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好高铁,重振陆权

2010-12-22

创新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海权海底隧道高速铁路

向 荣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期,有关高铁的新闻时隐时现。从中国5到6天可生产一列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到中俄签署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谅解备忘录,再到巴菲特投资260亿美元收购美第二大铁路运营商,直至中日韩海底隧道的热议。铁路这个古老的行业在全球化和航空业发达的今天,曾经看似已经过时。那么,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在世界面临金融危机的今天,未来前景如何,又有何特殊意义呢?

2009年10月1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到访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见证了12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其中就包括中国铁道部和俄罗斯运输部、铁路股份公司关于在俄罗斯境内组织和发展快速和高速铁路运输的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媒体猜测海参崴到哈巴罗夫斯克这条远东的铁路干线,有可能用上中国的高铁技术,俄罗斯是一个铁路大国,其铁路总长8.7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铁路是俄罗斯的主要运输手段,俄罗斯铁路运输占俄罗斯国内各种运输方式所实现的货物运输量和旅客运输量的三成多。但是铁路运输网还是前苏联时期修建起来的庞大的铁路网,一直在运营,还是没有太多的改进和提高。从硬件配套设施、车站、火车还有铁路维护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发展有几年的时间了,在此之前,中国铁路一直跟俄罗斯和前苏联铁路的技术水平差不多,但是由于中国国家需求很旺盛,所以长期处于瓶颈期的状态,这几年发展却非常快。

2009年10月18日,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发布在某门户网站上:中国5到6天可生产一列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报道称:由青岛某公司生产的目前世界上载客运行速度最快的动车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350公里。如今在北京到天津的城际铁路上运营的就是这种列车。

从早期的引进吸收国外技术到实现自主创新,过去生产第一列动车组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现在生产这样一列高速列车只要5到6天的时间。时速35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已开始研制,两年后它将飞驰在京沪高铁上。到2012年,我国将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基本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全国快速铁路客运网。中国铁路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大半个中国的高速铁路客运网。

紧接着不久,韩国也开始热议中韩、韩日海底隧道。有媒体报道,“通过海底隧道的高速铁路,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中国,4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韩国《亚洲经济》报道称,韩国国土海洋部在李明博主持的会议上发表国土开发计划报告,决定在西海岸经济圈和南海岸经济圈建设韩中和韩日海底隧道。构想中的韩日隧道将连接韩国南部和日本九州,韩中隧道将连接朝鲜半岛中西部和中国山东半岛。有关韩日和韩中海底隧道的讨论此前主要在三国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为了进一步扩大东北亚地区合作,韩国此次将其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级别。

国际资本大鳄重金押注铁路

就在媒体、专家纷纷猜测和解读中俄关于高速铁路的合作的时候,11月3日,外国媒体报道巴菲特投资26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铁路运营商。有着无数拥趸者的中国A股迅速做出反应。11月4日,中国A股铁路基建板块指数大涨2.51%,处于当日板块涨幅第二的位置,铁龙物流、大秦铁路等龙头股都跳空高开,分别创下了近几个月来单日最大涨幅。

报道说,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以合计260亿美元、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美国第二大铁路营运商北伯林顿铁路公司(BurlingtonNorthern Santa Fe)。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将承担北伯林顿铁路公司高达200亿美元的债务总额,整个交易价值约在440亿美元。

巴菲特在一场新闻发布会当中称:“我们国家未来的繁荣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国内是否存在一套高效并且维护良好的铁路系统。如果国内的铁路体系运营良好,美国也肯定会随之出现繁荣景象。”同时,他还称:“最为重要的是,这次收购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一次豪赌,我喜欢这种赌博方式。”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表示,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案。

《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道,这是巴菲特属于“对美国经济下的赌注”。报道说,铁路这种古老的运输形式近年来在美国一直不断走向现代化,火车的效率提高了,员工减少了,利润率也上升了,同时,该行业也将自己宣传为拥堵过时的公路系统更环保的替代品。据北伯林顿的网站称,铁路的燃料消耗量仅是卡车的五分之一。该公司说,美国的铁路运送了全国40%的货物,但仅占与运输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2%。在美国国会讨论如何改善全国的基础设施之际,这有助于增加铁路业的筹码。铁路业有望从卡车运输业抢走更多的业务。

高铁与陆权文明

铁路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即使是高速铁路,问世也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但为什么在世界出现金融危机的今天,被重新和反复提及呢?

