏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我对自己没有什么特别高的目标,就是务实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相信付出耕耘就会有收获。”

2010年11月,美国国会图书馆举办的《为明天记录今天》黄梅戏保存仪式上,韩再芬接受作品收藏证书、收藏纪录证书和艺术成就奖。她的戏曲作品、艺术历程、表演形式、创新纪录和访谈录像被该馆永久收藏并展出。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作品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并交流的中国艺术家。之前,我国仅有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作品入选。

在与韩再芬聊过关于黄梅戏的话题之后某日,偶然在路上听到一句十分婉转的“为救李郎离家园”,那是黄梅戏特有的调子,我不由得驻足聆听。同女驸马执着于她的爱情一样,韩再芬为了黄梅戏而到处奔波。女驸马最终成就了美满姻缘,相信韩再芬也一定会把黄梅戏的韵味发扬光大,让它更加芬芳。

《徽州女人》剧照

黄梅剧《公司》中饰姚兰

猜你喜欢

黄梅戏戏曲舞台
文化创意视角下黄梅戏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黄梅戏《天仙配》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