北大教授叶自成在其《陆权发展与大国兴衰》一书中认为,自哥伦布开始大航海后的五百多年以来,大国的兴衰莫不以海权的争夺和发展为主要取向,自西班牙、葡萄牙帝国开始,到后来的英国、美国、苏联等大国,没有不以发展海权为主要取向的。在有关地缘政治的研究中,长期充斥着来自于西方称霸世界的地缘政治言论,这些言论认为谁控制了海权谁就控制了世界;海权至上的言论长期影响着人们,以至于陆权似乎变得越来越次要了,成为地缘政治的最低形态了,以至于陆权一直以来只代表着落后和陈旧。然而,虽然海权、空权、太空权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陆地空间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空间,离开了陆权,海权、空权、太空权都几乎变得没有意义。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长期形成的“海权至上”的地缘政治理论,正逐步被陆权的回归与发展所修正和代替。而高铁这一注定是只能驰骋在陆地上的交通运输工具,正在迎来它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未来,横亘欧亚大陆,向西经俄罗斯、德国、法国,经英法海底隧道,远至英国,向东联通朝鲜、韩国,并经过日韩海底隧道到达日本的高速铁路网,将肩负起欧亚(中欧)这两个重要经济体之间的庞大的物流运输重任。

正因为此,2007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给曾经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中铁二十一局五位青年技术人员回信中说到,铁路建设大军中的青年技术人员生逢其时、大有可为。

中国和平崛起带动陆权回归

叶自成教授在其《陆权发展与大国兴衰》一书开篇即断言:“中国和平发展将是陆权的回归与发展”。随着中国和平崛起,未来世界的重心,将不可避免地转移到欧亚大陆上来。对此,世界各国早已展开了

新的战略布局与应对。

首先,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重量级的外交“智囊”布热津斯基在其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和2004年出版的《大抉择》两书中,明确提出亚欧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中心的观点,认为美国要继续保持世界领导地位,必须控制亚欧大陆,尤其是“全球巴尔干”(Global Balkans)地区。布热津斯基所谓的全球巴尔干地区,西起埃及西奈半岛,东至中国新疆,北抵俄罗斯南部边境,南临巴基斯坦南部印度洋沿岸,包括整个中亚及中东,是世界宗教、种族、人口不断发生冲突碰撞,但拥有巨大自然资源的地区。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竞选期,布热津斯基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的支持者;美国现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曾为布热津斯基的行政助理。

如果还有人相信,美国借由“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在中亚尤其是阿富汗的军事存在,是为了反恐和维护伊拉克的社会治安,那显然是太愚蠢了。美国的目的,如布热津斯基所说,只是为了争夺“全球巴尔干”的控制权,继而控制整个亚欧大陆。

其次,欧洲一体化进程,由于“里斯本条约”的生效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未来,经济同样高度虚拟化的美国和欧洲,必将继续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出现激烈的斗争,其形式直接表现为美元与欧元争夺世界储备货币的斗争。美国主动让雷曼倒闭引爆“次贷危机”、并制造“迪拜世界倒债”风波,其矛头均直接指向这两者拥有的大量欧洲(包括英国)债权,借以动摇欧元经济。同时,中国率先从此次金融危机中复苏,并继续带动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庞大且稳定发展的实体经济,在选择人民币稳步“走出去”的同时,选择支持美元还是支持欧元,对欧美来说,都相当得重要。如何阻碍和延缓中国经济与欧洲经济的合作,已经成为美国对外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古老的海盗“恰逢其时”地出现,试图扰乱亚欧海上运输干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近期,中国先是批准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而后媒体传出中俄将合作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随后,朝韩双方共同派代表团参观中国、越南的经济开发区。这一切都在表明,讨论了几十年的东北亚经济整合,或许已经面临取得重大突破的机遇期。

在以上这些背景下,有关高铁的新闻虽然若隐若现,但却备受关注,就很容易理解了。未来横亘欧亚大陆的高速铁路能否实现。部分取决于东北亚的破局与经济整合是否能够真正启动。届时,从日本到英国,横穿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连接中欧两大经济体的高速铁路,并非不可能,而这,对北美经济体来说,恐怕未必是个好消息。

猜你喜欢

海权海底隧道高速铁路
BIM技术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
深圳将建首条海底隧道
渤海海峡或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马汉及其『海权论』